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提刑下了命令後,鄧山就被扣上了鐐铐。兩個衙役押着他往宣泰橋的藥材鋪子走,要去拿回欠款。
柳金枝、柳霄還有那三個漢子自然都跟着。
到了鄭氏藥材鋪,就看見鄧章氏站在門口哭,見鄧山被押解着,更是泣不成聲。
卻沒人同情她,畢竟鄧山作威作福的時候,她不也跟在身後耀武揚威?
兩個衙役也不跟她多廢話,直接出示公文,叫她拿出五十兩銀子并四千貫出來了賬。
然而即便鄧山曾經威霸一方,這五十兩銀子也是個了不得的大數目,鄧章氏給不起,隻得先把柳金枝的四千貫還了,說要再去後院找找。
兩個衙役尚且年輕,倒真放鄧章氏去了。
可是一刻鐘後還不見鄧章氏轉還出來。
那絡腮胡便一拍大腿:“糟了,這婦人怕是要逃啊!”
一群人齊齊湧入鄭氏藥材鋪看,果真,金銀細軟,值錢藥材全沒了,後院角門大開,鄧章氏便是從此處逃之夭夭。
衙役大怒,轉身劈頭蓋臉打了鄧山一頓,打的人嚎啕大哭,卻又把人扯起來,往他嶽丈家要銀子去了。
這接下來的事兒柳金枝就不必再跟了,與三個漢子和兩個衙役道過謝,就和柳霄坐着驢車去了禦街。
柳霄面上陰郁之色消散不少,笑道:“多行不義必自斃,鄧山這回活該。”
柳金枝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鄧章氏卷着錢财跑了,卻連一點路費都沒給鄧山留。從汴京到青山縣,少也有幾千裡路呢。要是連嶽丈家也不肯施舍一些,衙役還不知道要如何惱火呢。”
這些可都不關他們的事兒。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以後鄧山是死是活,就與他們無甚關系了。
柳金枝道:“拿回了這四千貫,我想去禦街上買些東西把食攤改造一下。”
柳霄聞言點頭:“買些桌椅回來,就不用向别人借了。”
“桌椅是一方面,我還想招個洗碗工。”柳金枝回想起月牙紅腫的手指,心疼又愧疚,“月牙還小,不應該跟着我們吃這麼多苦。”
柳霄道:“阿姐不要這麼想,其實月牙很高興,比起以前的日子,現在算不得苦。”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既然我回來了,總是要好好護着你們。”柳金枝從懷裡摸出兩盒油膏,塞在柳霄手裡,“呐,你和月牙一人一盒。”
這兩盒油膏還帶着一些溫熱,應是柳金枝外出時早就買好的。
柳霄摸着油膏的外殼,心中溫暖,笑道:“謝謝阿姐。”
柳金枝摸摸他柔軟的發絲,眼中溫柔的仿佛盡是點滴春色。
片刻後驢車停在禦街的桌椅團行附近。
柳金枝下車一看,發現這裡的鋪子大多都在門首擺放精緻桌椅,吸引顧客的視線。
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玫瑰椅、交椅和官帽椅。桌子又有平頭案、翹頭案、琴桌和花腿桌……
但她是做夜市,地方有限,太大的桌椅要不了,太漂亮的桌椅又太貴。
最後挑挑揀揀,在一家鋪子裡頭定下了五套,以高腳花腿桌和圓墩為配套的桌椅,先手交付定金,等桌椅送到了地方再總賬。
但柳金枝其實還想要輛車。
“禦街離新曹門那麼遠,若是每天早上都租賃一輛驢車趕過去,來不來得及不說,也太費銀錢了。”
“我聽說團行裡頭有賣镂鍮裝花盤架車的,也想買一輛,日後方便。”
所謂镂鍮裝花盤架車,就是一種小型售貨車。
宋朝賣零食的小販為了吸引更多的食客來光顧生意,就會把食物裝在镂刻着各類花紋,并用黃銅鑲嵌的小型售貨車上。
這樣食客們打眼一看,就知道這家賣的是什麼東西?色澤、品相如何?
當然,柳金枝當然不隻是賣零嘴、雜嚼那麼簡單,她做飯炒菜離不開湯湯水水,還有炭盆火爐,每日來返極為不便。
她就想找到專門做镂鍮裝花盤架車的鋪子,再請店家幫她稍作改造。
将車内裝上火爐、燎子,再開辟出一個地方給她挂砧闆、菜刀,就像現代的流動商販車一樣。
不過雖然她想的很好,但能答應這種要求的店家很少。
畢竟她銀錢有限,出不起高價手工費,而費心費力改造一輛镂鍮裝花盤架車,對商家來說也頗為耽誤生意。
所以轉了好幾圈都沒有如願。
“唉,找不到就算了。”柳金枝擦擦汗,放棄了,“等日後咱們賺錢了,再出個高價叫位師傅專門幫我做。”
柳霄問:“阿姐,大概要多少銀子?”
“工費、材料再加上澆手,怎麼也得七八錢吧。”
七八錢?
柳霄抿了抿唇。
他覺得以柳金枝的儉省程度,哪怕以後賺錢了,估計也舍不得出這麼多錢去買輛車。
于是他暗暗将這事記在心裡。
“罷了,先拿驢車湊合着吧。”柳金枝解開茄袋數了一數銀兩,“再去買幾隻雙層桶是要緊。”
柳霄問:“阿姐買桶做什麼?”
“為了做夏天的生意。”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季的菜蔬各有不同。
春日萬物複蘇,正是采摘野菜,鄰水斫鲙的好時候。夏日天色炎熱,就要大口吃冰,喝些冰雪、涼漿、甘草汁……才爽快怡人。等到七月流火之時,飯桌上随處可見澄陽湖大閘蟹。
古代又沒有溫室大棚和冰箱和制冷機,飲食當然都是跟着季節走。
除卻夏天。
古時夏天熱死人,為了一解暑熱,宋朝汴京出現了很多賣冷飲的鋪子,就坐落在舊宋門和朱雀門外。
而冷飲從何來?就從冬日裡的河冰來。
等到寒冬臘月,河水冰封的時候,請人工開鑿幹淨的河冰背到家中,再将放入雙層木桶當中保存。
這種大型雙層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圓蓋子,兩相接口處還包着白銅,把冰塊往桶裡一放,就是大咧咧的放在外頭,也能保持兩三天不化。
極其炎熱之時,把這木桶在房間四角各放一個,其效果堪比現代空調。
一些大型酒樓,比如樊樓,财大氣粗,就是如此做來方便招攬食客。
所以這就是哪怕樊樓菜色極為昂貴,也依舊能讓衆人趨之若鹜的原因。
但如果要保存的更久一些,就要把冰塊連帶着木桶一起放入冰窖之中保存。
因此在宋朝冰窖、冰井十分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