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基于“事實”層面的問題,用“事實”去推翻最合适。
祝曉曉發出來的證據真真假假混在一團,但吳以南邏輯又何嘗嚴謹,證據也是真假參半。
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吳以南看着祝曉曉發出來的證據,直接卡殼了。
他默認謝卞晨和童司因“不清白”,有罪推論出整全流程。
其實推測的結果沒問題,但他畢竟沒看到過全程,所謂證據都是不同場景拼湊出來的。
雖然說得通,但卻不是唯一的可能性。
祝曉曉所描述的情況,确實有可能是真的。
如果對面的人是童司因,他可以胡攪蠻纏,但這個人是祝曉曉,他又多忌憚三分。
反倒是網友腦子比他轉得更快些,發現了一些漏洞。
“如果這是童司因自己點餐,她曬個下單記錄不就行了?”
“對啊,點外賣都有訂餐記錄,截個圖發出來很難?這種事有必要讓别人來澄清?”
“不會是做賊心虛吧?”
童司因的粉絲們此時已經迅速反應過來。
之前對方證據确鑿,把她們打的沒有還手之力,此時找到對方邏輯缺陷,自然不會再袖手旁觀。
“都說了是經紀人堂食的時候順便點的,沒有網絡上的訂單記錄!”
“網上剛剛開始傳謠沒多久,人家說不定還在打電話聯系餐廳查記錄呢,你們就開始自high上了。”
“本來也不是多無懈可擊的證據,現在不攻自破了呗。”
“最後澄清一萬遍,因因沒有談戀愛!沒有談戀愛!沒有談戀愛!”
“因因是多明顯的事業腦啊,我就說能不能别腦補了!”
“某些人翻車請獨自翻車,不要想着因因拖下水,low爆了!”
輿論的天平逐漸傾斜,開始向童司因方向移去。
鄭期之登陸了社交平台,将此事一錘定音。
“@祝曉曉同學仗義執言,本工作室代表藝人深表感謝。
本工作室兩位藝人均屬單身,沒有任何戀愛關系,請網友們謹慎吃瓜,不要過度占用社會資源。
再次感謝。”
鄭期之甚至還沒跟祝曉曉身邊的工作人員聯系,就已經猜到事情的始末,隔空打了個配合。
面對吳以南所說的話,她原本上也是打算用類似的方法解決的。
本來就是一頓飯的事,童司因隻是與謝卞晨吃了同一家餐廳。
并不能證明這是對方買的,更不能證明他倆人關系非同尋常。
這件事本身沒有那麼複雜,複雜的問題是…
謝卞晨的心思被放在台面上,會被網絡上輿論所注意到。
與其說澄清這個問題,她更希望讓謝卞晨借此機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且加以警惕。
吳以南有很多猜測的成分,而他所認為的戀愛關系也并不存在。
重點是,戀愛關系不存在。
無論是祝曉曉用了點小手段,還是鄭期之偷換了點概念,她們也都不算太心虛。
但如果情況有所變化,或者真的被人抓到什麼把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今日澄清的話,也都會變成打臉回旋镖,令他們更加舉步維艱。
所以,雖然鄭期之能解決這個問題,祝曉曉出面的也意義。
她作為“沒有”利益關系的第三方,此時站出來開口說話,比鄭期之效果更好,可信度更高。
也更不容易留下話柄,之後被網友翻舊賬。
鄭期之的澄清給童司因和謝卞晨粉絲同時吃了一口定心丸。
兩邊粉絲迅速站成一條戰線,理直氣壯地站出來說話。
“你瞪大眼睛看清楚了,根本沒有戀愛!沒有戀愛!”
“我說你盯着别人家藝人,簡直就是神經病啊,窺私狂!”
“對,我剛才都氣得忘了罵,現在想起來了,連因因丢的垃圾都去翻,是有多變态啊!”
經過這番折騰,話題繞了一大圈子,終于成功繞了回來,重新落在了吳以南的身上。
吳以南看着衆人又重新開始罵自己,心底十分憋屈!
以他豐富的經驗,看一眼就能看出人眼神中的不清白。
所以無論如何度不相信,那兩個人之間沒什麼。
可他又知道自己證據确實來路不明,且不敢與祝曉曉硬剛。
吳以南垂死掙紮般,發出了謝卞晨看童司因的某張截圖。
“那兩個人明明不對勁…你看他們的眼神。”
他不算是當紅藝人,對CP圈不太了解,不知道“眼神不清白”這種話不能亂說。
各路CP粉沒有證據的時候,通常磕的就是所謂的“眼神”。
這句話簡直是唯粉的PTSD!
“眼神”背後所代表的含義,根本沒辦法證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