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一刻,大巴校車準時出發去韶山。甄亦凡一個人坐了個雙人座,黎可馨上來了卻沒有坐在他旁邊,坐了另一邊的雙人座。同學們陸陸續續上來,黎可馨把雙人座位讓給了王磊和段羽菲,擠到别的已坐滿女生的座位上。再後來,車開動了,她又回到甄亦凡面前“我想休息哈”“沒事的,你休息吧”,甄亦凡站起來讓她躺下來休息。“你要不去後面找個凳子坐坐”,黎可馨擡頭問他,“沒什麼,不要緊的”,甄亦凡微微笑一笑沒動。“甄亦凡,坐這裡來”,後邊方雅喊他,并且指指走廊中間一把椅子,“謝謝”甄亦凡回過頭看了一眼那張凳子沒過去,依然站在那裡雙手抓着扶手。看他沒動,林依婷悄悄将凳子移到了他的身後,看他還是沒坐下來,旁邊的文韬又喊他“甄亦凡,來這裡三個人擠一擠”,說完還向裡面挪了挪,林依婷也往車窗邊又靠了靠,給他留出位置“真得感謝了!”甄亦凡笑一笑沒有過去擠她們,而是順勢坐在了身後的凳子上。劉剛和夏曦幾經幾調擠到了一張雙人座位上,王文斌更是一上車就顯示主權公開摟着皇甫靜雯霸占了一個座位。縱觀車上異性同座的差不多都是那些平時同學們眼中一對一對的。也可能是這個緣故,甄亦凡倒是不敢和黎可馨擠到一張座位上。
車到韶山烈士陵園,雨很大。有的同學帶了傘,也有的同學沒帶傘,就搭伴而行,或兩人,或三人共擠一把傘下。“給你傘”王衛國還沒走出車門,身後的王文斌就遞過來一把傘,還朝他連連眨眼。這個家夥,分明是想和“女神”皇甫靜雯共享一把傘下的“二人世界”呢,腦子倒是轉得快。他把自己的傘給别人後就順理正當地一把搶過了皇甫靜雯的傘,“嘭”地打開,另一隻手又順勢攬住她的腰,将她往自己這邊緊了緊。一下車,兩人就離開了大部隊。這一切,汪一亮自然看在眼裡,心裡不免泛起一股酸酸的感覺。自校園上車開始,他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他們兩人,從車上的偶偶私語,再到下車攬腰同在一把傘下,他覺得心裡面那個女孩子已經離自己越來越遠了。他沒有打傘,也沒有去擠别人的傘,一頭紮進雨簾裡,任由天上的雨,澆滅自己内心裡的一團火熱。雨水雖然不大,卻也打濕了他的頭發、衣服,更是澆滅了他心中殘存的那一絲僥幸和希望。他的雙眼也不再注視他們兩個離去的身影,而是轉身走向一個相反的方向。
“為什麼老是糾結這些想法呢,你又有什麼理由去阻止别人的交往和想法呢?明知沒有,可心裡為什麼又老是過不去呢?自尋煩惱。人啊,為什麼掙不脫私情的束縛呢……?有些東西,特别是那種感覺,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找回來,盡管當初是如何不經意的失去,盡管你現在又如何努力去找尋……”這一刻,眼眶發熱,順着臉頰流下的,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不過他心裡業已明白,該是向過去道一聲再見了。雨越下越大,他找了一處避雨的地方,也沒有心情再到四處去逛逛。這次韶山之行,别人都是高高興興,唯獨他,吞下了一杯苦酒。不過轉頭想想,告别過往,赢得新生,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來了,就接着,好好珍惜。要走,留也留不住,何不看開一點?潇灑地放手,也是一種勇敢,一個男人要有戰勝自己内心的勇氣!
