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氏钗黛—解紅樓金書 > 第154章 完結篇3

第154章 完結篇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關于原型論,本來就是自由心證的範疇,比較容易引起争論。

在原型方面,某些時候也許作者本人都是下意識的代入,所以我也隻是根據作者呈現出的文字,以及他寫作時的個人經曆,說一些自己意見。

看了大家的評論,有問周芷若和夏夢的關系。要說明這一點,還是要從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說起,原因前面也說了,寫這本小說時,金庸寫法還不夠純熟,原型是最還原生活的。

首先餘魚同是“與餘同”,作者自己。

這個人物的情侶關系是三人行。

駱冰是夏夢,那麼和餘魚同最後成為伴侶的李沅芷又是誰呢?

李沅芷是清朝提督李可秀的獨生女兒,自幼長于西北邊塞,但是她愛上了餘魚同卻是反清的紅花會十四當家的。

李沅芷對餘魚同一見鐘情,為了餘魚同,不惜背叛父親。

李沅芷對餘魚同說:

【人各有志,我也不敢勉強。隻要你愛這樣,我也會覺得好的。我答應聽你的話,以後決不再去幫爹爹,……”】

【“你說我官家小姐不好,那我就不做官家小姐。你說你紅花會好,那我也…… 我也跟着你做……做江湖上的亡命之徒……”】

怎麼樣是不是很熟悉?

趙敏是蒙古汝陽王的郡主,長于北國蒙古,卻愛上了抗蒙主力明教教主張無忌。

趙敏對張無忌也說過:

【你心中舍不得我,我甚麼都夠了。管他甚麼元人漢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漢人,我也是漢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盡是甚麼軍國大事、華夷之分,甚麼興亡盛衰、權勢威名,無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隻一個你。你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對我都完全一樣。”】

【我既決意跟着你吃苦,這位兄長嘛,遲早總是要得罪的。我隻怕你不許我跟着你,别的我什麼都不在乎。”】

李沅芷喜歡女扮男裝,在書裡第一次走江湖就是着男裝。既有南方女兒的心思靈動,狡黠慧捷,又兼北國女子的率直坦然,豪爽大氣。

趙敏同樣如此,在書中第一次登場就是男裝,十分美麗之中,更帶着三分英氣,三分豪态。

李沅芷心思機巧,敢愛敢恨,雖知餘魚同心有所屬,她仍然不放棄。

趙敏明知道張無忌在光明頂受了周芷若一劍,已心屬周芷若,反而更引起了趙敏對張無忌的興趣。

李沅芷為了讓餘魚同答應娶她,身受重傷将張召重抓到迷宮,使他逃不出來;又讓紅花會,尤其是急于報殺師之仇的餘魚同找不到張召重。

紅花會的衆位英雄明知道她可以找到張召重,可又沒法讓她說出來。

駱冰去說不行,搬出她師父來也不行。

這時她忽然想遵循“三從四德”來,說要她帶路可以,得有個人叫她才行,别人不行,得符合“三從”才可。

武林豪傑忙合計,“三從”是“從父、從夫、從子”,原來這鬼丫頭讓大夥兒給她找個丈夫。

于是,餘魚同也好,紅花會的衆英雄也好,都央求她給個面子,應允了餘魚同的求婚。

李沅芷巧妙的“逼婚”成功。

怎麼樣,是不是跟趙敏讓急于求藥的張無忌答應她三個條件,又在喜堂,以謝遜頭發相威脅,不惜身受重傷,逼迫急于找到謝遜的張無忌逃婚如出一轍。

餘魚同在李沅芷應允婚事後,第一句話就問怎麼能找到張召重,惹得李沅芷傷心。

張無忌在随趙敏逃出喜堂後,不顧趙敏重傷,急于追問謝遜下落,是不是也很像。

在與清兵劍拔弩張的時刻,餘魚同想的竟是“我與她爹爹勢成水火,她終究非我之偶!”

