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三國志吳書]朝旭于江東 > 第82章 個人篇(諸葛亮篇之一):太陽與月亮

第82章 個人篇(諸葛亮篇之一):太陽與月亮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0,

“......教教我,我該怎麼讓大家回家。”

諸葛亮低着頭,看着那雙閃爍着迷茫與痛苦的眼睛,心中升起了憐愛。

“您不擔心我一個外來人,把這一船人帶去别的地方?”

她卻隻是更加認真地凝視着諸葛亮的眼睛,說道:“我相信你,就像我相信孫将軍一樣。這艘船現在全權托付給你,如果你需要,我的印绶也全部給你。請你,帶我們回家。”

因為長時間在戰船上來回處理傷員,她的臉灰撲撲的,在一晚上的忙碌後,她隻是環抱着雙膝睡了一會兒,諸葛亮眨了幾次眼睛,視線無意中掃過了她還沾着血漬的手與衣服。

不知道是疲倦還是寒冷,她的身體有些顫抖,但那雙眼睛裡卻沒一絲的猶豫,那雙眼睛裡有的隻是宛如“将最後的希望托付給他”一般的請求。

于是,他用羽扇短暫地擋住了臉,讓朝旭一時間看不見他的表情。

好一會兒後,他移開了羽扇,緩緩從地上站起,又将袖子從胳膊上放下,朝還在地上坐着的朝旭伸出手:“我的主公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蘭台,那亮這一次,便接下您的委托。”

1,

實際上,在朝旭認識諸葛亮的很久之前,諸葛亮就已經知道她了。

“澤林,好久不見了。”

“你可真會選時間,進來坐吧。”

諸葛亮父母雙亡後,與姐姐們和弟弟一起随叔父諸葛玄生活,恰當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一家人随之南下,途徑此地時,諸葛玄便說自己曾經的朋友在本地,他難得來一趟,便帶着一群人先前去拜訪。

諸葛亮跟在姐姐們的身後,眼睛咕噜噜地轉着,好奇地打量着院子裡的樹的枝丫上的彈弓。

為什麼樹上會有彈弓?這是在做什麼?他的注意力就這樣全被那個出現地奇怪的彈弓吸引。

“小亮,别發呆,走了。”

姐姐小聲提醒,他才本能地跟着邁開腳步,隻是目光還盯着那奇怪的彈弓,沒想到還沒走兩步,就一頭撞上了姐姐的後背。

“......好痛。”

這一下,他的注意力回來了,他不滿地揉着鼻子,瞪着姐姐的後背,這才聽到了大人們的對話。

“......我家夫人帶我的三個孩子去廬江投奔她娘家人了,這幾個房間空着,你們可以住一晚上再走。”

“這不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你這還帶着一大家子人,還有仆人的,出去住多費錢,沒事,我那倆傻兒子成親後就搬出去了,這裡空着也是空着,來來來,别客氣,就一晚上。”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來,孩子們,謝謝伯伯。”

“謝謝伯伯!”

2,

夜幕降臨前,諸葛玄和童申叔叔在屋子裡喝茶聊天,姐姐們去了童申小女兒的卧室裡,諸葛均則被童申塞了個玩具,在院子裡抓着仆人陪他玩。

至于諸葛亮,他還是對那個插在樹枝上的彈弓感興趣。

不,其實不是在樹枝上,而是在樹洞上。

“嘿咻。”

他伸出手去,将彈弓拔了出來,用手彈去上面的灰塵,又試着将彈弓拉滿再松開。

彈性也很好,還能用。

所以,彈弓為什麼會在樹上呢?

研究完彈弓,他開始研究那棵樹,繞着樹走了兩圈,由用手撫摸樹幹上的紋路,研究樹上的昆蟲。

“不明白......”

“怎麼了,看到什麼有趣的了?”