一代偉人、滿門忠烈,曆史已走遠,但我們未曾忘記。淅淅瀝瀝的雨讓整個陵園顯得更為莊嚴肅穆。懷着無比敬仰的心情,甄亦凡和幾個同學邁着沉重的步子,瞻仰毛主席一家為革命捐軀的六位革命先烈。第一位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毛主席和楊開慧夫人的兒子□□,犧牲時隻有28歲。第2個是毛主席的妻子楊開慧,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英勇不屈,1930年11月犧牲于長沙識字嶺,她的臨刑之言是“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大弟毛澤民1921年參加革命,一直從事黨内秘密工作,1942年被反動軍閥盛世才逮捕。面對敵人軟硬兼施,堅貞不屈、視死如歸,1943年1月被敵人秘密殺害。小弟毛澤覃,老早就跟随毛主席參加革命,1935年犧牲于瑞金,時年29歲。堂妹毛澤建早年參加革命,1929年被軍閥殺害于衡山縣,年僅24歲,死前高呼“革命者斬不盡,殺不絕!”。侄兒毛楚雄是偉人小弟毛澤覃的兒子,是毛家最年輕的烈士,他6個月大的時候就入了獄,8歲的時候父親去世,1946年他在陝西被敵人活埋緻死,年僅19歲。偉人一家,滿門忠烈,妻子、兒子、兄弟姐妹都走上了革命戰場并為新中國的成立、民族的獨立而壯烈犧牲。
除了毛主席6位犧牲的親人,還有“韶山五傑”等烈士。一份份英雄生平介紹,一塊塊墓志銘,漫天的細雨,仿佛在訴說着近百年的革命曆史和民族磨難。許多人紛紛在這裡留影,甄亦凡沒有,他不忍照相機的閃光燈驚擾了這些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捐軀的烈土沉睡的靈魂。烈士陵園範圍很大,同學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成雙成對,而甄亦凡獨自一人,他一塊一塊地看那些烈士的墓志銘,滿懷崇敬。也看到一些無名烈土墓,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一代代革命先驅,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用他們的滿腔熱血,用他們的血肉身軀,趕走日本鬼子,推翻黑暗的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建立了今日強大的紅色中國。許多人,犧牲了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這世間,隻剩下一抔黃土,幾滴熱血,染紅這英雄的土地。他一時激動,口占了一首五言絕句《無名烈士墓》“昔日紅土地,今朝草木青。無名亦無姓,青史照長城。”
耳畔,回響着壯士們的聲音,雨聲、槍聲、呼喊聲譜寫了這個世界上最壯美的樂章!眼前浮現一個個烈士的身影,彌漫硝煙的戰場,他們用英勇無畏的精神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沖殺書寫了這個世界上最動人最悲壯的畫面。
雨中緬懷烈士,緬懷那些為了今天幸福生活犧牲的生命和自我舍棄的靈魂。
喝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咱們的毛主席。要說一個中國人一生必須去朝拜的地方,肯定就是韶山毛主席故居。故居前,排隊的人太多,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學生。甄亦凡他們排了兩個小時還沒輪到他們,一眼望去,前面大約還有幾十個人,朝後面望去,隻見彎彎曲曲幾行隊伍根本看不到尾巴。懷着對一代偉人的崇敬之情,大家也都忍住了長時間的排隊,其間沒有一個人脫離隊伍離去,安安靜靜地排隊,一個一個地往前挪動。當然,眼睛也沒歇着,周圍四處都看了幾遍,屋後的山和竹林,屋前的荷塘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時候,雨點打在荷葉上,讓人覺得天氣更為舒适。
十多分鐘後,也就輪到了大家,走過屋前庭院,從堂屋正門進去,有人迫不及待地在門口留影,後面人又多。甄亦凡幾個一直呆在那裡,想等着陳祎他們班上幾個拿照相機的,卻一直不見他們的蹤影,外面一批又一批的人進來,也不好老是占着地方不動,隻能遺憾地跟着大部隊往前走。堂屋中間的牆壁是祖先靈牌位的神龛,地面上擺放了幾張簡單的桌椅。堂屋的一邊是廚房,燒柴火的泥土竈都是老樣子,四周的牆邊碼放着一些簡單的廚具。再過去就是橫屋,在正屋的前兩側,這裡空空的沒什麼家具。穿過這間橫屋就是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了,有木床,有張桌子和椅子。接下來是毛主席少年時期的卧室兼書房,一架木床、一張書桌、一盞煤油燈台。1925年,毛主席和夫人楊開慧回到韶山,深入群衆,領導和開展農□□動,在這裡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革命的火種,從這裡開始燎原。再過去是農具房,有蓑衣、鬥笠、犁耙,角落裡還有石磨、風車、籮筐、篩子等等。接下來是糧倉,還有牛欄、豬圈、柴房等。拐個角過去是毛澤覃的卧室,最後是毛澤民的卧室,然後就從側門或後門出來了,屋後是菜園和池塘。雖然排隊的時間很長,參觀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分鐘,而且所見極為簡單,就跟鄉下一個普通的農戶家裡差不多,卻了卻了一輩子的心願。出了門,無論男女老少,大家都有一種心滿意足的感覺,這一輩子心裡一個長久的念想今天終于得願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