張無忌遇到趙敏兄長帶着蒙古人攔路之際說:

【“趙姑娘,令兄要接你回去,咱們便此别過,隻請示知我義父所在,我自去設法相救。咱們後會有期。”】

想的是:【明知和她漢蒙異族,官民殊途,雙方仇怨甚深,但臨别之際,實不勝戀戀之情。】

李沅芷為了考驗餘魚同,故意躲起來,想看看他找不着自己會不會着急。然而餘魚同喊了幾聲沒找到人,就自己上路了,隻留李沅芷氣苦不已。

趙敏見到張無忌抱周芷若後玩失蹤,被周芷若擒獲,張無忌找了一圈沒找到,跳到大樹上睡覺去了。

李沅芷纏着師父教她武功,她師父評價她【汝心靈性敏,好學善問】,這大概就是金庸在把趙明的明字收回後,改為趙敏的原因。因為《倚天屠龍記》裡趙敏也很好學,也曾纏着師父範遙教她武功。

摘錄幾段李沅芷和趙敏人物相似的設定:

白玉一樣的手,委屈時眼淚滴滴落下的情境

李沅芷:【隻見她一身黑衣,更襯得肌膚勝雪,一雙手白玉一般,放在膝蓋上,一言不發,眼淚一滴一滴落在手背。】

趙敏:【手中折扇白玉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别。】

【她吃了一會兒,忽然淚水一點點地滴在飯碗之中,勉強又吃了幾口,抛下筷子,權在桌上抽抽噎噎地哭泣,漸哭漸響,張無忌也不去理她。】

燈火掩映下的嬌豔:

李沅芷:【餘魚同一呆,火光中隻見她俏臉含怨,淚珠瑩然,一張雪白的臉蛋映在豔紅的火光之下,更顯嬌豔】。

趙敏:【張無忌沒料到她竟會問出這句話來,心想畢竟番邦女子性子直率,口沒遮攔,燈光掩映之下,但見她嬌美無限,不禁脫口而出:“自然是你美!”】

很明顯趙敏就是翻版李沅芷。

李沅芷之所以起名李沅芷,是因為她父親在湘西做參将任内所生,給女兒取這名字,是紀念生地之意。

典出《楚辭·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詩的後一句“思公子兮未敢言”。

周芷若名字也與出生地有關:

【那女孩道:“我姓周,我爹爹說我生在湖南芷江,給我取名周芷若。”】

所以雖然李沅芷和周芷若同有一個芷字,并不說明她們是同一原型,不能機械的認為名字中同有一個芷字,就把她們歸為一類型。共用一個芷字,隻是因為她們的出生地設定同為屈原楚辭中的湖南。

燦若玫瑰的趙敏,原型自來公認是朱玫,趙敏百度百科創作背景有這樣一段話:

【金庸第二任妻子朱玫是趙敏這一人物創作的靈感來源。朱玫家世顯赫,但對金庸一見傾心,即使當時金庸心中另有所屬,還是不斷大膽追求,其性格也與《倚天屠龍記》中的女主角趙敏大膽熱烈、熱情奔放的性格相似。】

這段話中所指當時金庸心中另有所屬的人就是夏夢。

年代久遠,當時很多信息都模糊了,以至于有很多傳言與事實有出入,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可以基本還原當時關于金庸與夏夢、朱玫的情況。

夏夢1950年簽約長城,接連拍了幾部影片,造成轟動。1953年9月金庸編劇,夏夢主演的《絕代佳人》上映。

金庸追求夏夢後來被傳為佳話,《絕代佳人》被稱為史上最昂貴的情書。

電影從編劇到上映需要一定的時間流程,《絕代佳人》的劇本是金庸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寫的,這段時間他開始寫影評,接觸到娛樂圈。也就是說金庸與夏夢相識在這段時期,《絕代佳人》拍攝期間,劇組趕工期,經常連夜開會研讨劇本。

據杜冶芬的弟弟寫的文章《金庸:杭城一段情》記載,也是在1953年初,金庸回到杭州,與杜冶芬辦理了離婚手續。

金庸與第一任太太杜冶芬1948年10月結婚,兩個人婚後去了香港,1950年秋天杜冶芬就離開香港,獨自回了杭州。直到1953年初金庸去杭州辦理離婚手續,結束了這一段感情。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1950年夏夢出現時,杜冶芬也在這一年離開了香港,金庸就已經是單身一人了。

