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個眼神是否代表着情愫,沒有人能給出正确答案。
兩個人明明沒什麼,被吳以南亂扣帽子,已經把粉絲得罪慘了,此時還拿出這種理由刻意抹黑。
粉絲哪裡能忍得了?
童司因的粉絲早就被她的“眼神”裡的愛情坑出了經驗,謝卞晨的粉絲更是身經百戰。
大家都知道,這種事解釋也沒有用,最好的辦法就是魔法對轟。
“自己做錯事不知道出來道歉,隻想着讓别人陪他一起下泥潭!”
“節目組都找了替補導師了,是直接把他開除了吧!”
“那肯定要開除,這種毒瘤根本不配留在選秀綜藝裡,好好的綜藝都被他一個人給污染了!”
“開除哪裡夠,就應該報警,他可是在逼迫女學員!”
“對啊,在餐廳裡就那麼明目張膽,誰知道背地裡都做了什麼?!”
“誰知道是不是qjf!”
吳以南在被開除或者挂上熱搜的時候,網絡上罵他的人還都抱着吃瓜的心思。
可他偏偏不甘寂寞,非要把童司因個謝卞晨拉下水。
他招惹童司因的粉絲也就罷了,謝卞晨的粉絲數量可不是一個量級。
很少有人能這麼會作死。
同時激怒了兩大波流量,還有一波是整個娛樂圈的頂流。
這些人對他群起而攻之,滋味可不好受。
吳以南的評論區和私信,在幾分鐘内就被塞得滿滿當當,全部都是對他親切的問候。
與此同時,兩撥粉絲還拿着他的“戰績”,挂滿了幾大社交平台,細細講述事情的始末,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強迫”了女學員。
輿論的發酵程度比初始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種八卦本就容易被傳播,如今又有一群“自來水”幫忙宣揚。
而且其中還涉及到了“權力對立”,“性别對立”,兩大如今最具争議性的議題。
隻要根據此事展開讨論,那必然會全自動吵架,撕到天昏地暗。
這都是話題,都有讨論度。
營銷号們哪裡忍得住,不僅在社交平台,其他平台的大v,所有能蹭此事熱度的賬号,都把此事當做社會事件反複分析。
衆人都恨不得剖開十八個角度,給吳以南做深度分析和解讀,然後進行二次三次加工和傳播。
“探索選秀導師的權力邊界。”
“心理分析:盤點吳以南強迫女學員的心理成因。”
“高位者與低位者的性緣關系,——披着心甘情願的外衣,進行一場華麗的操縱與霸淩。”
“如何避免職場性騷擾?”
“……”
經過這些人的“深度解讀”,再經過小視頻的“切片分發”,吳以南做過的醜事,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當之勢傳遍了各個角落。
如今不僅圈内人盡皆知,連圈外的親朋好友,都忍不住短信問吳以南,網上的傳言是不是真的。
圈内好友默默取關了他,發言支持過他的人,也都紛紛删除了之前的往來評論。
吳以南眼睜睜地看着,短信裡一條又一條親友的質問,粉絲列表上的數字一個又一個減少。
仿佛被世界抛棄般,巨大的恐慌感驟然襲來!
他最開始認為,不被童司因仰視就已經很難忍受,他恨不得百般作妖,逼迫對方妥協。
後來他認為去工作才是最大的折磨,這幾乎要将他逼瘋,他恨不得讓别人體會一模一樣的痛苦。
如今他才意識到,比起前兩個付出的代價,被整個世界所厭惡,才是對他最大的懲罰。
那根弦“啪”地斷掉了。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此事,既然他已經被開除了,還有什麼值得顧忌的?他就豁出去了!
吳以南幾乎失去了理智,瘋狂地敲打着手機屏幕。
與評論區吵架起來!
“我他媽哪裡強迫她了?那個林菲兒,她自己答應要跟我睡的!”
“她沒有拿到高分嗎?她沒有獲得好處嗎?”
“我睡了她,我給她透了題!所以她rap成績直接拿了A!她拉高了平均成績,才從C班進到了B班!”
“這是你情我願的交換!你們替她罵我做什麼?她應謝謝我才是!”
網絡上的人都被吳以南理直氣壯的态度驚呆了。
大家此時才終于意識到,吳以南對于自己所作所為,根本不會覺得後悔和愧疚。
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有錯!
在一個人被情緒支配後,最能暴露出他底層的三觀。
而吳以南的三觀,成功送他自己最後一程。
徹底斷絕了他的職業生涯。
“這種垃圾玩意,為什麼會配在娛樂圈裡待着?”
“滾!滾出娛樂圈啊!”
“我真的要吐了!不要讓我看到這種惡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