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大典過後,有一大事蓋過了它的風頭。天河有仙得了道正于此處渡劫,是位劍勢格外淩厲張狂的劍仙,渡的是問心劫。
其中還牽扯到道心,劫數兇險得驚動了不少人。
氣勢磅礴的劍影一在天河附近出現,異變便引得司命星府的注意。
司命星君便馬不停蹄地帶着下屬朝這過來,他近日推演星盤并無什麼大事發生。
唯一存在的變數便是那夜之後失蹤不見的宴從月。
各座神殿中也有不少神都在觀望,畢竟天河可不是什麼渡劫好的去處。也有的好熱鬧,直接去了天河,一到才知無數劍鋒盤旋在劫外,不得靠近。
心不正之人剛想靠近一探究竟,飛出的一道蒼龍影将他擊飛,神魂也有所受損。
這位渡劫的仙友似乎是得了上神庇佑。
劍影連綿好幾天,存于白天、黑夜,經久不散,時而大盛、時而露出血色。
劫數的兇險不可估量,最難過的一關便是問心劫,饒是成神已久都難以過去。
人生在世,很難沒有留戀、沒有愧對之人……無論是什麼生物都難逃七情六欲這一劫。
他們心中暗想,看這劫數的浩蕩,應當是那問心劫,此人怕是要隕落。
這一想法一落,劍影光芒大盛,轉機突現。
又或者她從一開始便心性堅定并不為外物所擾。
一劍長鳴,萬劍齊動,遠在昆侖的天下第一劍冢與之遙相呼應。
劫中人也出現在無數的劍影之中,她一身素淨的青衣盤腿坐在河面上,萬千青絲平鋪在河面上,天河中的靈力盡歸其身。
紫色的劫雷全堆在這位女仙頭頂上,雷聲轟響,劫雷中摧毀的力量壓下她此時略顯消瘦的肉身。
她不慌不忙地睜開眼,一雙眼清清冷冷,那是一張令人見之不忘的臉。
她泰然自若坐于劫雷下,雙手掌心向上,劍厲于其旁,赫然是剛才于劫雷之下的劍影。
一人一劍,鋒利無比。
青鋒灼眼,比今日熾熱的太陽還要奪目些。
處于核心中的人仍是處之淡然,仿佛她面臨的并不是要毀天滅地的天雷,而是路邊的一塊腳踏石。
紫色劫雷沒有多逗留,盤旋于半空,帶着雷電直朝她的頭頂劈去。
她卻是迎難而上,隻聽到一句:“琅月。”
劍随心動,人朝雷電中心而去。
一同同她飛升而去的還有天河之水,右手擡劍,劍攜天河之水,形成一道堅固與柔軟并存的屏障,與之抗衡。
仙也有品階之分,地仙、天仙、玄仙、金仙、大羅金仙和傳說中的混元聖人。比如神尊伏夷,他已經到了大羅金仙的臻化之境,即将邁入聖人行列。
像宴從月這種初登神界的仙,應該也是地仙,但她同其他仙又不太一樣。
先前在靈界之時實力便已十分強橫,飛升到仙界時也是玄仙修為,宴從月于自己修煉的道途很有悟性,修煉起來自然也是一日千裡,重塑道心之時竟連境界都一并飛升。
*
渡劫的時日有長有短。
而在這期間合籍大典已經結束,不同于剛舉行時的萬仙來賀的盛事,大典一結束卻留下衆說紛纭的流言。
一是神尊神女隻是舉行了一個空有名頭的大典,聽說二人未曾合籍,神女仍在溪南山居住。二是溪南神女與那日前來搗亂的魔尊有所牽扯,導緻與神尊心生隔閡。
但說是流言便是流言,無人敢去當事人面前證實。
來拜賀的各仙相繼離去。
樂毓也要同門一同離開九重天,但自從那日一識他便再未見過宴從月。
心中總想去看一看她的劍。
一行人正要離去,他們的劍卻突然都在同一時間發出嗡嗡響聲,全都頓了腳步盯着突生異變的源頭。
有一劍正渡劫。
樂毓握着手中躁動不安的劍,眺望天河之地,看這動靜應該是她吧?
這神界也隻有她的劍能引起這麼大的波動,更何況他近日一直都找不到她。
旁邊的仙人看到他一副神思不屬的模樣感到驚奇道:“樂毓師弟,你怎麼了?還有事未處理?”
樂毓沒說話,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沒打招呼扔下句話:“師姐,你跟師父說我晚些時日再回去。”
等細柳點頭時他早已經禦劍而去。
而這邊劍影正漸消于天空,并入雷電當中,紫色雷電被劍一劈兩半,于蒼穹中分裂,繼而消散。
轉變又發生在下一秒,天雷四散,從正中央落下一個人,連同她的劍沉入河底。
天河沒有盡頭、沒有深度,就這麼落下去也不知這人會落向何方、落在何處。
在座圍看的人不禁歎息,剛剛不是安全從問心劫出來了,又怎能被這雷劫劈死?
真是可惜。
樂毓一到這便看到已經沉入水底的她,瞳孔一縮,身體比腦子動得快,直接順着落入水中的地方飛身一同往下去。
他着急地朝她遊過去,卻看到還在眼前的人卻突然消失不見。
心中一個咯噔,又繼續往下遊,入水的衣袍忽然一道流水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