這點跟《神雕俠侶》裡,小龍女離開楊過,楊過下山在大勝關偶遇郭芙差不多,所以我一直覺得小龍女這個形象有杜冶芬影子。

楊過成年後遇到郭芙,當郭芙騎着小紅馬像一塊火炭一樣撲過來時,楊過明顯是耀眼生花一樣心動了,一般人這時候肯定會想辦法留在對方身邊,找機會接近對方,可是楊過呢?面對郭芙特别敏感自卑,郭芙一個眼神,他獨自跑到華山絕頂發瘋去了。

所以跟金書男主最後能走到一起的,基本都是特别主動追他的,因為他特别鐘意的那一個,他的反應不是追,而是因自卑而逃。除了這個女人之外,跟其他女孩反而都能很好很正常的互動,遊刃有餘。

這就是一個作者在他作品中自我人格的體現,而這個病根,從他的情史看,隻能是來自夏夢。

可想而知金庸因為自卑當時并沒有主動追求夏夢,反而在逃避。

沒想到1954年,年僅21歲的夏夢就結婚了。

根據其作品推論,夏夢婚後,金庸很可能受不了感情折磨,反而在沖動之下表白過。

所以餘魚同和駱冰之間的感情,隻是記錄了夏夢婚後金庸的情緒。

而郭芙則是反應了從初識夏夢對他的情感沖擊,到夏夢婚後的餘情未了整個過程。

那種沖擊就像金庸自己說的:

“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豔光照得我為之目眩;銀幕上的夏夢更美,明星的風采,觀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兒為之勾去。”

當然《神雕俠侶》作為中期作品,作者的寫法比第一部要進步很多,對人物的性格,互動都根據故事本身的情節做了一些調整,比如郭芙的性格中加強了嬌縱,魯莽的成分,以推動情節發展。

1959年寫《神雕俠侶》時,金庸離開長城影業,開始創業辦明報,夏夢對他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和傷害,體現在書中郭芙斬斷楊過右臂上。

比餘魚同用刀割自己胳膊更加深刻一些。

與駱冰相比,郭芙雖保留了夏夢的形象性格基本特征,同時也做了一些改動,是對人物性格加工改動後的夏夢,屬于夏夢原型第二等級的人物。

夏夢結婚接近兩年後,金庸在1956年5月,與朱玫成婚。

朱玫也是大公報的記者,和金庸是同事,因為傾慕金庸的才華,不顧家庭反對,主動追求金庸,兩個人終成眷屬。

從他們的成婚時間看,1955年到1956年間金庸連載《書劍恩仇錄》時顯然就與朱玫就相識了。

按《書劍恩仇錄》裡的描寫推斷,金庸應該是在1954年9月夏夢結婚後和朱玫開始交往的。

李沅芷的原型,與趙敏一樣都是朱玫。

朱玫家境很好,她一心要嫁給金庸時,金庸是二婚,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是以遭到家中反對,但她執意要嫁,林燕妮在《香江第一才子--查良镛》文中寫到朱玫“也屬性剛之人”,說朱玫“美麗能幹“,是“女強人”,這點和李沅芷、趙敏偏要勉強的性格很像。

朱玫父母雖然反對她和金庸的婚事,但最終父母怕朱玫生活過得苦,還是忍不住給了她一筆豐厚的嫁妝,後來為金庸創業派上了大用場。

參考倚天屠龍記中,汝陽王見趙敏執意要跟随張無忌時,臨别贈馬:

【汝陽王轉身緩緩走下山去,左右牽過坐騎,他恍如不聞不見,并不上馬,走出十餘丈,他突然回身,說道:“敏敏,你的傷不礙事麼?身上帶得有錢麼?”趙敏含淚點了點頭。汝陽王對左右道:“把我的兩匹馬去給郡主。”】

