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後,柏林市政廳
首演當晚,劉姿站在化妝室的全身鏡前調整禮服。黑色長裙的肩部設計如同展開的翅膀,襯得她脖頸修長。這身打扮是文靖選的,他說黑色能讓觀衆更專注聽她的音樂。
"緊張嗎?"陳教授走進來,手裡拿着兩杯香槟。她現在是上海音樂學院的特聘教授,經常往返中德兩地。
劉姿接過香槟,氣泡在杯中升騰如微型的慶典。"比獨奏會好多了。這次..."她頓了頓,"有他在台上。"
陳教授意味深長地微笑:"所以終于學會信任了?"
"學會接受不完美。"劉姿抿了口酒,"我們的音樂,我們的關系...都不需要完美,隻要真實。"
走廊傳來歡呼聲,文靖探頭進來,他的演出服是深藍色西裝,襯衣領口敞開,顯得随性又優雅。"市長來了,還有德意志唱片的團隊。"他眼睛亮得像孩子,"萊因哈特說如果今晚成功,想簽約我們出全集!"
劉姿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香槟杯差點脫手。文靖立刻察覺到,上前握住她的手腕:"嘿,深呼吸。就像冰川上那樣,記得嗎?"
他的手掌溫暖幹燥,脈搏在她指尖下穩定地跳動。劉姿慢慢找回了平衡,那些嘈雜的期待和壓力如潮水般退去。
"準備好了?"文靖輕聲問。
劉姿點點頭,拿起小提琴盒——今晚她将同時擔任鋼琴演奏和小提琴獨奏部分。走向舞台的通道像一條時光隧道,兩側挂滿柏林曆史照片。在盡頭的光亮處,她看到樂團已經就位,觀衆席坐滿了政要和文化名流。
掌聲中,他們一起走上舞台。文靖坐在電子音效控制台前,向劉姿投去詢問的一瞥。她微微點頭,手指落在鋼琴鍵上。
《柏林回聲》的第一個音符如晨曦般照亮大廳。随着音樂展開,聽衆仿佛被帶入一場穿越時空的城市漫遊:第二樂章裡,文靖處理的戰後廢墟錄音與弦樂交織,形成震撼的對話;第三樂章則活潑跳躍,劉姿的小提琴獨奏如同柏林牆上的一幅塗鴉,自由不羁。
當終章的和聲漸漸平息,市政廳内鴉雀無聲。劉姿屏住呼吸,手心汗濕——這是成功還是災難?
突然,觀衆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市長第一個站起來,接着是全體觀衆。文靖在控制台後對她做誇張的"我早說過"的口型,劉姿忍不住笑出聲,眼淚卻模糊了視線。
謝幕後,慶祝派對在市政廳穹頂大廳舉行。萊因哈特正式提出簽約意向,瑪爾塔則計劃将他們納入下屆歐洲文化之都項目。劉姿被記者和樂評人包圍,應接不暇地回答關于創作理念的問題。
"最關鍵的靈感來源?"她對《南德意志報》的記者說,"是柏林這座城市本身——它的傷痕與活力,它的過去與未來。還有..."她的目光越過人群,尋找那個熟悉的身影。
文靖正在角落裡和一群電子樂手熱聊,手舞足蹈地比劃着什麼。似乎感應到她的視線,他轉頭看過來,隔着喧嚣的人群對她舉起香槟杯,口型清晰地說:"我愛你。"
劉姿回以微笑,手指無意識地撫上胸前的五線譜胸針。音樂與愛情,原來真的可以如複調般并行不悖——各自獨立,又和諧共鳴。
派對接近尾聲時,文靖神秘地拉她到陽台上。柏林的夜空繁星點點,遠處勃蘭登堡門的輪廓被燈光勾勒得金碧輝煌。
"給你看個東西。"他從西裝内袋掏出一張折疊的紙。
劉姿展開一看,是一份樂譜手稿,标題是《雙城變奏曲》——為鋼琴與小提琴而作。"這是..."
"下一個項目。"文靖的聲音在夜色中格外溫柔,"我想寫一組關于距離與重逢的曲子。上海與柏林,東方與西方,你與我..."
劉姿踮起腳尖吻他,身後市政廳的燈光将他們的影子投在柏林夜空下,如同五線譜上兩個緊緊相依的音符。
柏林的清晨總是來得緩慢。六點半,天邊才泛起一層淡青色,劉姿已經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