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姿坐下來,突然有種傾訴的沖動。"我是作曲的,現在...有點迷失方向。"
宋梅打量着她,然後輕輕哼起一段旋律——不是傳統的京劇唱腔,而是經過某種變奏的版本,古老中透着現代感。
"這是...?"
"《貴妃醉酒》,"宋梅解釋,"但我老了,嗓子不行了,就自己改了改調。"
劉姿的心跳突然加速。那旋律在她腦海中與電子音樂的節奏、交響樂的織體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組合。她急忙掏出随身的小本子,開始瘋狂記錄。
"有靈感了?"宋梅了然地問。
劉姿點點頭,手指因為興奮而微微發抖。"您能再唱一遍嗎?慢一點。"
老人微笑着,再次哼唱起來。這一次,劉姿聽出了更多細節——微妙的轉音、呼吸的停頓、情感的起伏。這不僅僅是旋律,而是一整個文化密碼。
離開茶館時,劉姿的腦海中已經響起了完整的交響。她直奔公寓,連晚飯都顧不上吃,整夜伏案創作。京劇的旋律線條與現代和聲碰撞,傳統樂器與電子音效對話,東方美學的留白與西方音樂的豐滿相互映襯...
天亮時分,《東方回聲》的初稿完成了。劉姿精疲力盡卻興奮不已,她迫不及待地想與樂團分享這個新方向。
彩排安排在第二天下午。當劉姿走進排練廳時,樂團成員的表情依然帶着上次會議後的懷疑。首席小提琴手——一個總愛打斷她的德國男人——甚至誇張地歎了口氣。
"今天我想嘗試些不同的東西。"劉姿直接走到鋼琴前,彈奏出《東方回聲》的主旋律。
排練廳漸漸安靜下來。當她彈完最後一個音符轉身時,看到的是一張張驚訝的臉。
"這...很不一樣。"首席小提琴手承認,"但有意思。有點像施尼特凱的複風格,但又更...東方?"
其他樂手開始讨論如何演繹各自的部分,氣氛比之前任何一次排練都要熱烈。劉姿松了一口氣,感到自己終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然而,當晚回到公寓,一封來自勞倫斯教授的郵件正等着她:
【聽聞你正在創作"融合京劇"的作品。提醒你,交換項目的目的是學習歐洲音樂傳統,而非推銷東方異國情調。若繼續這種方向,我将重新考慮你的獎學金資格。】
劉姿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胸口發緊。勞倫斯是怎麼知道的?誰在向他報告她的一舉一動?
手機響起,是陳教授。"看到勞倫斯的郵件了?"她開門見山。
"您也收到了?"
"不,但他抄送了柏林藝術大學的聯絡人,那人恰好是我的朋友。"陳教授的聲音帶着少有的憤怒,"别擔心,我已經回複了所有人,指出文化交流正是項目的核心目标。"
劉姿握緊電話。"謝謝您,但...如果勞倫斯教授真的撤銷我的獎學金..."
"那他隻會暴露自己的狹隘。"陳教授堅定地說,"順便一提,我聯系了幾位樂評人,他們對你融合東西方的理念很感興趣,會來聽首演。"
挂斷電話,劉姿站在窗前,看着柏林夜空中的星星。它們看起來和家鄉的一樣明亮,卻又排列成完全不同的圖案。就像音樂——同樣的音符,卻能創造出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