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作家說:“出名要趁早啊!”這話恰好被餘安聽到了,覺得不無道理。
名成則利就,很嚴密的邏輯關系。在後網絡時代,網紅如入秋後的感冒病毒一般瘋狂滋生。出名的方法也是多姿多彩五花八門——有吃飯吃出名的、也有唱兒歌唱紅的,有罵人罵成學者的、也有吹牛吹成專家的,有賣貨賣成頂流的、也有種地種成明星的……每個賽道都人滿為患,出名的門檻低得可以忽略不計,隻要有想法再加點玄學,哪怕體形如豬、五官錯位、頭腦智障、面目可憎甚至把上述優點全占的極品,也能被美顔濾鏡和剪輯技術包裝出新鮮感,冠上某姐某哥的雅号,在網絡裡走紅。
對于絲國網圈的現狀,餘安感覺無奈又心痛,因為上面列舉的幾種方法他都會,但他就是不紅。
餘安坎坷的成名史可以從幼童時期說起。他出生于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原生家庭,父親是一名鋼琴家,母親是一名舞蹈家。作為兩位大家唯一的兒子,餘安被理所當然地誤以為天生具有藝術細胞,然後順其自然繼承家族事業,走上藝術之路。
餘父是一名收藏家,品味高超,工作之餘網羅無數珍藏品,書房裡堆放着大量的紙頁絕版書籍和全球名人的傳記,還購置了天價的原裝進口的斯坦伯格鋼琴,當然,這些收藏品跟古代宦官娶回家的老婆一樣,隻是一個擺設而已。
餘母是一名旅行家,見識超群,交友之廣博、閨蜜之豐富,讓無數外交官汗顔。若有人登門,她便主動播放一段古典交響樂,借此談談行走于世界各國探索文化聖地的曆程,再說說她對各地人文地理曆史文化的感悟,進而推銷她早已發表卻從未聽聞的美文集《文化蜜月》。可惜友人遠離書本久矣,聽着聽着感覺腦血栓都要來了,眼睛裡的金星接連閃現,基于“不懂的都是高明的”原理,贊歎餘家家學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