這時,諸葛亮聽到身後傳來的大人的腳步聲,轉頭看去,是童申,他似乎是出來給諸葛玄拿東西,剛好看到了在院子裡打轉的諸葛亮。

“伯伯好,”諸葛亮快速地拱手行禮後,解釋道,“我一進來就看到這個彈弓插在這個樹洞上,我在想這是不是有什麼原因,所以就在這裡觀察。”

“就這個事情啊。你的好奇心和我女兒一樣旺盛。”童申拿過彈弓,重新插回了原位,“這個答案很簡單,隻要在莫名其妙的地方放上一件莫名其妙的東西,那麼好奇心旺盛研究欲望強烈的孩子,就會花大量的時間來搞懂它為什麼在這裡,這樣,就不會來煩我們了。”

“......聽起來她很有活力。”

這句話引起了諸葛亮的興趣。

“也不知道以後哪戶人家娶得了她,這樣下去可沒人要了。”說着,童申重重地歎了口氣,之後又像是順口提問一樣,道,“對了,你有婚配了嗎?”

諸葛亮從他的眼睛裡的冷漠判斷出,這不過是客套話,于是,諸葛亮也給出了應對客套話的回答:“回伯伯,還沒有。大丈夫志在四方,還不想考慮這些。”

“真可惜。我女兒天真單純,乖巧可愛,和你差不多大。你要是沒興趣就算了。”

“真的不必了,謝謝您的好意。”

明明沒有這個想法,不過是客氣話,還說得很遺憾。

更遺憾的是,諸葛亮其實有興趣。

3,

那之後,諸葛亮便随叔父前往豫州,隻是在豫州的安穩生活沒有持續兩年,那孫策便來了,于是他們又向西去投奔荊州劉表。

但還沒有過去太長時間,諸葛玄就去世了。實際上,劉表接納了他們,但沒有給一官半職,僅僅隻是作為門客收留,所以當諸葛玄去世後,照顧家裡人的事情,便落到了家裡最年長的男人,也就是諸葛亮身上。

“小亮,你當真決定好了嗎?”

“是,姐,我想過了。”諸葛亮對着滿臉擔憂的姐姐說道,“比起繼續在各個地方颠沛流離,隐入山林中有一片農田可以自給自足,才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姐姐的臉上的擔憂并沒有減少,反而更甚。諸葛亮知道她在擔心什麼,于是安撫道:“别擔心,姐。魚生于水裡,人仰賴土地,有土地就能種植糧食,有糧食就能活下去,在生存面前,抱負和夢想都是空話。”

4,

于是諸葛亮帶着家裡人隐入了山林中,姐姐們也在此期間嫁給了當地人。諸葛亮在閑暇時間讀書時,認識了當地的名士。

這個名士在諸葛亮到了娶妻的年齡時,說了一句:“我女兒生得黃發黑皮,但聰明伶俐,才華足以與你相配,你有興趣嗎?”

諸葛亮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告訴諸葛亮,他是認真在考慮這樁婚事,并且他對自己女兒的才華充滿信心,于是,諸葛亮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好。”

至此,諸葛亮的遺憾就剩下了最後一個。

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長兄和繼母了。

5,

“夫君,你家兄長的來信。”

“兄長?哥他沒事?”

“看起來是從吳縣寄來的,是不是跑去投奔孫氏了,”黃月英将那封信遞給諸葛亮後,又順手将諸葛亮肩上擦汗的布取下,換上另一塊幹淨的布,“擦汗的布也不知道換一塊。我拿去洗了。”

“不麻煩夫人,夫人丢在水桶裡,我這邊事情做完會洗。”

“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你先讀信吧。”黃月英絲毫不給諸葛亮客氣的意思,把那布一卷又一折,便帶回了屋子裡。

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由叔父照顧他們一家人,隻是在過江時,兄長諸葛瑾沒有與他們一起去豫州,而是選擇帶着繼母繼續南下尋求庇護,就這樣,兩人斷了聯系。

一直到現在。

“真去找孫氏了。”

