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一頓晡食,月牙吃的小肚子圓溜溜的,直打嗝兒。
柳霄擦擦嘴巴,主動去隔壁黃嬸子家借車,又将月牙暫時托付給黃嬸子照顧,柳霄與柳金枝才推着獨三輪兒出門,直往禦街去了。
禦街從宣德門起直通朱雀門,兩邊遍布許多茶樓、酒肆、飯館,以及各類瓦子,是整個汴京城最繁華熱鬧的街道。
柳金枝才帶着柳霄由曹門大街走入禦街,繁華熱鬧的市井氣息霎時撲面而來。
街道兩旁店肆林立,街寬路長,滿街都是各色店鋪,小吃琳琅滿目,煙火香氣濃郁。行人如織,人聲鼎沸,熱鬧喧嘩。
柳霄将車栓草繩挂在自己脖子上,氣喘籲籲道:“你要買什麼?”
柳金枝環顧一周,笑道:“不着急,我們先去逛逛早市。”又将一隻普通茄袋交給柳霄,“這袋子裡可是我們的全副身家,喏,交與你保管了。”
柳霄霎時瞪大眼睛,仿佛手上接了個秤砣。眼睛左瞟,右瞟,慌忙放進裡兜裡藏好,才敢擡起頭看柳金枝。
“今日我專管挑菜、買菜與人殺價,怕分不出手來算賬管錢。所以我将這重擔交與你,讓你專管銀錢采買一切流水。”
柳金枝對柳霄眨眨眼。
“我們底錢不多,你得仔細算賬,叫每一分每一厘都花在刀刃兒上,你能做好嗎?”
柳霄小心翼翼地捂着兜,頗為緊張道:“嗯!”
柳金枝一笑:“那走吧。”
就帶着柳霄、月牙往禦街更深處走去。
遇到的第一間人滿為患的店鋪便是肉鋪,喚作“鄭氏肉鋪”。
手持剔骨刀的肥胖屠夫正站在剁肉台後,聽從客人們的命令從吊鈎上取下一塊塊豬肉任人相看。
對比于動辄就八九十文一斤的羊肉、馬肉,豬肉算是最物美價廉的肉類,隻要三十文左右就可以買到一斤,其餘豬下水之類的東西會更加便宜。
所以宋朝時大部分百姓都負擔得起豬肉,導緻豬肉生意一直很走俏。
又因為汴京城内人口衆多,為了供應這麼多張嘴巴的豬肉開銷,肉販子每天都會趕一大群豬近汴京。正從南熏門走,趕到屠宰場宰殺。
“您要的豬肋骨一斤,收您三十五文錢,诶,好嘞!您慢走不送!”
“哎喲,王娘子,您可别拿手戳肉啦,我這豬肉可是新鮮的,壞了其他客人可就不買啦。”
……
柳金枝擠進剁肉台跟前,看見那屠夫雖然長得五大三粗,一副兇相,但說話非常和氣,見了她這個生面孔連忙招呼:
“娘子随意看看,想要哪塊肉隻管告訴我,我替你切來。”
柳霄卻在身後緊張算賬,算畢,不由把柳金枝衣袖一扯,拉着人就想走。
這肉可買不起!
柳金枝倒是老神在在地站在原地,挂着一臉笑,問:“鄭屠戶,敢問我揀塊斤把重的肥肉要多少文?”
“肥肉自然貴些,三十五文一斤。”
“那瘦肉呢?”
“瘦肉價賤些,二十八文一斤。”
古代人為了飽腹以及營養着想專愛吃肥肉,越肥越香,瘦肉反而因為缺少脂肪而沒那麼吃香。
鄭屠戶笑道:“娘子看上哪塊肥肉,我替娘子揀來切了。”
“我不要肥肉,勞煩您給我兩斤一分肥九分瘦的前腿肉。”柳金枝笑道。
鄭屠戶略微訝異,但還是聽命切來,用油紙裝裹起來遞與柳金枝。
柳金枝掂了掂分量,自覺确實有兩斤,鄭屠戶倒沒有缺斤少兩,便暗自将這鄭氏肉鋪的位置記在心裡,讓柳霄去付賬。
柳霄給了銀子卻又心疼的緊,拎着肉說:“大家都不愛吃瘦肉,買這個會不會太虧了。”
“沒有不好做的菜,隻有做不好的廚子。”柳金枝挑眉,“你放心,要做什麼菜我心裡已有數。”
又往下一處鋪子走去。
這回立在二人面前的六七個并排紮堆的食攤,熱粥、香糕、饅頭、包子等齊全,甚至還有各種熟食小吃。
這些食攤在此處怕是已經擺了許久,攤前圍滿了老食客。
食販們根據食客們的挑揀,熟練揭開蒸籠,香白霧氣滾滾,露出屜子裡滿滿當當小巧可愛的精緻面點,幹淨利落用油皮紙包起來幾個,再用白線系緊遞過去,便能從食客手中賺得五六個銅闆的小錢兒。
柳金枝笑吟吟走過去問:“小哥,你這兒可有單子牌面?”
“喲,娘子,咱們這小本買賣,熟食種類不過十餘種,哪兒有什麼單子牌面?”食販滿臉笑,“您要是想知道咱攤上賣什麼,我給您唱來就是,您瞧。”
一面揭開蒸籠。
“咱家胡餅有豬胰胡餅、白肉胡餅、茸割肉胡餅。”
“糕點有糍糕、黃糕麋、麥糕。”
“還有煎白腸、血髒羹、羊血、粉羹、灌肺、蒸餅。”
“冬日裡,咱還特賣五味肉粥、七寶素粥。”
“就是不知娘子您要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