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殿試在即,是日大明宮氣勢恢宏,場面壯觀,文武百官侍立兩旁,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裴光庭、李林甫、牛仙客、陸象先等宰輔能臣等早早候在殿内。
“姚相!” 張說、張九齡、宋璟齊聲道, “諸公早!” 姚崇回禮道。
“好!好!好!”大家相互寒暄問候,說起自己各自中意的舉子,猜測最終花落誰家?
“陛下駕到!”
高力士高聲宣道。
唐明皇步履矯健的邁步上殿坐上龍椅,雙目炯炯有神表情莊重不失威嚴的看向台下群臣。
群臣齊齊跪拜,山呼萬歲。
“衆卿平身!” 唐明皇擡手道。
“謝陛下!” 群臣起身侍立。
“宣各舉子觐見!”
陶喆、沈渠、蕭山河、司徒玉林、胡謅禮等均在其列,聞召後齊進入殿内。
張說宣讀敕旨:“今日殿試第一輪的考題是‘終南望馀雪’,作五言律一首!以一炷香為限!諸位仕子,開始吧!”
高力士親自點燃香爐。
陶喆、沈渠、蕭山河三人一組,其餘人等皆是三人一組,面前擺了三張書案,上面已經擺好文房四寶,上等絹紙。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陶喆最先得了四句,提筆寫道。
“已霁猶寒,越見積雪!霁字甚妙!” 張說點頭贊道。
“依我看,這個浮字更妙,詩亦佳絕,但隻賦得積雪,不賦得餘雪!這後面......沒了嗎?” 姚相道。
“此意已盡,無須畫蛇添足!” 陶喆道。
其餘衆人有點頭贊成的,有搖頭覺得意猶未盡的,張說與姚崇二人相視不語。
“南嶺初見雪,萬戶早生寒。随意駐足歇,小樓更上觀。霧去玉枝露,素裹銀裝殘。恰逢曲江上,疊影随波現。” 片刻之後沈渠也提筆寫道。
“近山寒氣襲,草堂瓊芳晴。枝虬日斜影,路崎心自平。終年無客閉,素手撥琴靜。風來松柏迎,聲過萬壑鳴。” 蕭山河寫道。
“遙望南山初雪,如銀裝素裹,而長安萬戶,早覺生寒,則終南之高寒可想而知!”宋璟品評道。
“ ‘風來松柏迎,聲過萬壑鳴。’ 這兩句意境極佳,尤其這個 ‘迎’字與 ‘鳴’字,惟妙惟肖,以動寫靜,妙!妙!妙!” 張九齡贊歎道。
“嗯,是啊!是啊!” 其餘人等皆撚須點頭以表肯定。
司徒玉林與胡謅禮作詩尚可,與他們三人相比略遜一籌,不提。
“三首詩作各有千秋,不乏潇灑隽逸、雄渾壯麗。可見無論何詩若能将意境展現的淋漓盡緻,便可作好詩!” 韓休道。
唐明皇點頭微笑道:“衆位愛卿言之有理!依朕之意,陶仕子的《望終南馀雪》更勝一籌!”
“陛下聖明!” 群臣齊聲附和道。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使民以時。朕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提拔賢能、虛懷納谏。” 唐明皇語氣平緩的道,略做停頓目視遠方,又語氣堅定不移的道:“朕平生之所願乃打造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之開元盛世!欲達此願,各位仕子有何高見哪?”
“陛下,草民以為這首要的便是改革吏治,任用賢能,而陛下已然頒布實施:裁汰冗員、精簡機構,恢複谏官、史官參加宰相議事制度。然則當下這第二要務便是鏟除毒瘤,打擊豪強士族,勵行均田制度,興修農田水利。如今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因無力維持其自身的生存和生産,從而四下逃亡。而這些逃戶,大都變成了豪強大族的私屬。正因如此納稅者減少,導緻朝廷國庫匮乏,水利失修,軍備不整,國防空虛。由此微臣以為此乃當務之急!” 陶喆奏道。
此話一出口,衆文武百官便早已面面相觑,有的唏噓感歎,有的忐忑不安,想到自己亦屬這豪強大戶之列,若陛下真聽進去了,豈不是斷了自己的财路?