諸葛亮一邊讀信,一邊移動到田壟邊上,将鋤頭放在旁邊。

諸葛瑾在信中說,他帶着繼母已經在吳縣安頓下來,自己也得到了孫策的弟弟孫權的賞識,被接待為賓客。他原本向豫州寄出了信箋,卻得知他們已經去了荊州,于是又往荊州打聽,卻依然來遲一步,輾轉多次後,他才終于得知了諸葛亮他們的落腳點。

前幾年,他與兩位結交的朋友一同在吳地遊曆,判斷吳地條件雖不如中原,但若是加以治理,也一定能有所長。而孫權本人與孫策不同,有些固執的地方,但能夠聽得見谏言,加之年齡尚小,所以更加需要各方的協力。

所以,諸葛瑾決定就此在孫權身邊效力,并在此信中邀請弟弟諸葛亮一同前往,當然,他也尊重諸葛亮的意思,若是諸葛亮本人不願意,他也不會勉強。

信的最後,諸葛瑾說,孫權用人甚至不會考慮性别,居于他身側的蘭台令史甚至是與他一般大的女性。

“孫氏啊,孫氏。”

諸葛亮将信重新合起放入懷中,碎碎念叨着,就在他重新站起身時,腦海裡突然閃現出一個模糊的畫面,畫面中,自己似乎坐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耳邊傳來了陌生女人的撒嬌的聲音:“孔明,我餓了,我們去吃飯吧。”

......又來了。

諸葛亮閉了一會兒眼睛,那聲音和畫面很快便消失無影。最近兩年,他有時會聽到陌生女人的聲音,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什麼想要牽引他。

隻是他并不是追求女人的人,妻子有一人就夠。可他又确定那聲音并不來自黃月英。

他也嘗試着找郎中看病,郎中半天也得不到答案,倒是黃月英暧昧不明地說過:“說不定是另一個世界中的你呢。”

另一個世界。

多麼神奇的想法。

諸葛亮如往常一樣不去在意那聲音,将地裡的最後一些事務做完,這才回到屋子裡。

“你兄長還好嗎?”

“他邀請我和他一起去吳地。”諸葛亮言簡意赅地概括了諸葛瑾信中的内容,“孫将軍連有才能的女子都願意重用,定會是為良君。”

“你要去嗎?”

不知道為什麼,黃月英的臉上卻閃現出了擔憂。

“夫人不願意?”

“你的心不在這裡,這件事我是知道。”

“但是?”

“但外面太危險了。”

諸葛亮敏銳地察覺出,黃月英似乎有什麼不願意告訴他的事情,而這事情肯定不僅僅是“外面太危險”這麼簡單。

“若是我有能夠幫助天下蒼生的能力,又何必因為外面太過危險,而讓自己躲在安全之處呢?”諸葛亮卻說,“況且,若是外面徹底變天,就算是這隆中,也遲早會被卷入的一天。”

“夫君就算想入仕,也不應該是追随孫将軍。”

聽了這話之後,諸葛亮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夫人可是知道什麼?”

“我一個婦人,我能知道什麼?”

“其實我之前就覺得有些奇怪,你好像什麼都知道。不管是逃難時的方向,還是我兄長的所在,亦或者是,這天下的動向。你太過清楚了。”

“我隻是,朋友多了一些。”

“我并不是想責怪你什麼,隻是我們既然是夫妻,我希望你能對我說出實話。”

但黃月英卻沒有回答,隻是用牙齒輕咬着自己的嘴唇,之後堅決地移開了視線:“夫君若是執意去吳,我也沒什麼好阻攔的。效力誰,夫君心裡有數。隻是夫君若執意入仕,我們夫妻間的情分,也就到此為止。”

“婚姻大事豈非兒戲。”諸葛亮長長地歎氣,“夫人就真的如此不願意我入仕?”

