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意漸寒,内廷和中書不斷傳出好幾道令人捉摸不定的旨意。
魏寅親自拟旨為二公主魏韻和骁騎營統領龍景之子龍書揚賜婚,公主十八歲生辰禮上受封韻安公主,列二品,欽天監算定吉日臘月初九完婚,工部督造公主府。
吏部上呈京地三換的官員名單,經魏寅親閱、中書省重拟,加入了陸實和英王世子魏淇。陸實換往建州,平安公主随行簡居,一應事宜配置參舒甯、鴛甯等長公主前例;魏淇前往晉州,家眷随行,依同郡王外出前例。
兵部上奏,換防事宜已近尾聲,秩序井然,前方奏報随折奉上;帝閱,後發門下省審核轉呈中書,嘉獎此次換防有功人員,龍老将軍領一品銜回京告老恩養。
魏寅在一個深秋的晴朗上午,請了他德高望重的姑母敏慧大長公主進宮。
“請姑母過目,此次換防的奏報是朱紹主筆,詳略得當,文筆勁道,文風流暢,廣卿說他一字未改啊。”
魏敏翻看了兩頁,心中也很欣慰朱紹的進步,但嘴上仍保持着謙遜:“陛下和慕将軍都過獎了,孩子家家的,不過仗着識得幾個字,胡亂拽了幾句骈文,是陛下關懷我老太婆哄我開心呢吧。”
“姑母,侄兒可就要駁您了,孩子們做得好,就該誇。還有修史館呈上來的近兩年的史書略志是朱維所寫。依朕看這倆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勝于兩位表兄弟啊。”
“能為朝廷效力,得陛下誇獎,得各位前輩賞識,是他們之幸。老身也會督促他們不可驕傲,還需跟着各位大人将軍多多學習曆練才是。”
“姑母家教嚴謹,朕也該多多學習才是。”
客套得差不多了,魏敏知道自己這侄子不會隻是為了誇一下她的孫子們就召她進宮的,等着魏寅開口說正題。
魏寅話風直轉:“朕的家教還是不如姑母啊,以前朕太過驕縱平兒,以至于縱得她還敢來幹預政事。”
陸實進了京地三換的名單,魏平當天就急吼吼進宮求見魏寅,求情不想夫婿出京,自己更不想離京。
惹得魏寅當即召來皇後和容妃,請皇後令谕訓導公主——行祖宗家法後發回公主府閉門思過,召回其教養嬷嬷罰俸三月,另派一位宮中教養嬷嬷會同舒甯、清甯兩位長公主入府教導十日;負有撫養之責的容妃領罰前往郊外祖廟侍香十五日。
容相、陸家接連上折請罪,被魏寅願折發回,一切照舊,并未禍及前朝。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清甯長公主入府教導——别的公主塞外大漠都去得,你不過是随夫出京,去的還是富貴江南,還有何怨言?
魏敏斟酌了一番說道:“大公主雖說成婚了,但也還是孩子心性,一下子遠離父母親族,有些胡鬧。陛下和皇後娘娘好好教導,大公主定能明白君父苦心的。”
“姑母心疼後輩,替她說好話。此次出京,望她能多多體味民間百态,去去她的嬌驕二氣。”
“陛下說的是。”
魏寅忽然斂去嫌女兒胡鬧不争氣的神色,踱步過來扶着魏敏走到暖閣裡并排坐下,撐着中間的小幾傾将身過幾分問道:“姑母,您看朕的幾個兒子裡哪個可堪大任的?”
似是斟酌,又似詢問,仿佛自己都拿不準主意此時該不該立儲。
魏敏聞言擡眉一驚,眼裡滿是擔憂的神色,魏寅讀懂了她的意思,立即說:“姑母安心,朕的身子無恙。”
一句話打消了魏敏最大的擔憂,她直言不諱地問:“陛下何故考慮起了立儲一事?”
魏寅轉過頭盯着不遠處的火盆放松了神情:“姑母閱盡史冊、親曆三朝,不是不知立儲和繼位之難。高祖皇帝一代雄主,卻撇下父皇年幼即位,幸得姑母一力輔佐;景王之亂猶在眼前,為了祖宗江山和黎民百姓,朕不得不考慮啊。”
魏敏瞧着她這侄子今日比往日還要多了幾分真誠,身為魏家人,她當然希望每一代都可平穩交接、順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