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氏钗黛—解紅樓金書 > 第154章 完結篇3

第154章 完結篇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金庸跟朱玫1956年5月1日成婚,半年後朱玫生下長子。

也就是說他們是未婚先孕,很有可能是奉子成婚。

朱玫有沒有像趙敏那樣偏要勉強不得而知,反正婚後一年,也就是1957年,長子剛出生不久,金庸就效仿唐伯虎為點秋香賣身為奴,進長城專職做編導,以接近心目中的女神夏夢。

他曾開玩笑地跟朋友說:“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

并親自操刀,為夏夢量身打造電影《王老虎搶親》,夏夢拍這部電影時已經懷有身孕。因此她後來常說不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在裡面她的身段不夠美。

說明與朱玫結婚,也并沒有讓金庸完全死心。從這些行為可見,現實中金庸對夏夢的癡狂程度堪比《書劍恩仇錄》裡的餘魚同對駱冰。

餘魚同【直道相思了無益】,【感歎身世,想起駱冰聲音笑貌,思潮起伏,這番相思明明無望,萬萬不該,然而劍斬不斷,笛吹不散”,忽然詩興發作,題詩一首,自署“千古第一喪心病狂有情無義人”,“自傷對駱冰有情,自恨對文泰來無義”。】,但是深陷情網,金庸此時仍然情難自己。

跟十六年後,帶着小龍女到襄陽,當着千軍萬馬仍要喊芙妹有一拼。

就像他在多年後接受采訪時說到這段情時所言:

“對于我來說,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自由,我年輕的時候追求過一個女孩,那個女孩絕對不愛我,我非要愛她不可,我便非常不自由,如果我能夠不再愛她,那麼我就自由了,解脫了,但這樣做是很難的。”

在同一采訪中他提到杜冶芬時,說的是年輕時她愛我,我也愛她,顯然後面提到的這個絕對不愛他的女子,不可能是杜冶芬。

說明在和朱玫結婚前後,金庸始終不能忘情于夏夢。他對朱玫的感情并非一見鐘情,在其中金庸比較被動,情義為重。

《倚天屠龍記》寫于1961年,此時仍處于明報創業初期,朱玫作為明報唯一的記者,陪着金庸創業的同時,兼顧家庭,變賣嫁妝首飾支持他,這時候,是金庸對朱玫感情最深的時期。

這時期的連載版《倚天屠龍記》,趙敏叫趙明,取了明報的明字,也是當時金庸對朱玫情意的體現。

後來的版本出版時,金庸就把趙明改為趙敏,這時他跟朱玫已經離異,便把這個他個人很重視喜愛的明字收回了。

書中張無忌對趙敏感情描寫,相較于餘魚同對李沅芷明顯要更深更明白一些。

餘魚同是明寫愛慕駱冰,對李沅芷更多的是感動而非愛情,但是張無忌就是處于一個懵懂的狀态,搞不清到底愛哪一個。

可是如果你認真看書裡的細節描寫,仍然可以發現張無忌沒有對趙敏一見鐘情,更多的是對趙敏一再主動付出的感動。

而對周芷若則不然,成年後初見周芷若已經一見傾心。

但金庸寫的比較隐晦,初見周芷若即魂飛天外借着殷離的之口說出來,張無忌還在極力否認。

以下這一段也是,明明心中期盼就是與周芷若并肩而行,偏偏拐彎抹角的說出來。

【張無忌心想:“這姑娘對她意中人癡心如此,倘若世上也有一人如此關懷我、思念我,我這一生便再多吃些苦,也是快活。”

瞧着周芷若和丁敏君并排在雪地中留下的兩行足印,心想:“倘若丁敏君這行足印是我留下的,我得能和周姑娘并肩而行……”】

金庸為什麼不敢像《書劍恩仇錄》裡那樣大大方方的寫餘魚同對駱冰的愛慕?因為此時不同彼時,朱玫正陪他艱苦創業,朱玫也是搞文字工作的,怎麼可能對文字不敏感。

另外對張無忌性格方面的改動,不同的寫法,也避免了與《書劍恩仇錄》雷同。而且金庸早在此前就采取過詭叙的手法寫作,這時候寫法也已日漸純熟。

可是人心中的情感就是這樣,不靠理性支配,愛情不是開關,非理性能控制的,感動畢竟不是愛情,金庸心裡怎會不清楚自己到底愛的是誰呢?

