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呢?小小,可以告訴我原因嗎?”
“沒有原因,是我不乖,是我的錯。”李小小的面容肉眼可見的陰下去,她露出一個似笑非笑的微笑,苦澀地說道:“如果不是因為。”
她停了下來,皺着眉,眼球轉動着,緊閉的眼皮劇烈抖動着,淌下一行淚,她抽噎着,低低哭泣。
梨白輕拍她的手,溫柔地說道:“沒事的,小小,在我這裡你可以盡情地哭,但是聽我說,我們哭一會兒,10分鐘後,我們就停掉眼淚,我想,你能做到的對嗎?你一直都是個很棒的孩子。現在你聽我說,我數三個數,數到最後一個數的時候,你就擦幹眼淚,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好嗎?”
夢裡的眼淚泡泡像是深海的歎息,将她包裹,圍繞的波浪像是母親的擁抱,小小從一開始的嚎啕大哭,變成慢慢低下來的小聲抽噎,最後她抹掉眼淚,情緒穩定後說道:“那天,我放學,拿着一百分的卷子,很高興的打開門,發現我的媽媽和一個叔叔擁抱。爸爸和媽媽吵架了,吵得很厲害,最後媽媽被打倒在地上,我很害怕,躲在一邊。第二天一睜眼後,我就沒有再見到媽媽了。”
“都是我的錯,我不應該打開那扇門。”李小小淌着眼淚,說出了她深埋于心底的秘密。
她認為是自己打開那扇門,撞破了媽媽的秘密,導緻爸爸和媽媽吵架,最後導緻媽媽抛棄了她。
隻是除了這件事,梨白暗歎,拍拍小小的手,繼續問道:“小小,我想還有另外一件事在你内心深處,讓你深受困擾對嗎?”
“對的,媽媽離開後,爸爸一直郁郁寡歡,後來,我們逐漸習慣了沒有媽媽的生活,我知道爸爸很愛我,我也知道他一直怪我,我希望爸爸快樂,後來他找了另外的阿姨。”
“另外的阿姨?”
“對,每天都是不同的。”
梨白明白了,這就是導緻小小不想回家的原因,她認為是她讓爸爸變成這樣的,每天和不同的女人周旋玩樂,讓這個單純的小女孩收到很多沖擊,她抵觸那樣不堪的家,矛盾又厭惡的心讓她整個人變得扭曲厭世。她在海邊遇見王明,準備“污染”她的海,于是她救起了他,成為他的朋友,引導他在合适的時間做不合适的事,包括發瘋,王明是她的隐性的“叛逆與自我厭惡”的體現。
“在門口徘徊的,是害怕被治愈的李小小。”梨白肯定地說道,從她第一眼看到這個奇怪的少女起,她就發現,李小小在與王明的交往中,明顯是個主導者,從朋友的角度,她希望莫天青能治好他朋友内心的病竈,但從李小小的角度,她卻希望這個朋友能繼續帶她放飛自我,從而維持她在大衆眼裡柔弱腼腆的形象。
她聽着門内王明放肆的大吼大叫,混着激昂的音樂,像是一頭困獸白白耗費力氣,想要打開門的手,顫抖彷徨,被梨白撞破後豎起的尖刺,少女莫名其妙的敵意,讓梨白好奇,決意探究解惑。
“梨白,她讓你想起誰呢?”
莫天青的詢問猶在耳邊,梨白清明的眼浮上看不清的霧,她看着仍在夢中循環往複的少女,定了定神,她想,她已經找到了夢境的線頭,讓她們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一半的月亮借了太陽的光輝,柔和神秘,像是蒙上面紗的靈動少女,一半陰暗鬼魅,淌着圓坑凹凸不平,永不見天日,恰如人心分成兩半,明暗交界線昏沉暧昧,流連于此的靈魂渾渾噩噩,迷霧中不知跨向的是天堂還是地獄。
李蓮與初戀重逢,物是人非,她已嫁做人婦,還有一個優秀的女兒。人到中年,風花雪月不過是過眼雲煙,她深知,與伴侶數着材米油鹽過日子才是正經。隻是不知哪兒來的風言風語,丈夫發現了這事,與她大吵大鬧,剛開始她還能理直氣壯地反駁,直到後來,旁人的指指點點和丈夫的冷漠與質疑,逐漸讓她心生倦怠,恰逢初戀噓寒問暖善解人意,最後,她決意離婚。沒想到被女兒提前撞破,她後來才知道那天的事是丈夫刻意引導的,于是當天,他們徹底撕破臉,無所顧忌的吵了起來,李小小記憶裡幸福的家從那天起摔了個粉碎,裂痕早就存在,父母刻意的隐瞞,讓她一直活在營造的幸福中,父母的謊言在她面前碎裂,将她的世界割的血肉模糊。
“你覺得媽媽現在過的幸福嗎?”
“會的,媽媽給我寫過信,她說現在過的很好。”
“爸爸呢?”
“爸爸快有弟弟了,他也很快樂。”
“你呢?”
“我,我不知道。”李小小的心抽痛了一下,爸爸和媽媽都不屬于她了呀。
“你想讓爸爸媽媽都快樂嗎?”
“想的。”
“爸爸媽媽也想你快樂呀。”
“是嗎?”
“當然,小小,即使爸爸和媽媽擁有了自己各自的家庭,他們的心底也一定有一塊位置為你而留。”
梨白不知道她有沒有信這句話。
醒來過後的李小小擁抱了梨白,她們用彼此的溫暖傳遞力量與鼓勵。
“路是自己走的,我隻是幫她疏通一下,該過怎樣的人生,是她自己選的,小小很聰明,過去不應該困住她。”
“梨白你也很聰明。”莫天青一語雙關地說道,“學了那麼短時間,就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是嗎?”梨白冷淡地回道,她的臉上扯開一個笑,很難看,和往常和煦似春風的笑容完全不同。
“是為什麼呢?莫天青,你的目的?為什麼是我?”
太陽西沉,屋内牆角斜方的光塊逐漸變淡,昏暗籠罩這間屋子,冷白的臉像是青白玲珑的瓷器,不笑的臉沉靜中透着幽魅,像是黑夜裡綻放的冷昙。
莫天青将畫着青竹的扇合攏,敲在掌心,清淩淩地說道:“我說過。”
“什麼?”
“在你的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