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衆人終于來到句章城外。
說實話,王瑾之剛看到縣城城牆時是失望的,這遠不如自己在南京時見到的明城牆,明城牆宏偉壯觀,甚是高大,每一塊牆磚上的刻字都說明了其出處,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即可層層溯源問責至個人,如此先進的品控方式着實讓人感歎古人的智慧,其中号稱“天下第一翁城”的中華門翁城更是構造精巧、設計巧妙。
但看看這城牆,卻十分矮小,隻一人多高,王瑾之粗略估計,最多有3米,感覺上方略搭把手,自己就能輕松翻過。用這個來擋敵兵,王瑾之心想,恐怕是沒什麼希望的。
進入句章城,隻見城中民衆稀少,路上偶爾出現零星幾個,也都行色匆匆。
向靖急着将招募到的軍士帶回,于是雙方分開。分别時,向靖保證定會告知劉裕,到時前來隻需報自己名字即可進入軍營。
于是王瑾之等人修整一番,便前往拜見劉裕。
等了不到一盞茶的時間,便有一陣爽朗的笑聲傳來。王瑾之等人扭頭,隻見向靖跟随一中年男子快步走來。
這中年男子身材高大,是典型的國字臉,目光如炬,眉頭處有深深的溝壑,看着四十多歲的樣子。看來,這就是劉裕了,王瑾之心想,果然符合自己的想象。
還離着幾步,王瑾之與陳嚴忙拱手一拜,道:“琅琊王瑾之、颍川陳嚴與族内三十子弟見過劉參軍。”
劉裕大笑,未等王瑾之二人拜下,便急行幾步,上前托起他們的手臂,道:“奉仁已告知我,瑾之與陳氏一族大義,德輿欽佩!”
劉裕早得知他們均會射箭,還自帶了一些弓箭,隻寒暄片刻,就迫不及待地拉上王瑾之等人前往校場,準備試一試身手。
衆人來到校場,士卒們正在操練,隻見數百人列為方陣,手握短刀、短矛等兵器,不斷重複劈砍、刺捅等動作,口中還喊着号子,整齊劃一,甚是壯觀。
校場一側,幾個士卒正在彎弓射箭。劉裕上前,取了一把弓幾隻箭,轉身遞給王瑾之,笑道:“瑾之可願一試?”
王瑾之恭敬地接過,搭弓上弦,對着箭靶連射三箭,箭箭皆中。
劉裕大喜,又請其餘人皆試過,僅偶有未中者。劉裕更是喜悅,竟親自領衆人安置。
軍中訓練十分辛苦,王瑾之等人此前雖每日都在訓練,但訓練量與這北府軍相比,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每日一早,天尚蒙蒙亮,便有隊長來喊起床訓練,2個時辰後停下休息吃飯,休息1個時辰後又接着訓練2個時辰,之後方才吃飯睡覺。而且軍中每日均有訓練任務,若是未能完成,便要加訓。
如此一來,每日至少訓練4個時辰,換算成現代時間就是8個小時。這比起陳家村裡大概每日1個時辰的訓練量可是重多了。
王瑾之等與衆人一道訓練,一開始天天練得手腳酸痛,夜裡揉按時,往往哀嚎不斷,感歎訓練的辛苦。短刀短矛本不算沉重,但每日超過4個時辰不能放下,就成為了難以承受的負擔,更别說還需不停地進行揮起落下、向前沖刺等動作。
或是劉裕注意到王瑾之等人訓練疲憊,有了退意。幾次加訓後的一日午休,王瑾之等人剛吃完飯,正席地而坐準備休息片刻。
向靖走上前來,也同樣坐下,笑着問道:“幾日未見,可還适應?”王瑾之等人相視苦笑。
向靖輕拍王瑾之的肩膀,歎道:“确實辛苦,我剛入軍營,也如你們這般。”
說罷,他又笑道:“然大丈夫欲建功業,如何能退縮?别喪着氣了,此次前來,我可帶來了好消息。劉參軍欲編一隊弓兵,因汝等皆善射,故而看重,且瑾之箭術頗佳,若能于亂軍中射殺敵方大将,再有衆兵将沖鋒殺去,敵軍必然不知所措,裹挾而逃,則戰必勝。”
衆人滿臉的不可置信,向靖不得不又重複了一遍。于是衆人難以掩飾内心的喜悅,皆大笑出聲,氣氛驟然歡快起來。
笑罷,向靖又嚴肅表情,語重心長地說道:“但汝等刀矛訓練亦不可松懈,若敵近前,仍需近戰。”
衆人皆稱是。
又練幾日,劉裕果然于軍中挑出六十人設立弓兵,王瑾之等人皆入其中,于是他們上午訓練仍是弓矛,下午兩個時辰則均用來訓練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