正如他在書裡後記所寫:

【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别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

潛台詞在愛情上,因為受環境支配,被束縛,他沒法直說。

【在愛情上,……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于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内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這樣,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幹預了。】

這段話等于否決了張無忌愛趙敏最深這個命題。

這個後記寫于1977年3月,此時金庸剛剛與朱玫辦理離婚之後不久,他們的長子在外求學,離婚事件對他打擊很大,又處于失戀的痛苦中,因此在1976年10月自殺身故。這件事成為金庸一生最痛心的事。

所以金庸在這段後記中寫:

【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一段患難婚姻,因長子的到來而開始,又在他離去後,在争吵中結束。難免雙方心中會生出怨怼。

所以第二版《倚天屠龍記》,金庸不僅收回了趙明的明字,對以前感情隐寫的部分也明朗化了,明示出張無忌最愛趙敏是個僞命題。

在這段後記中,他還說:

【我自己心中,最愛小昭。隻可惜不能讓她跟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怅。】

因為這時候他剛剛離婚,娶了第三任太太。

《倚天屠龍記》不仔細讀,的确會給人張無忌最後真愛趙敏的印象,但是認真讀會發現并非如此,作者更是怕讀者不能領會深意,在後記中要拐彎抹角的提示。在新修版裡進一步明示了很多張無忌對周芷若的感情,将之前暗寫的部分明朗化。

金庸在後記中還說:

【所以這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是不大美麗的,雖然,現實性可能更加強些。】

就跟說他自己的愛情不理想一樣,等于再次否決最後和張無忌歸隐的趙敏是真愛,也符合了金庸現實中的情感狀況,所以他說【現實性可能更加強些】。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是否會愛上另一個人,在兩個人見第一面的時候就決定了。如果你見第一面對一個人沒感覺,那日後即使在相處中發展出情義,感動之類的感情,其實都跟愛情沒什麼關系,所以愛情就是一見鐘情。

一見鐘情不見得一定修成正果,也許會失敗,那是因為愛情本身并不能保證一定成功,随着時間它會變淡會改變。

所謂的日久生情,有了解權衡為基礎,少了沖動,多了理性,也許更能長久,更可靠,但是它并不是愛情,隻是被誤讀成了愛情,它是得不到愛情時對現實生活的妥協和選擇。

金庸曾說過他隻相信兩種愛情,一種是青梅竹馬,一種是一見鐘情。

充分說明了,在愛情上,對于他這種顔控,一見鐘情是必要且必須條件。林燕妮算是比較了解金庸的人,她在自己的文章說過“查先生最愛美人”。

金庸所說的青梅竹馬應該是受《紅樓夢》寶黛愛情的影響,所以他給郭芙、周芷若都配備了青梅竹馬的情節。

所以在殷離說:【“我識得那人在先啊。要是我先識得你,就一生一世隻對你一人好,再不會去想念旁人,這叫做‘從一而終’。一個人要是三心兩意,便天也不容。”