“你入仕了就會死。我當然不願意。”

“人都是會死的,或青史留名,或默默無聞。”

“......你不明白。”她也歎氣了,“算了,我不攔你了,你去吧。”

6,

實際上,如黃月英所說,諸葛亮想為誰效力,他早有定論,所以在收到諸葛瑾的來信的第二天,他便起筆寫下了拒絕的回信,拿去了縣裡,将回信交給信使後,就回了家中。

然而,還沒到家前,他的耳畔飄入了一支竹笛曲,一聽那其中的旋律,他就知道是自己的妻子所吹奏。諸葛亮會在農作時哼唱《梁父吟》,黃月英聽到後便為他譜了曲子,隻要聽到這首曲子,諸葛亮就知道黃月英在附近。

他順着竹笛聲往前走,很快看到了等候在道路盡頭的黃月英。

“不好意思,我回來遲了。”

“你要去孫将軍那裡嗎?”

“他那裡的能人很多,他或許會重用我,但不會給到我想要的一切。”諸葛亮搖搖頭,“我想要的不僅僅是出仕做官。”

黃月英聽完,收起竹笛,等待諸葛亮走到她的身邊後,她才又說:“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對吧。”

“是。”

諸葛亮想伸手去碰她,卻被她躲開了手。

“孫将軍身邊有一名女官,她聰慧機敏,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的才華不亞于我。”

“夫人?我不會追随孫将軍。”諸葛亮并不明白黃月英為什麼突然提到其他女人,他既然已經娶了妻,便不會再考慮其他女人,他并沒有那些追求,“既然如此,他身邊有幾個女官,都與我無關。””

“不管我如何勸你,你的命定之人都快要來了。到了那日,你一定會下山,所以,我想在那之前,為你選好繼室。”

“夫人真的甯可為我選繼室,都不願意随我下山嗎?”

“你不明白,”她說,“現在這人間即是煉獄,我不過是個想守好自己的一方天地、安穩過完餘生的婦人。我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固執讓心愛之人痛失良機,這不是你想要的。所以,這就是我做出的決定。對了,有個自稱劉玄德的人來找過你,你回來時若是沒看見他,大概就是剛好錯過了。”

“劉玄德?他有說是什麼事情嗎?”

“沒說,等他再來時再說吧。”

7,

劉備果然又來了。

諸葛亮準備跟随他下山的前一日晚上,他對着紅了眼睛的黃月英,問道:“夫人當真不願意和我一起下山嗎?”

回答他的,是她更加堅定的搖頭,以及她從懷裡取出的一個卷軸,遞向諸葛亮:“我不會随你下山,你走了我就去當神仙,但我也不想你因為我而不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你給了我聘書,那麼這封休書,就該由我給你。”

諸葛亮沒有立刻接過那卷軸,隻是在久久地低下頭,深深地呼吸後,重重地點頭,并接過了那卷軸:“亮明白了,亮這幾年,很感謝夫人的照顧,今夜之後,這夫妻情誼,就結束了。”

“......你真的要走嗎?”她似乎還想留下他,“外面太危險了。”

“這是亂世之中,如何才能不遇到危險?”

“留在這裡,留在這山中,我便能保護你。”

“那,天下蒼生呢?”

“......”

8,

荊州。

數年前,劉備帶着自己僅存的兵馬投奔劉表,劉表接納了他,并派他駐守在新野,在應戰曹操後,駐地轉到了樊城。

于是樊城便成了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個落腳點。

而得知諸葛亮出山後,劉表的長子、諸葛亮的前妻黃月英的表哥,便很快成為了諸葛亮的第一個難題。

“孔明,劉公子來找你了。”

劉備的侄女劉耀敲敲諸葛亮所在房間的門,說道。

她是個比諸葛亮都要年長一些的女性——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兩人并非親戚關系,諸葛亮卻總覺得她身上有一些與自己的前妻相似的地方。

“.....我知道了,我這就來。”

