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父母在上:
見字如面,兒仲山于應天遙祝二老康健安甯。
探事司結業後,本地住所一切順意,三葉應天分号諸事井井有條,多賴掌櫃辛勤操持。兒雖九江本号出身,每見掌櫃日夜勤務,引以為師,受益良多。父親、兄長之苦心,兒始察于事,感于懷,記于心。
更有揚州秤星随侍,輾轉為仆役,受命于兄,聞道于三葉,現随師習商事,早慧聰敏,謙和奮進,兒歎有徒如此,師複何為!
随信另附毛氈一卷,佩針數枚,複錄墨圖與往年應天寶鈔白銀兌換記錄,各一沓。
兒前日往應天城郊漁村,本意散播虛妄,為日後寶鈔運作鋪墊造勢;誰知蚌中藏珠,兒于凡常漁民居處,偶得此繪圖之法。此法簡明快捷,黑白之間辨開閉市價,長短之間見日間高低,一圖在手,萬圖莫及,實業貿易動向之興衰,盡收眼底。
形似蠟燭,故名為,蠟燭圖。
墨圖累月難記,須臾生錯,故依秤星建言,以佩針先定波谷,續而徐徐圖之,則無亂矣。
兒驚此物,乃倭人早覺,佚名流傳至此。至今舉國未知,實應天之先機,自此成三葉之先機,何如!
倭人者,犯海禁而擾居民,此朝愈為民之大患。各樹一幟,多稱王道,廷前舍臉争歲貢,重洋轉售得暴利。一行頗豐,稅脫無度,思戶部官損,不可計也。
然此蠟燭一圖,無關忠奸,無關倭華。寇可利,華亦可利也;寇可往,華亦可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