張無忌心想:“我相識周家姑娘,遠在識得你之前。”但這句話不便出口,便道:“要是你隻對我一人好,我也隻對你一人好。要是你心中想着旁人,我也去想旁人。”】

又給張無忌對周芷若的感情蓋上青梅竹馬的章。

同為幼年相遇過,張無忌對周芷若念念不忘,而殷離則對小張無忌念念不忘。

周芷若是不是夏夢原型呢?事實上,金庸寫了翻版李沅芷趙敏,就不可能再寫一個翻版駱冰,那樣的話,兩部作品就雷同了。

他很聰明,一個人物趙敏基本完全套用了李沅芷,另一個人物周芷若則套用了他給夏夢寫的劇本《絕代佳人》的故事架構。

絕代佳人裡,男主角信陵君本名魏無忌。夏夢飾演的如姬迫于壓力,不得不辜負了魏無忌,進宮嫁給了魏王,後來如姬盜虎符救趙。

如姬的如字,和芷若的若字同義。據說書中關于周芷若【身形修長,青裙曳地】的描寫,在金庸給夏夢寫的劇本《絕代佳人》裡也有相同的句子。

顯然金庸從這個故事裡得到靈感,把這個故事重新編排了一下,就成了另一個《倚天屠龍記》裡的新故事。

周芷若迫于師命盜刀劍,辜負了張無忌。

電影裡,如姬也有給平民發饅頭的情節,跟書中周芷若給張無忌發饅頭時的情形簡直一模一樣。

周芷若的個性和外形更像夏夢扮演的如姬,而非夏夢本人。

但是張無忌對周芷若也具備金庸對夏夢的感情元素,一見鐘情時的魂飛天外,自相形慚,你刺得我越深我越愛你,甚至在以為周芷若嫁給宋青書後,仍然存有她成了寡婦,可以再續前緣的想法。當然這個是新修版加的,當初他可不敢寫的這樣明目張膽。包括定義張無忌對周芷若的感情裡有愛慕,也是新修版加的,之前的版本基本明寫趙敏與張無忌相愛,暗寫真愛周芷若。

所以周芷若是第三級的夏夢原型,跟王語嫣一樣,具備金庸對夏夢的情感投射,但是人物的外形性格做了改變,跟夏夢本人并不一樣,更像是夏夢扮演的角色。

換句話說,駱冰和郭芙像生活中的夏夢,周芷若像熒幕上的夏夢,所以像金庸所說,張無忌見到周芷若魂為之勾起,魂飛天外了。

一個人的創意是有限的,對于當初需要兼顧明報,又要連載小說的金庸也是如此。金庸是一個善于講故事的人,《倚天屠龍記》借用了《書劍恩仇錄》裡餘魚同和李沅芷的故事,加上《絕代佳人》如姬和魏無忌盜虎符故事的改編,又把李沅芷名字的來曆,套用到了周芷若身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故事架構。

另外《倚天屠龍記》朱九真,我認為原型是杜冶芬。

金庸是個很有古文功底的人,傳統文化的素養很高。在起名時,除了會用諧音梗,還會用押韻法。

朱九真就是一個例子。

朱九真 zhu jiu zhen

杜冶芬 du ye fen

這兩個名字第一個字韻母都是u,都是一聲。

最後一個字韻母都是en,同為一聲。

中間一個字同為三聲。

你念一下,會發現兩個名字都是壓的一樣的韻。

金庸在後記裡評價張無忌對朱九真的感情時說:

“他可不知世間少年男子,大都有過如此胡裡胡塗的一段初戀,當時為了一個姑娘廢寝忘食,生死以之,可是這段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日後頭腦清醒,對自己舊日的沉迷,往往不禁為之啞然失笑。”

朱九真欺騙背叛了張無忌,杜冶芬也BETRAY了金庸。

金庸是愛過杜冶芬的,他說過當初他愛杜,杜也愛他,但是想來當他遇到女神夏夢,魂兒為之勾去後,才知道當初的沉迷不過爾爾,啞然失笑。

金庸後記中的這段話,跟李連傑說自己對前妻和利智的感情類似:

李連傑:"我年輕,有的女孩愛我,我也以為我很愛她。結婚、生孩子、到了某一個年齡段。我見到另外一個女人,我可以為她死,我可以為她不要名,不要利,我可以斷送所謂的一切前程。我知道那個是愛,因為那個時候,我每一天的血管都是熱血沸騰的,所以我會回過頭來對我原來的妻子說對不起。我找了我真正的愛,雖然他痛苦,那我隻能做到就是說,我把我所有擁有的一切補償給你。"

大概男人的感情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金庸和李連傑的區别在于李連傑最終攜得美人歸,而金庸對夏夢無功而返。

杜冶芬在《倚天屠龍記》裡另一個分身是殷離,是金庸對杜冶芬最終離開他的另一個情感解讀。

金庸本人也是比較代入張無忌的,他曾經說過:

金庸說:“我自己的性格更接近張無忌,過于溫和優柔。而朱玫的強勢,恰好彌補了我的不足。”

正如書中的張無忌和趙敏,在工作上來說的确很好的一對搭檔。

《倚天屠龍記》裡在殷離決定離開張無忌後寫道:

