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咖啡館,極光在頭頂盤旋。劉姿沒有回酒店,而是沿着海岸線漫無目的地行走。黑色沙灘在月光下泛着金屬光澤,海浪的聲音像某種巨大的生物在呼吸。她掏出手機,拍下這一幕發給小雨:"這才是真正的冰與火之歌。"
手機幾乎立刻響起。不是小雨,是陳教授。
"勞倫斯看了柏林樂評。"陳教授的聲音穿越電波,聽起來異常清晰,"他要求你提交階段性創作報告,證明沒有'背離學術嚴謹性'。"背景音裡有茶杯輕碰的聲響,"順便問,冰島的音樂家們怎麼樣?"
劉姿望着吞噬海浪的黑色沙灘:"像這裡的風景...美麗而難以接近。"
"正常。"陳教授輕笑,"當年我第一次帶民樂團去挪威,他們花了兩周才接受琵琶不是某種奇怪的魯特琴。"電話那頭停頓片刻,"記住,真正的融合不是妥協,而是找到兩種文化都能共鳴的第三種聲音。"
挂斷電話,劉姿發現已走到一處僻靜海灣。月光下,一塊巨大的玄武岩像鋼琴般矗立在沙灘上。她爬上岩石,面朝大海坐下,從包裡取出小提琴。
沒有樂譜,沒有觀衆,隻有北極風的和聲。她開始演奏咖啡館裡寫下的旋律,讓琴弦随性震動。漸漸地,冰島的風聲、浪聲融入音樂,形成某種原始而宏大的交響...
"我就知道能在這裡找到你。"
劉姿轉身,琴弓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小雨站在岩石下,相機挂在胸前,鼻尖凍得通紅。
"拍完維克鎮的黑沙灘了?"劉姿收起小提琴。
小雨爬上來坐在她身邊:"不隻是黑沙灘。"她調出相機裡的照片給劉姿看——系列極光下的冰川,不是常見的夢幻風格,而是用高對比度黑白呈現的粗粝質感。"贊助商想要'明信片式的冰島',但我拍的是我感受到的冰島。"
劉姿端詳那些照片,冰川在黑白畫面中呈現出驚人的肌理,像被凍結的時空。"他們不滿意?"
"瑪爾塔說太'藝術'了,不夠旅遊宣傳。"小雨撇撇嘴,"歐盟文化官員明天要來看樣片,我可能會惹上麻煩。"
遠處,一道特别明亮的極光劃過天際,将兩人的臉映成藍綠色。劉姿突然笑起來:"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接這個項目?"
"因為..."小雨模仿瑪爾塔的腔調,"'你們證明了跨界合作的價值'。"
兩人笑作一團,呼出的白氣在極光下交融。笑聲平息後,小雨認真地問:"說真的,文靖和那個紅發大提琴手怎麼回事?"
劉姿的手指無意識地撥動琴弦:"他們在北歐音樂節合作過,很有默契。"
"你擔心?"
"不。"劉姿回答得太快,連自己都不信,"隻是...文靖似乎更适應這裡的音樂理念。今天排練,我的創作被改得面目全非。"
小雨調整相機鏡頭,對着極光拍了一張:"知道嗎?我昨天在維克鎮遇到一個老攝影師。他說冰島人讨厭被标簽化,就像讨厭遊客隻拍藍湖和極光。"她轉向劉姿,"也許你的音樂需要少一點'中國+冰島'的刻意融合,多一點...純粹的人類共鳴?"
劉姿思索着這句話,手指再次撫過琴弦。這一次,她拉出一段簡單的冰島民謠,沒有任何修飾,隻是讓旋律自然流淌。
小雨安靜地聽完,輕聲說:"那很美。就像...不需要翻譯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