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離開國市,行向士人闾裡。喬息站在轺車上看四周街巷,留心韋公子的身影。
積雪覆路,車行速度較緩。喬息和稻華沿路慢慢觀察,整條德優大街沿路卻未見到韋公子的身影。
“他如果是下訪商鋪,德優街這麼多布行,挨個走訪走得很慢才是。”喬息道:“除非他隻看了我的鋪子。”
“那不在德優大街的話,就是去了華光林?還是繞過華光林去了士人闾裡?”稻華猜道。
“華光林......”喬息道:“我記得華光林正在舉行今年第一場鬥畫?”
“是啊,今天是鬥畫開始的第一天呢?”稻華又翻出布兜裡的小紙片,“今日午時畫作就會送到繁忙閣。”
德優大街出了最南部的商賈闾裡就到華光林,韋莊應當住在士人闾裡,回闾裡的話勢必繞過華光林去向西側。
“人已經多了。”稻華道:“我們需要進華光林裡面看一看嗎?”
臨近華光林入口,附近街道的積雪掃得十分幹淨,街邊已聚紮不少擺攤小販和遊人,都是來看鬥畫的。
車行再放緩,喬息四處留神細看,正想說去吧,餘光發現一道熟悉的身影。
她定睛一瞧,那熟悉的身影竟然是她哥。
“啊姑娘,是大公子。”稻華也發現了。
喬汲文所乘轺車正緩慢地駛入華光林,他手裡抱着、車上放着若幹紙卷,偏頭似乎在和身側的人談天。
華光林外側是半圈從城外淄水引入的水道,用于灌溉林子裡的花草樹木,水上橫跨數座拱橋。喬汲文的車過橋時發生輕微颠簸,他晃身露出了旁邊的人。那人正是韋莊。
喬息立即拍擋闆,叫車夫:“去華光林。”
居然和她哥認識,這麼有緣分。
本來為服官單子的事憂心不打算觀看這場鬥畫的,結束後隻等畫作送到繁忙閣,這下既然遇見了希望能有些别的收獲。
鬥畫期間需持許可方能入林。車夫給橋口衛兵出示商賈通行令,順利進入林子。
得益于那次水壩修建,郡府給了她一定特許。隻要不離開臨淄,城内許多場所她都能自由出入,已是商賈百姓中難得的特權。
過了橋見不到喬汲文的車駕,喬息道:“去梅林。”
華光林極大,種滿四季花樹,輪流開放。鬥畫一貫應景,冬季梅林正盛,學子作畫場所肯定在梅林。
馬車停在梅林外圍,喬息下車。入林後遊人便少了,陣陣梅香撲面而來,喬息踩着石子路走,花開正盛,邊走邊尋找喬汲文。
鬥畫每年舉行兩次或三次,不固定日子。一般是華光林中景緻正好的時候,那群愛作畫的世家子弟與貴女就會召集鬥畫,規則是僅用半天時間作畫,後半天用于交流探讨。鬥畫結束後,優秀的畫作會成為之後數月的服飾、陶瓷、雕塑、簪花等工藝品的制作樣式,短暫地流行于臨淄。
商人們紛紛抓住這個時機,搶先将畫作收集起來,迅疾制作出工藝品向外售賣。華光林外聚集的不全是遊人,還有許多蹲守的販子,傳遞最新畫作的消息。
喬息也會抓住這個商機,而且她作坊制作出來的服飾總是更好的。
每年鬥畫的紙張有七成出産自喬息的姐姐喬音的作坊,經由她哥喬汲文送給每一位畫手。畫紙都是三層疊加,墨水洇透紙張,喬汲文在鬥畫結束後會偷偷撕下一張送給喬息,所以她不用搶也會有人将畫作送到她手上。
石子路走深便出現岔路口,梅香太盛,喬息循着風中絲氣勉強尋找。
路過一位畫手,圍觀的人群聚成一小堆。喬息腳下不停,邊走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