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評議持續了整整一小時。當劉姿再次被叫到台上時,她的手心全是汗。
"劉姿同學,"勞倫斯教授的聲音出奇地平靜,"你的演奏...技術上存在瑕疵,但展現了罕見的創造力。經過讨論,我們決定同意你參加交換項目。"
劉姿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看向陳教授,後者微微點頭,眼中閃爍着勝利的光芒。
離開音樂廳時,雪花再次飄落。劉姿站在台階上,讓冰涼的雪花落在發燙的臉頰上。手機在口袋裡震動——文靖發來一段語音,是他剛剛創作的一段旋律,融合了北歐民謠和中國五聲音階,既陌生又熟悉。
"送給即将踏上新旅程的你。"他的聲音溫暖如初,"記住,無論相隔多遠,我們的音樂永遠對話。"
劉姿仰頭看着漫天飛舞的雪花,每一片都獨一無二,卻又共同構成了這美麗的冬景。就像她和文靖、小雨,各自追尋不同的夢想,卻依然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柏林三月的風像一把鈍刀,刮得人臉生疼。劉姿站在公寓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陌生的城市輪廓,一種不真實感油然而生。兩周了,她依然無法适應這裡的時差、氣候,尤其是音樂圈的氛圍。
桌上的樂譜草稿散亂地攤開着,每一頁都寫滿了嘗試又劃掉的音符。與歐洲先鋒音樂家的第一次創作會議簡直是一場災難——他們對她在傳統框架内尋求創新的理念嗤之以鼻,而她則被他們完全解構的音樂語言弄得暈頭轉向。
手機震動起來,是文靖發來的消息:【排練怎麼樣?】後面跟着一個小提琴的表情符号。
劉姿歎了口氣,回複道:【還在找方向。】她沒有提及那些困惑、挫折和自我懷疑。
文靖正在北歐進行最後幾場巡演,一周後才能來柏林。小雨則忙于個展籌備,住在城市的另一端。雖然同在一個城市,劉姿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門鈴響了。劉姿打開門,看到陳教授站在門口,手裡拿着兩杯熱氣騰騰的飲料。
"德國版珍珠奶茶,"陳教授笑着說,"不如正宗的,但總比沒有強。"
劉姿感激地接過杯子。陳教授是她在柏林唯一的熟悉面孔,作為訪問學者在此進行研究,同時擔任她的指導老師。
"我看了你的創作筆記。"陳教授直接切入主題,"太拘謹了。你在試圖取悅那些先鋒派,而不是做自己的音樂。"
劉姿攪動着杯中的珍珠。"但他們說我的東西'不夠前衛'、'太東方情調'..."
"所以呢?"陳教授挑眉,"瑪爾塔邀請你正是因為你的獨特視角,不是要你成為另一個歐洲實驗音樂家。"
劉姿沉默了。窗外的風拍打着玻璃,像某種無聲的催促。
"今天下午休息一下吧。"陳教授建議,"去城裡走走,遠離音樂,遠離壓力。有時候答案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
午後,劉姿漫無目的地走在柏林的街道上。她避開博物館和音樂廳,任由腳步帶領自己穿過陌生的街巷。不知不覺間,她走進了一條挂滿紅燈籠的小街——唐人街的一角。
這裡的氣味讓她想起家鄉:炒菜的油煙、中藥店的苦澀、茶葉的清香。劉姿的眼眶突然發熱。她走進一家老式茶館,木制桌椅和牆上的山水畫像是從中國直接搬來的。
角落裡,一位白發老人正在哼唱着什麼。那旋律陌生又熟悉,帶着某種古老的韻律。劉姿不由自主地走近。
老人擡起頭,皺紋間藏着一雙明亮的眼睛。"小姑娘,對京劇感興趣?"她說的竟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您是...?"
"宋梅,京劇團的老骨頭。"老人微笑着示意她坐下,"來德國三十年了,還是忘不了家鄉的調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