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靈不出聲了,猶豫了一下後,才死咬着嘴唇點了點頭。
“孩子,你若真的嫁給了七皇子,你以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你知道嗎?”劉尚書說着說着,眼眶竟然紅了。
這個兵部尚書年輕的時候也是在軍營裡曆練過、在戰場上厮殺過的,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真漢子,可今日為了女兒的終生幸福,還是難免哽咽之态。
如果說蕭景晨隻是一個普通的皇子,劉尚書或許還沒那麼多的顧慮,想着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女婿不得志被皇室排擠,可他們劉家厲害啊,打不了接濟他們小夫妻就好。
可那人偏偏是蕭景晨,被甯皇後和甯貴妃害死了生母的蕭景晨。
宮裡為娴妃發的訃告是突然惡疾不治身亡,但在官場上厮混久了的,誰家心裡不清楚娴妃就是被甯家姐妹害死的。
蕭景晨身為人子,真的能坐視母親枉死而選擇隐忍嗎?
如果娴妃隻是一個沒有背景的妃嫔,死了也就死了,這些年在甯氏姐妹的淫威下,後宮不知道死過多少無名無姓的女子,誰敢多說什麼,誰又能多說什麼?
可偏偏娴妃殷珍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卒,她可是幽州節度使的掌上明珠,是殷家的女兒。殷家不僅有實力有兵權,還是出了名的護短,聽說殷珍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和三個哥哥的心頭肉。
殷珍被人在宮裡害死,殷家豈會坐視不理?蕭景晨身為殷珍留下的唯一的血脈,真的不會聯合外祖一家為母親讨回公道嗎?
若殷家執意為殷珍報仇,甚至不惜謀反,那麼蕭景晨就是他們手中最好用的利器。皇子聯合手握重兵的臣子謀逆反叛,大明江山的未來會落入誰的手中就出現了變數,日後那張龍椅上坐着的是甯家還是殷家,還真就不好說了。
所以劉尚書再得知要給他們做女婿的是蕭景晨後,心底的擔憂仍舊沒有減少半分。太子繼位是名正言順,蕭景晨若是争奪皇位那就叫以下犯上了。充其量也就是蕭景晨做為男人,比那個号色成瘾的太子強上許多。
到時候豈不是連他們的女兒也要變成亂臣家眷?
那麼劉家呢?是大義滅親繼續保持中立,對皇子之間的戰争不聞不問;還是放棄一貫的原則,為了親人而被迫戰隊?
隻要一想到未來要面對的,劉尚書就一個頭兩個大。
做為事件的當事人、霍亂的始作俑者——劉美靈倒是很看得開,走一步算一步嘛,隻要不嫁給太子,其他萬事好商量。
何況父親不知道而她無比清楚的,蕭景晨背後還有柳笙這麼一個異人,年紀輕輕卻一身的本事,有了柳笙的幫助,她莫名多出了許多的自信,總覺得就算将來蕭景晨起事失敗,總能保住性命的。
劉美靈花言巧語的安撫了父母親一夜,總算是哄着二老回房去休息了,至于能不能睡得着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她這一夜睡的很香。
這段時間,她先是經曆了被逼婚後又離家出走,在家時害怕嫁給太子,在外面更是風餐露宿,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
好容易難題暫時解決了,腦子裡那根緊繃的弦一松,疲憊感頓時就找上門來。
她一看到自己那張舒服的床鋪和松軟的被子,愛的跟什麼似的,簡單的洗漱過後就抱着被子去會周公了。
難為劉尚書夫婦為了女兒的婚事愁的一夜沒合眼,劉美靈舒舒服服的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剛梳洗打扮完就被告知蕭景晨帶着禮部前來下聘禮,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皇子娶親,下聘禮都是由禮部和内務府一手操辦。有些情況下,為了顯示對未來皇妃的重視,或者皇妃的出身好,前來下聘的就不僅有禮部和内務府的官員,還會挑選一位身份高貴的皇室宗親擔任主禮官。
通常來說,擔任這個重任的多是王爺或者世子。
按照大明以往給皇妃下聘禮的陣仗,能派出一位王爺或者世子代勞已經算是相當給女方面子了,由皇子本人親自上門下聘,這還是頭一遭。
所以當劉尚書得知蕭景晨也會跟着禮部的人一同來劉家下聘時,陰沉了一整夜的臉色總算是好看了些。
至少這表明,蕭景晨對劉家和劉美靈給予了絕對的重視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