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衆朋友,大家晚上好,現在是北京時間“明正德四年四月十四日二十二點整”,您正在收聽的是“晚間正德”欄目,我是主持人June,即将為您帶來的是一則要聞:據了解,在内閣首輔李東陽的帶領下,百官集體上表皇帝,《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一書已經修訂完成,自正德元年至今,該書曆時三年零四個月,共有二百二十四卷,分别由前内閣首輔劉健、謝遷等主其編撰事,後由當今首輔李東陽、次輔焦芳、三輔王鏊及文淵閣大學士楊廷和等專家主持修訂。此書詳細概括了孝宗皇帝在位期間史事,起于成化二十三年八月,終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參考價值。李東陽以纂修實錄的功績,正德皇帝朱厚照加李東陽享受正一品俸祿,頒獎典禮将于明日在奉天殿舉行。
次日,李東陽受封之後,等到朝會結束,便匆匆忙忙地往家趕。
不巧的是,剛行至大殿門口處,李東陽見到了一位自己親手提拔的門生。
“小羅?你怎麼在這兒?”李東陽見到自己的門生,甚是歡喜,連忙打着招呼。
李東陽口中的小羅,名叫羅玘。
羅玘見到李東陽,并沒有給一絲好臉色,當即罵道:“李老頭,你助纣為虐,攀附劉瑾,那些有骨氣的都走了,就你還死乞白賴地留在這裡,現在還好意思冒領别人的功勞,真為你感到羞恥。我今天來,就是要告訴你,以後咱們就當不認識了,也别說我是你的門生了,我真丢不起這人。呸!”
一頓輸出後,羅玘轉身就走了,留下李東陽一個人在凜冽的北風中飄零。
自從劉健、謝遷及一衆同僚(罵劉瑾被打的那幫人)集體辭職後,李東陽艱難地維持着朝中局面。
就剛才那樣的情景,李東陽已經見慣不怪了。
沒想到,這一次,是自己的學生。
頓時,李東陽感覺悲從中來,看着被烏雲籠罩着的天,眼眶濕潤了。
回想這幾年來,劉瑾要殺楊一清,李東陽出手相救。
劉瑾打算整死劉健和謝遷,李東陽出手相救。
禦史姚祥、主事張偉被誣陷,依然是李東陽營救。
正德三年,禦史方奎罵了劉瑾,劉謹欲殺之,李東陽出面營救。
但是,即便如此,故人不待見你,你的學生不願與你為伍,你唯有孤身一人,滿心孤苦卻無人言說。
這大概,就是蟄伏的代價,身邊沒有戰友,身後沒有支援。
再忍一忍吧,李老先生,那烏雲就快被風吹散了。
為了麻痹劉瑾,李東陽三天兩頭地跑去給劉瑾送禮,就連上班時候見到劉瑾,也想一隻哈巴狗一樣圍着劉瑾轉,時不時地寫首詩詞來歌頌一下他。
就這些操作,隻要是個正常人,任誰也受不了了,不得天天飄飄然。
雖然這位劉瑾同志算不上是個完整的人,但勉強也算個正常的人。
慢慢的,劉瑾也就放松了警惕。
李東陽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忍耐着劉瑾的所作所為,不斷等待合适的機會出現。
現在明白李東陽為何下了朝會就匆忙回家了吧?
别着急,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還記得張彩同志給劉瑾規劃的三步走計劃嗎?
第一步,樹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嚴懲貪污腐敗,這個面子工程做得非常好,極大程度上減少了貪腐問題。
于是,張彩很快就給劉瑾提出了第二步計劃。
第二步計劃是什麼呢?整頓軍屯。
所謂軍屯,簡單來說就是軍士們在駐地種一塊地,收獲糧食自給自足,這個政策在曆史上也算是由來已久,很多朝代都有類似做法。
不過,軍屯政策推行到正德年間,已經快推行不下去了。
軍屯需要土地,地主惡霸自然不敢跳出來對軍用土地來一手兼并。但架不住軍隊裡自有地主(高級軍官),這些人強占土地,最終大頭兵的土地越來越少,大家都吃不飽肚子。
劉謹所謂的整頓,就是把土地回收回來,清查土地。
但是,這個計劃有一個緻命的漏洞是劉謹所不知道的。
不過,劉瑾不知道,自是有人知道,比如說楊廷和,再比如說,李東陽。
當劉瑾在朝會上提出整頓軍屯的時候,楊廷和就要挺身而出,打算抨擊一下劉瑾,不料,卻發現有人緊緊的抓住了他的袖口。楊廷和回頭一看,抓他袖口的人,正是一向保持沉默而老邁的李東陽。
于是,楊廷和退回了原位。
政治嗅覺十分敏銳的李東陽立馬就找出了這個計劃的缺陷。
但混迹官場幾十年的他,按住内心的喜悅,臉色依舊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