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缃不知怎麼的,今年的練武熱情空前高漲,數九寒冬也跟着朱成松練武,刀槍棍棒樣樣不落。
朱絨是怕冷愛床人士,睡到舒服了再起來,又是練算賬又是忙着看大興律,都等不及開學了再去問曹瑛,就去問自家大舅母,曹氏抓不着朱缃來管家理賬,那就逮着朱絨吧,給她解答完了就捉着她幫忙料理年尾的紛繁事務。
朱純在三個表哥的書房中縱橫多日後發現她還是對史書更有興趣,天天盼着朝廷什麼時候快點任職,把她大表哥朱維早點發去修史館,好給她近水樓台的“便利”。
朱錦則閑了下來,總結她全新的教學經驗和調整她的教學安排,要麼就是應約和要好的密友去去道觀和寺廟。
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多了一項活動——去張氏院裡看看張氏和朱纓,有時候搞得朱銘無處下腳,就去老父母那邊蹭飯。
終于,萬衆期待了新科進士的任職在經過重重安排和調整,再由聖上裁奪之後定下來了。
在臘月十五前的最後一次大朝上,文武衆臣分列大殿兩旁,新科進士按名次魚貫而入,聽着吏部尚書親自頒讀的任職安排。陸實去了京兆府,朱維去了修史館,這事堂上衆人最關心的去向。
陸實尚公主的事已是闆上釘釘,去京兆府的從六品任職是和往年前三甲的品次是相同的,并未因婚事而有優待或者刻意地放低。朱維去修史館令大家沒有想到,修史館幾乎不參與朝政,即使是修史館内品級最高達三品的大司史也不用上朝。但今天他來了,因為吏部通知他來領人,他還以為是哪位沒家世背景的進士無處安排了就隻能塞到他們修史館來,結果居然是朱維。
大司史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姓周,為人和藹善談,散朝後接到朱維時,有些誠惶誠恐,他尋思着是不是等等,朱欽會過來打打招呼什麼的。朱維上來就行禮說一句:“學生朱維見過周司史。”他有些不知所措,還是禮部尚書過來說了一句恭喜周司史喜獲良才,沒什麼事了您就趕緊帶人回館裡去吧。他才領着朱維出宮到了修史館。
大興朝的文官主張京地三換,按優定職。即使一開始就在京城任有官職,但京官每三年就要根據吏部的統一安排前往地方任職,滿三年後再根據在地方上三年的政績和考核确認下一步的職務和品級,在京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員不用再到地方上輪換。
而修史館這類不參與朝務的人員就不在京地三換的範圍裡了,所以人員結構非常穩定。
過了一個祥和熱鬧的新年之後,正月初九,大公主的十八歲生辰禮、冊封禮在太元殿舉行。
在這一日的太元殿上,魏平被冊封為平安公主,定為一品,指婚于陸實,定于八月二十二完婚,由皇後娘娘籌婚備嫁,由工部容玉衡督辦公主府的營造事宜。
張氏則興緻勃勃地準備起了她的教學用具,直接在學堂裡安排了一個小藥櫃,采買備齊各種常用藥材,又折騰出一個按比例還原的骨骼經脈人形,醫書藥書、針灸火罐全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