【張無忌陡地領會,原來她真正所愛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張無忌,是她記憶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張無忌,那個打她咬她、倔強兇狠的張無忌,卻不是眼前這個真正的張無忌,不是這個長大了的、待人仁恕寬厚的張無忌。他心中三分傷感、三分留戀、又有三分寬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他知道殷離這一生,永遠會記着蝴蝶谷中那個一身狠勁的少年,她是要去找尋他。她自然找不到,但也可以說,她早已尋到了,因為那個少年早就藏在她的心底。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

這段文字裡有對年少往事的怅然若失,也有釋然放下。他認為杜冶芬愛的是在杭州時躊躇滿志,想做外交官的自己,而不是到了香港以後更加寬厚穩重的他,杜冶芬始終在追求年少時的愛情感覺。年少時戀愛結婚總是抱着美好的憧憬,然而現實往往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殷離因練毒功而毀容,應該也有金庸對前妻背叛他的報複心理。結合對朱九真背叛的塑造,金庸對杜冶芬當初的BETRAY還是有怨念的。

杜冶芬本人,按他弟弟文章裡的說法嬌小玲珑,也是長的很漂亮的。

這幾個人裡,夏夢當然是最美的,令金庸極度沉迷,杜冶芬也很漂亮,當初金庸也曾和她相愛過,朱玫光論外貌要略遜一籌,金庸對她恩義為重。

朱玫和金庸結婚二十年,為金庸生下四個子女,金庸對她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後來金庸婚内出軌林樂怡,朱玫知道後執意要離婚,金庸多次挽回,親手撕毀過離婚協議書,但是朱玫性情剛烈,決定了就不回頭,沒有再給金庸機會,最後一個人凄涼病故,也令金庸深感對不起她,在采訪中公開承認自己在愛情上是不道德的。

杜冶芬和金庸沒有子女,從認識到離婚,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隻有三年,戀愛期間還分居兩地,所以羁絆并不如朱玫深。

金庸曾說過 :“其實跟一個人交往,感覺很深刻,也不一定要天長地久,雖說愛情重恩義,但閃電式的愛情也有很驚心動魄的,兩三天也可抵二十年。”

這兩三天的驚心動魄和二十年恩義顯然指向夏夢和朱玫。

《倚天屠龍記》裡還有一個人物是小昭。

金庸寫《倚天屠龍記》時,第三任太太林樂怡還沒出現,但是金庸已經創作出小昭、郭襄這樣的小妹妹,一定程度投射出他對自己愛情婚姻生活的不滿,期待這樣一種情感補償,冥冥中為他日後的出軌留下了伏筆。

幾年後金庸果然出軌了林樂怡,據他的好友倪匡說,林樂怡長得像金庸追求未果的女明星夏夢。可見當初對夏夢的求而不得,依然是金庸心中的遺憾,很有些替身文學的影子。

林樂怡身形修長,個子高高的,面貌清秀,的确跟身高170的夏夢有幾分相似。就如同郭襄這個文秀少女,跟黃蓉有三分相似,郭芙又像黃蓉多些。

金庸晚年的時候曾經接受采訪,說起跟林樂怡的相處,他說:“平時她很遷就我,所以她發脾氣的時候,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系不算特别成功,也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啦。”

他還談論過自己第三段婚姻隻能是怡情怡身,談不上知己,隻能是平穩走到了盡頭。

結合金庸說自己現實的愛情并不理想,可知最後選擇林樂怡,仍然沒能讓他的愛情理想得到滿足。

人往往經曆過後,才能對自己的感情有一個清醒的認知,2003年,79歲的金庸重修《倚天屠龍記》,在後記中說:

【周芷若對張無忌說:“你隻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隻會想着我,不舍得我了。”這種感情,小弟弟、小妹妹們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張十三四歲的小妹妹們寫小說。】

千帆過盡,到最後令他念念不忘,難以割舍的真愛還是求而不得的女神夏夢,認為那才是他真正的愛情歸屬。

在新修版裡,書結尾金庸還增加了一段周芷若提出要求,張無忌可以趙敏生娃娃,但是不能拜堂成親,張無忌也答應了。

當初在與朱玫離婚時,朱玫曾要求林樂怡結紮,不能與金庸生孩子。要他們兩個人隻能結婚不能生孩子。

金庸便在作品中反過來,借周芷若之口要求張無忌和趙敏隻能生孩子,不能成婚,不給名分。

患難夫妻終成怨偶,令人歎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