那李林甫眼神中已透敵意,心中暗想:這黃口小兒若将來飛黃騰達,豈不是會成為自己強勁的絆腳石!絕不能讓他如願以償!唐明皇聽完并不作聲,隻是點頭默許。
“陛下,草民以為我大唐如今國力強盛,但邊防問題不可小觑,西有突厥、吐蕃、大食虎視眈眈,東有奚、契丹意圖不軌,然這整頓軍備,嚴肅軍紀亦是刻不容緩!另可擴大屯田區,用以解決軍糧問題,以備不時之需。” 沈渠論道。
“嗯!嗯!嗯!的确很有見地!” 牛仙客點頭贊道,陸象先也随後附和道。
“陛下!草民以為應先抑制佛教的發展,削減僧人,禁止建造寺廟和鑄造佛像,減少國庫的财政負擔,第二可開設書院,鼓勵有真才實學的才子編撰修繕古籍、異書,吸引各地文人雅士齊聚此地,進行學術研究探讨。開創我大唐盛世文化頂流之先河!” 蕭山河道。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各位仕子不懼權貴,直言利弊,有理有據,實乃我大唐之福啊!” 唐明皇龍顔大悅,高聲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得此棟梁之材,如虎添翼!” 李谕德忙恭維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群臣齊聲拜賀道。
“今日殿試精彩絕倫,可謂妙語連珠!聖人龍顔大悅,即封陶喆陶郎君為頭名狀元!”
林大監興緻勃勃的道。
“聽說了!聽說了!這消息已經傳遍京城了!榜眼是這沈渠沈大才子,探花嘛?” 林
大監的幹兒子崔勇道。
“自然是蕭山河蕭郎君了!啧啧啧!要說這探花郎還真是不顯山不露水,令人意想不到!” 林大監歪着頭道。
“那兒子日後就與這狀元郎多走動走動?!”
崔勇小心翼翼的問道。
“暫且不必!” 林大監搖搖頭略顯憂慮道,“這陶郎君雖說才華橫溢,摘得桂冠,但他今日在殿上的提議, ‘打擊豪強士族,勵行均田制度,興修農田水利’隻這一條得得罪多少人啊!隻恐他不得長遠!”
“是兒子冒失了!還是幹爹思慮周全!” 崔勇忙不疊的道。
那陶喆出宮後直奔穆府而去。
“穆娘子!”
“恭喜陶郎君一舉奪魁!” 穆羽賀喜道。
“陛下已下旨,命我進翰林院做修撰!”
“那就恭喜翰林大人了!”
“穆娘子,不必客氣!……” 陶喆緊緊盯住穆羽欲言又止。
“陶郎君找我可是有事?”
“陛下已經下令于上巳節舉辦曲江宴,你會來嗎?!”
滿眼期許。
“自然!”
“好,那我等你!” 陶喆喜道。
話說上巳節當日,沿江兩側已是人山人海,猶如一條蜿蜒的長蛇,逶迤前行。這其中不乏衆多商賈官宦人家的小娘子穿着豔麗,精心梳妝;諸小郎君身着華美衣冠,風度翩翩,紛紛來至這曲江邊上借赴宴之名,趁機尋覓自己的畢生良緣。更有文人墨客,風雅之士,三五成群,吟詩作賦,大唱贊歌!
唐玄宗攜了武賢妃之手,身後跟着趙麗妃、皇甫德儀、柳婕妤、皇太子、鄂王李瑤、永穆公主登上紫雲樓!
姚崇姚相、吏部尚書宋璟、燕國公張說、中書舍人韓休、右帥府中郎将裴光庭、太子谕德李林甫、中書舍人宋州刺史蕭嵩等朝廷重臣與翰林學士們的宴席,皆由唐明皇特賜設在彩船之上,衆人邊飲酒賦詩,邊泛舟觀賞湖光景色。
其他各級官員的宴席,分别設在曲江池周圍的樓台、亭閣或臨時搭建的錦繡帳篷裡。
司徒劍安與衆羽林軍随行待命,虞江南帶領巡防營四處巡查,消除隐患。
禦廚将珍馐美馔呈予唐明皇面前,高力士用銀針一一試毒之後,轉呈唐明皇。唐明皇逐一品鑒,其中一道 “炙駝峰”美味可口,唐明皇道了一聲:“賞!”
