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不及大哥遠矣。”
聽出封岐的敷衍,大皇子心中不滿更濃。
這樣高傲的姿态,跟麗妃的做派簡直一模一樣。
思及麗妃平日裡對他母妃的諸多刁難,大皇子一時間認定封岐是自持有麗妃靠山,才敢不将他放在眼中。
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大皇子忍不住出言諷刺道:
“麗妃娘娘對三弟也關心的緊,宮務滞重至此還不忘給三弟送一美人入府。不過爺們身邊還是要有個知冷暖的貼心人,你看你大嫂,挺着個肚子還非要給我做身冬裝,攔都攔不住。也不知道三弟後院何時有好信,我們兄弟二人今年一起,趕個好兆頭?”
見大皇子越說越興奮,聲音愈發高昂。
封岐忍不住在心裡搖了搖頭,認定大皇子這個人已經心胸狹隘到無可救藥了。
要知道即使是以行事浪蕩聞名的二皇子封岚,也不會在大庭廣衆下探聽别人的房中事,這實在是有違君子之道,傳出去都要遭人恥笑。
懶得和這種小人多言,封岐徑自加快腳程往前走,任憑身後的大皇子如何惱羞成怒的大呼小叫也沒回頭。
可惜宮裡消息傳得快。
還不待封岐走出宮,麗妃就收到了三皇子被聖上指派了任務,言談間似乎對其很是看重的大新聞,立刻派太監來攔。
封岐本不願意與麗妃虛為委蛇。
但自從為了許莺莺入府一事與麗妃大鬧一場之後,他就再沒踏足過宜福宮,算算時間已經一月有餘。
而大夏以仁孝治天下。
即使心裡再不樂意,封岐最後還是去了。
剛踏進正殿封岐就看見麗妃的笑臉,望着他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和藹:
“我兒來了,今日朝會的事情本宮已經聽說了,你盡管放手去辦,萬事有文家在身後支持你。”
麗妃言笑晏晏。
平心而論麗妃确實是個美人,即使年近四十也保養的宛如二八少女,與隆慶帝站在一處時仿佛兩代人。
但封岐并不關心麗妃外表如何,那一聲嬌滴滴的“我兒”委實讓他膈應的不輕,連回答都不禁僵硬起來:
“兒臣謹遵母妃教誨。”
早已習慣了封岐冷漠的态度,麗妃志得意滿的颔首,而後又忽的想起一事:
“許氏在你那裡可還安分?”
封岐眼眸微凝,斟酌着答道:“許氏蕙質蘭心,又秉性溫柔,兒臣對她很是滿意。”
聽到封岐誇許莺莺,麗妃臉上的笑容霎時間淡了幾分,興緻頓時落了下來:
“那就好。你是皇子,未來是有大前程的,切不可沉溺于女色。”
麗妃提起許莺莺時明顯不悅,落在封岐眼中便能讓他确定許莺莺确實不是宮中派來的眼線,反而恐怕真如消息中所言那樣,極不受主子待見。
心中有了成算,一時間無論麗妃說什麼封岐皆恭順應下。
麗妃難得這麼開心,和封岐聊了好一會兒才略感疲倦,意猶未盡的擺擺手放他打道回府。
封岐求之不得,立刻行禮告退。
回到府中時飯點已過。
徐公公久等封岐不至,偏生宮中又音訊全無,寒冬臘月裡急出一身冷汗,心急如焚的在院中來回踱步。
本已經打算親自入宮一趟打聽消息,徐公公正欲吩咐人動身,卻見封岐氣勢冷峻的自遠處緩緩走來,當即喜形于色道:
“殿下可算是回來了,今日朝會怎的如此之久,連用午膳的時辰都給誤了。”
自從知道親生母親或是喪命于文家之手,封岐便不願再入宜福宮半步。
偏生今日迫于孝道,還得和麗妃周旋許久。
整個人都心煩意亂,即使聽到徐公公的關切之言封岐也沒有心情多作解釋,隻淡淡的說了一句:
“朝中事物忙。”
三殿下慣不愛與他們說朝中的事情,聞言也不過多追問:“那殿下可要叫人備午膳?後廚那邊一直溫着鍋等信兒。”
一日三餐這種事兒封岐向來随下人安排,因此徐公公雖然這般問了一聲,但心中已經做好了喊人去後廚傳飯的準備。
誰料封岐一時竟怔住了。
糾結了一會兒後,封岐忽地說道:
“不必傳飯了,現在就去撷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