李沅芷與餘魚同、駱冰三人的糾葛,也和當時的朱玫、金庸和夏夢三人的關系很契合。這是一段沒有杜冶芬參與的感情經曆。

網絡上關于朱玫的記錄很少,其中可能有錯漏之處。

比如按百度記載,朱玫生于1935年,比金庸小十一歲,有人說她畢業于香港大學,又有人說她從英國回到香港後就去了《大公報》。

據此推算,她與金庸1956年5月1日結婚時才21歲,之前她就已經是大公報記者。

但是如果她畢業于香港大學,則21歲夏天最多才大學畢業。

所以朱玫應該是從英國回港就進了《大公報》當記者是對的,也有可能香港大學是工作以後進修的。

金庸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采訪時曾說:

“我自己的愛情生活不是很圓滿的,也談不上凄美,總之不是很圓滿,不很理想!”

從這段話看來,金庸覺得自己在愛情上是不盡如人意的。

楊過跟小龍女沒有拜天地;新修版《倚天屠龍記》張無忌也答應不跟趙敏拜堂成親;韋小寶隻和阿珂拜天地,其它幾個老婆也想跟他拜堂,被他敷衍了過去;王語嫣離去後,段譽隻娶了妃子,皇後的位置始終空缺。

給我的感覺就是,金庸到最後心中的老婆理想人選還是夏夢,因求而不得,抱憾終身。

有很多人固執的認為,金庸最愛的是原配杜冶芬,跟夏夢隻不過是绯聞,其實并沒有感情。

隻能說他們沒有好好去讀書裡的文字,在書中去找出作者傳達的意念,而是以個人喜好去判斷。

金庸在渣打财富人生訪談中說起與杜冶芬離婚的原因:

“因為她現在人不在香港了,已和别人結婚了,所以說出來也無所謂了,她BETRAY (背叛)了我,跟别人有了私情,離開了我,當然是一個大挫折了,但這一切已經過去了。”

我看過這段采訪視頻,有一點我需要說明一下,金庸在說這段話時并沒有像某些媒體說的那樣眼含淚花,現在網上流傳的眼含淚花雲雲,完全是某些媒體的自我發揮,金庸說起自己的幾段感情時表情都很平靜,畢竟就像他自己說的,一切已經過去了。不相信的人可以自己去看視頻,網上就有。

據說杜冶芬出軌的對象,是金庸同鄉會的人,也有說是導演的,反正都說是金庸給介紹認識的。

金庸這個訪談出來以後,為了給杜冶芬正名,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寫了一篇文章,很詳細的記載了金庸與杜冶芬的戀愛過程。

杜家家境一開始很一般,杜父是上海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後來辭去公務,到杭州挂牌行醫後,家境逐漸小康:

杜冶秋文章:【1948年夏天,父親辭去上海的公務,到杭州挂牌行醫,小有名氣,家境也随之小康起來。】

金庸在這段戀愛中比較主動:

【這時,姐姐冶芬很有禮貌地端上一杯濃茶,嬌小玲珑清秀文雅的她是非常迷人的。感情上的事,往往就這麼簡單。次日,查哥哥便再次登門,送上一疊戲票,是約我們全家去《東南日報》報館樓上影劇場,觀賞郭沫若名劇《孔雀膽》】

兩個人兩情相悅,從戀愛到結婚很順利,金庸提親,杜家雖覺唐突,也同意了:

【到了秋天,金庸忽然從香港回來,向父親提出要和姐姐結婚,家裡人都感到十分唐突,因姐姐尚未滿十八歲,孝順能幹,協理家務井井有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此寶貝的女兒,要遠嫁他鄉說走就走,怎麼舍得?再說對方才學雖令全家欽佩,但一直是以友人相待的。可他倆主意已定,父母最終隻好依從。】

反而是查家沒人來參加婚禮。

【遺憾的是查家無一人參加,衆人都覺奇怪。原來查府在海甯鄉下,得知婚禮将按教會儀式進行,隻好托辭不來了。】

所以這是楊過對郭芙那種暗戀,敏感自卑,不願承認,又無法抑制的别扭心态嗎?也不是餘魚同對駱冰這種有夫之婦欲罷不能的暗戀。這些心态隻有金庸對夏夢才符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