劉公子,指的是劉表的長子劉琦,也是黃月英的表兄。明明是劉表的長子,卻經常跑來新野,他第一次來時,就和諸葛亮全盤托出了自家的情況,受寵的幼子,不受寵的長子,不知道父親死後自己該如何選擇,交代的事情太過于詳細,諸葛亮多次想阻止,但沒有任何用。

看諸葛亮沒有給他答案,他也沒有失望,就好像有人告訴他“劉備上山了幾次才把諸葛亮請出山”一樣,劉琦也覺得靠毅力就能讓諸葛亮給自己答案——特别是劉琦還是黃月英的表哥。

于是隻要有空,就往這裡跑。

每次還都用不同的理由。

實際上諸葛亮也不是不能給他提意見,隻是他好像完全沒有想過,在自己父親地盤中,劉備本就依附于劉表的情況下,諸葛亮的立場上并不适合對他說太多事情。

“劉公子,亮若是招待不周,還請見諒。”

“咱倆誰跟誰的,都是一家人,雖然你和我妹和離了,但你在我心裡,也還是我妹夫。”

諸葛亮沒有接話,隻是安靜地舉起水杯,緩緩地喝了口水。

“我家的情況,你也是了解的。”

“公子,有些事情,亮不方便說。”

聽到這話後,劉琦無言地遣散走周圍的随從和仆人,接着又走到門口,将門關上,再下一秒,他回到剛才的位置,像是下定決心一樣,将水杯裡的水一飲而盡。

然後猛地像諸葛亮低下頭:“孔明,我隻有你了。别人我都不信,我隻信你。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我爹以前我長得像他、很喜歡我,對我的要求我也全都能完成,為了能繼承他的事務,我盡力地做好的每一件事,哪怕被責罰我也甘之如饴。

“直到,直到我娘去世,然後,那家夥來了。

“我都不知道那家夥說了什麼,迷惑了我爹,我爹每每看着我弟,臉上都是我幾乎完全沒有見過的慈愛,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他曾經對我的喜歡,比不上對我弟弟一點。

“不僅是他,連我爹的部下都看出我爹因為那家夥的讒言更喜歡我弟弟。

“我弟弟甚至什麼都沒做,就能得到一切。

“原本屬于我的東西轉眼已經一個不剩,不管是錢财、地位、權力,曾經這些都是我的啊!曾經這些,都是我的啊......我做錯了什麼?因為我是哥哥,所以我必須讓着弟弟嗎?因為我得到過喜愛,所以我不可以再為自己争取嗎?因為我年紀大,所以,我就是他的威脅嗎?

“我劉琦或許不是個聰明人,或許真的如我爹說的,小時候被寵的太好所以過于單純,但我知道,如果我什麼都不做,我一定會死。

“所以,孔明,我該怎麼做?請你教教我,我什麼都會做。”

諸葛亮隻是深深地歎氣,然後堅決地搖頭。

不是他不想說,實在是他不能在這裡說。

劉琦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劉備又何嘗不是,夾在劉備與劉琦之間的諸葛亮更是進退兩難。

有些話他不能說,有些事他也不該知道。

“公子,您請回吧。這些事情您不該告訴我,你總往我這裡跑,被有心人事知道,又該在刺史那裡說您了。”

“他們早就把我的壞話說爛了。”劉琦發出不屑的嗤聲。

“公子,您請回吧,您都不明白的事情,我又怎麼能幫得上忙呢?”

諸葛亮将話說到這種程度,已經覺得自己暗示過多,但劉琦似乎依然沒有明白他的意思。

諸葛亮不得不再說了一遍:“您請回吧。”

9,

結果才過去幾天,劉琦就又來了。

找了個新的理由,又來了。

“唉,我聽說,你出山的時候,與我妹妹和離了。”

說完,那男人便讓随從端來幾副畫卷,也不管諸葛亮願不願意,就在他面前依次展開。

“沒事,我們家裡人多,這位是我的侄女,這位是宗族的女兒,這位是——”

“不必,真的不必。”

