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二十三對奇迹
紅葉作品
第十八章心理醫生 (5)
家中的小兒子劉曉龍。
在劉凱璇看來,劉曉龍在兒時則相當受母親寵愛,但他成長過程中也并不快樂,長
大成人後也不感恩父母。
在旁人的眼中,劉曉龍的性格倔強孤僻,滿懷抱怨,心高氣傲,自命不凡,因此他
從小到大也沒有什麼要好的知心朋友。
後來陶燕淩想方設法出了國,以為移居美國之後就能過得好,殊不知這種想法仍然
過于天真,人生地不熟,赤手空拳在美國這樣一個各民族混雜的地方從頭開始打拼,
更加艱難。
對兒子又抱有過多的幻想,認為劉曉龍一踏上美國的土地,一喝洋墨水就得會變成
傑出人物。但是,在美國年輕人的世界同樣競争激烈,優勝劣汰,留學生想要嶄露
頭角,需付出加倍的努力,談何容易。
陶燕淩對劉曉龍的學業并無多少匡扶,沒有能力替他繳學費,需要他自己辛勤打工
籌得。遇見功課上的難題,他徹夜未眠苦苦思索,她也無法對他提供任何幫助。相
反的,她總是對他沒完沒了地挑剔、抱怨和指責,這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擔。
很多人以為年紀輕吃點苦無所謂,就拿打餐館工來說,一天盤子端下來,雙臂酸痛,
鞋底幾天就走破了,虧得年輕才能撐得住。讀書和打工兼顧的辛苦,非親身體驗過
不知其艱辛。
劉凱璇親身體驗過,她深知。
而劉曉龍就讀的醫學院學業漫長繁重更是難中之難,沒有家底,被人認為自不量力,
學費幾年下來無以為繼,又不甘心半途放棄,隻得咬牙死撐。最終一日壓力過大,
支撐不住,轟然倒塌。
悲劇發生後旁人隻會指責劉曉龍不孝,對他所經受的一切苦難卻無法感同身受。有
句諺語說:“ 不要輕易批評别人,你自己背上他的十字架,走上一裡地試試看。”
劉凱璇不知弟弟和母親為何最後會勢同水火,但她深知母親陶燕淩不是一個容易相
處的人,往往一言不合,便大發雷霆,吵鬧不休,誓要将對方徹底壓垮為止。
劉凱璇記得上初中時有次陶燕淩為了一件小事同她嘔氣,竟然有整整兩年不理她,
不同她說話,都是通過劉曉龍來傳話的。
有次劉凱璇來洛杉矶看望母親弟弟,開車帶陶燕淩出去購物,駛在一條高速公路上,
母親命令她:“ 從這個出口出去。”
劉凱璇知道陶燕淩沒有任何的方向感,即使在一個地方居住多年,但是一出三兩條
街必然迷路,但偏偏又喜歡瞎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