高力士即刻大聲宣道:“賞!”
便有兩隊小内侍各自手托一小碟 “炙駝峰” 分别送往姚相、宋尚書、張燕公、韓舍人、裴郎将、李谕德及翰林學士的彩船上,姚相攜沛國夫人劉氏、鄭國夫人鄭氏、長子姚彜、次子姚異,宋尚書攜齊國夫人崔氏,張燕公攜鄧國夫人元氏、長子刑部尚書張均、次子太常卿張垍,韓舍人攜韓夫人柳氏、次子監察禦史韓洽,裴郎将攜裴夫人武氏、兒子起居郎裴稹,李谕德攜李夫人黎氏、三子太常少卿李嶼、次女李意茹、小女李騰空,蕭刺史攜梁國夫人賀氏、次子太仆卿蕭衡,翰林學士以陸堅、張九齡、賀知章為首的共計十餘人,于彩船之上齊聲拜謝道:“謝陛下隆恩!”
唐明皇微笑點頭。
衆人謝過之後,紛紛拿起筷子品嘗這人間美味“炙駝峰” 。
而後其餘衆官員及其家眷、才子佳人、民衆百姓等共享盛宴。
唐明皇又陸陸續續賞了十來道菜品、精緻糕點、珍馐美酒,那些掌事太監、小内侍、宮女、各府丫鬟、家丁,來來往往,忙得不可開交。
寒暄聲、嬉笑聲、觥籌交錯,耳邊回蕩着梨園教坊司及民間教坊樂師合奏的《蘇幕遮》、《淩波曲》,欣賞着樂舞伎們跳的胡旋舞;唐明皇還诏令大臣的家妓、民間樂舞班子來曲江演奏表演精彩節目。
此情此景用杜甫的詩句“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麟。犀箸厭饫久未下,銮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來形容最是恰當!
杜牧曾在《及第後寄長安故人》一詩中寫道: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将春色入關來。” 亦是對新科進士在三月三日曲江宴上領受陛下所賜榮耀的生動描寫。當真是聲勢浩大,萬民同樂,共享盛世太平!
陶喆、沈渠、蕭山河、胡謅禮、司徒玉林及各自随從同乘一艘彩船,穆羽同姚蘭兒、蘇媚兒、宋敏芝及各自随身丫鬟同乘一船緊随其後,錦風于穆羽身側侍立,寸步不離,絲毫不敢懈怠。
穆羽遠遠看到李意茹身邊坐着杜意婉和張秋芬,她二人自從武玲玉和親遠嫁之後便投奔了李意茹,此時她們二人也正斜着眼睛看着穆羽,眼神中滿是嫉妒和羨慕。
李意茹一如既往姿态高傲,穩如泰山。不遠處的一艘小船上張埱、宋昇、蕭華、張拯、姚弈等諸小郎君正在邊品鑒美酒佳肴,邊談笑風生。
“不知今年這探花使是何人當選?” 張埱道,
“聽說其中一位是益州的袁策袁進士,另一位是洪州的孫衡立孫進士。” 蕭華道。
那袁策與孫衡立皆是形容俊美,氣宇軒昂之人,二人依例遍覽園圃,采摘最好的花枝,供大家欣賞。
正在此時,一白衣伶人懷抱琵琶,輕撥琴弦,指尖流轉,曲風時而明如皓月,時而宛如流水,時而悲壯豪邁,時而如歌如泣。一曲驚豔四座,在場的所有人皆凝神細聽,耐人尋味。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姚崇忍不住贊歎道。
現場民衆爆發出激烈的掌聲,歡呼聲、尖叫聲,不能自已。
“何人奏之?” 唐明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