“别客氣,你要是介意這些人姓‘劉’,到時候和你主公那裡的關系尴尬,這裡還有不姓‘劉’的,來來來,拿過來。”

面前的人如果來者不善,諸葛亮自然可以出聲斥責,如果能懂分寸,諸葛亮也可以點到為止勸他離開。可如果眼前的人,沒有一點惡意,又聽不懂委婉的說辭,而諸葛亮又不方便對着劉表的兒子說重話。這個局面就要變得微妙了。

“都不喜歡嗎?也是,畫是死的人是活的,可能畫上不好看吧,唉,但我跟你說,這些可都是大美女。算了,也沒事,喜歡什麼類型,我再給你挑挑?”劉琦的話非常密,一串接一串,根本不給諸葛亮多說兩句的機會,“這樣,過幾天我準備辦個遊園宴,到時候會有很多客人,他們一聽說我們諸葛孔明要來,一定會來介紹,到時候你可以多聽幾個。”

“劉、劉公子,真的不用了。我與月英的感情很好,我們隻是因為——”

在這個瞬間,那熟悉的陌生女人的聲音,又閃進了他的腦海中:“孔明,你看我這樣,是不是有點‘妩媚’的意思?”

不合時宜的聲音打斷了諸葛亮原本想要說的話,好在劉琦并沒有在意,在諸葛亮停下話語時,就開始往下說。

“唉,感情是感情,過日子是過日子。你看我娘還是我爹原配呢,你看我娘死後,我爹難過了幾年,不還是找了繼室,還有了我弟,現在還因為我後媽的關系,我爹更喜歡我弟。唉,你說,這都是什麼事兒啊。”

話實在是太密了。

而且果然繞回到了這個問題。

諸葛亮一言不發也不影響劉琦嘀嘀咕咕把他講了好幾次的故事再講一遍。

“那就說定了哦,過幾天我派人來接你,你一定要來。”

10,

“阿琦好喜歡你啊,你和月英和離了,他都還想給你當媒人。”

“别取笑我了。”諸葛亮歎氣。

他倒不是沒有主意,實在是從立場上,他實在是不好摻和,不管是從劉備的角度,還是從黃月英的角度,他與劉琦之間的聯系都太過微妙。

特别是劉琦每次來都帶着一堆人,且不說隔牆有耳了,這經常是不隔牆都一堆耳朵。

“你要是不介意,我也可以給你介紹。”

“眼下還沒有安定,我暫時還不準備考慮。”

“這樣啊,”劉耀眨眨眼,“也行,也還早,還沒到時候。她也還有夫婿和情人,你若想和她在一起,就得接受在她那裡僅僅是‘妾’的身份。”

“我若是真心喜歡,我自然不會在意這些。我倒是更好奇,為什麼要介紹一個已經有夫婿和情人的女人給我?這人總不見得是您吧。”

劉耀的臉上露出了神秘兮兮的表情:“說什麼呢?我既然已經有了子龍,就不會再想其他。她自然不是我,但我确信你一定會為她着迷,然後不介意那些身份和距離的。”

11,

遊園宴上,劉琦帶來了不少的訪客,而這其中的大多數,又确實如劉琦先前所說的那樣,來給諸葛亮介紹他們的女兒或是親戚的女兒。

自然,諸葛亮友善地以“暫時不想考慮”為理由,拒絕了他們所有人。

劉琦也沒有因此産生不悅,隻是頗為遺憾地搖頭,并發出了“你對我妹妹可真是一往情深,唉,她若不是不喜歡鬥争的性子,你倆得多要好啊。”的感慨。

對此,諸葛亮也隻能禮貌地笑笑,不做任何回答。

劉琦一路概括,一路帶着諸葛亮往院落的偏遠地方走,越是往前走,人煙就越是稀少,諸葛亮也不着急,假裝自己沒有發現這件事,依然是友好地聽着劉琦和自己念叨最近弟弟又得到了什麼,自己的繼母又如何在劉表耳邊诋毀自己,自己有如何得不到父親的注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