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最美好的年華遇見最美的你 > 第54章 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獲,而在于這或多或少的收獲都屬于

第54章 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獲,而在于這或多或少的收獲都屬于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1994年11月30日,星期三,陰

每次打開這個日記本,心裡都感到熱乎乎的。因為我從中間看到了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心聲,看到身邊每一位同學的成長。是的,我們一天一天長大了。可我自己,卻總是提起筆來不曉得寫些什麼?

這些天來,我的心裡總是不平靜,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隻是覺得自己好自卑,或許是因為期中考試再次失敗讓我不能充滿自信地學習吧。再回首,四年中專已過去了三年半,看身邊同學優秀的成績和亮眼的表現,自己卻好像一無所獲。心裡的失落感也不知道向誰訴說。我沒有别人那種勇氣去戰勝自己的失敗。我隻是常常這樣想,有的人學習好,有的人字練得好,有人文章寫得好,也有人能歌善舞體育好……可我自己呢?好像沒有什麼拿得出手。有時候,我真傷心透了,也對自己很失望,感到自己太渺小,太無知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我很喜歡這句格言,可就是做不到。自信且自強,我又何嘗沒有鼓勵過自己,但最終還是被失敗打趴下了。我現在才真正體會到那些不怕失敗的人是多麼的堅強!我缺少的不就是這種精神麼?”

甄亦凡看到一個同學的留言頗有同感,他何嘗不是一樣,中專四年很快就要過去,除了早上鍛煉身體和遙不可及的文學夢或者稀裡糊塗的詩歌,自己又有什麼呢?他清楚地記得昨天晚飯後散步時遇到葉冬梅的交談。是甄亦凡主動問起的“聽說你大專文憑快拿到手了?”葉冬梅揚起頭高興地說“隻差一門了,這次應該考得過”“這麼快!”。他隻是順口找個話題,卻不料别人的回答讓他大吃一驚。“我才不算快呢,唐衛華和文韬都全部通過了,還有十幾個同學也都隻剩兩三門了”。三年多以前的那個夏日還恍若昨天,不少人就不聲不響地把大專文憑拿到手了。而自己呢?回首過去的1000多個日子,好像什麼收獲都沒有。

他繼續往下看,日記的旁邊,不知道是誰加了一段話“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獲,而在于這些或多或少的收獲都屬于你!”。看到這一句,他郁悶的心裡仿佛射進一束手電光,盡管很微弱,可也照亮了黑暗。或許,四年中專,自己也并非一無所有!

“12月1日,星期四,小雨。

我們能用三年半的時間,結識這麼多朋友,擁有那麼一兩個知己,也該是非常非常難得了!

總不願想象我們分手的日子——不是因為戀舊,隻是覺得分手的滋味很難愛!”

“12月1日,星期四,小雨、

四年,似乎一無所有。所幸的是還有一顆年輕、上進的心。我已經很滿足了。”

……

看到這些,甄亦凡若有所思,他合上班級日記本,也不再打算在上面書寫自己的感受。前面的同學,已經把他心裡想寫的都寫出來了。再塗鴉幾句,也寫不出什麼新感覺。

周末晚上,團支部搞照片展,以團小組為單位裝幀照片。柳依依帶着第3團小組,将入學以來每個人的照片圍繞一輪紅光閃閃的太陽,組成一個環形“人生”,并配上了一段解說詞:理想看似渺茫,但不斷地努力奮鬥,終會到達目的地。你我應該奮鬥,周圍有48位同學為你喝彩……”給人以前進的動力和無畏的勇氣!

“回首過往,即然你我已失去許多,現在你該做些什麼呢?是繼續沉湎于回憶麼?那麼你将失去更多,包括你手中現在所擁有的”。第4團小組反其道而行之,叩出了一個大大的問号!值得每個人對自己的過去反思。

每一個團小組,都刻意用大家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組成一個希望,組成一個未來。

事後,程秋和甄亦凡談起了開年後實習的事,告訴他自己已經聯系好市人事局和國土局,到時候選擇一家,應該能夠憑着自己的能力留下來,還關心地問甄亦凡實習單位的情況。甄亦凡看着自信的老鄉,幾年來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地按照計劃培養書法、練習口才和體育特長,進團委當幹部鍛煉社交各方面能力,收獲滿滿,從一個初涉塵世的山裡娃子逐步成長為一個優秀自信的畢業生。回頭再看看自己除了那個虛無缥缈的“文學夢”外一無所有,至于實習單位和今後的工作分配,他壓根想都沒想,完全一副“聽天由命”的态度。四年虛度時日,自己到底又收獲了什麼呢?這一刻,甄亦凡感到前途的迷茫和無助。

其實甄亦凡和一些同學多慮了。誠如班級日記上那個同學留言所說的那樣“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獲,而在于這或多或少的收獲都屬于你。”

是的,四年中專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收獲。有一些努力付出,很快就會發芽、開花和結果。比如籃球、舞蹈、音樂……它們會讓你在校園成為閃閃發光的“明星”。而有一些努力是在紮根向下,為今後的成長積蓄力量,比如鍛煉身體、自律修養、熱愛學習和堅毅的品行等等。工作之後或者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它們也許會煥發出閃亮的光芒和強大的生命力。沒有任何背景的甄亦凡後面能夠從一個窮山溝調到市縣機關,其實都是靠的那支筆,一個在學校時看起來不務正業的愛好。而葉冬梅、周振宇這些在學校不顯山不露水熱愛學習的學生,最終也是靠繼續求學逃離了企業下崗的命運,有人進入都市當上大學教授,有人公選進入省直機關,更有人憑着堅韌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從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成就了一番事業。

為了讓畢業生走上社會多一項技能,增強競争力,更好地适應社會發展需求。學校臨時增開了兩門課——計算機編程和中英文打字,還有一門勞動仲裁,兩門功課通過考試後都會頒發主管部門相關資格證書。計算機課還好,有現成的教材,就是電腦不多,隻保證四年級四個班,一個星期也隻有兩節上機操作課,還是兩個人一台電腦。為難的是勞動仲裁五門課,教材還在北京編寫,勞動仲裁法庭也是各地勞動部門新設的一個機構,仲裁員要持證上崗,應該是近兩年來針對社會上企業和用工之間争議增多推出的新崗位。培訓班開設5門課,學校收取培訓費200元,一些同學擔心學習時間短,考試不及格通不過。但也沒有人主動放棄這個機會,畢竟畢業分配時多個技能多一個工作機會。要知道目前市縣一級勞動部門勞動仲裁法庭大多是一個空殼子,有的甚至還沒有成立尚在籌備中,有編制無人員。目前全省還沒有拿到勞動仲裁員證書的專業人才,拿到證書後他們就是第一批。

下午大家把培訓費統一交到學委柳依依手裡,張張百元大鈔,要是有幾張假的,她可倒黴透了。甄亦凡沒向家裡要錢,他星期六下午到市裡一家電子廠找到打工的初中同學借了200元培訓費,約好了寒假回家做生意賺錢了再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