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苦難就像菜園子裡的韭菜,割一茬長一茬,是割不完的。
柳水娟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但在丈夫去世之後,她沒有再在菜園子裡種過韭菜。
那天下午坐公交車回來到吃晚飯之前,小華那孩子始終一聲不吭,怎麼叫都不應。她有些擔心孩子是不是受了刺激。
想來那通電話裡孩子父親的态度不好,才把這孩子吓成這樣。她在回去的路上一直把孩子摟在懷裡安慰,可是沒用。
眼看着天快黑了,她隻能讓小明先去照看哥哥,自己去做飯。畢竟,從早上到現在,他們隻吃了一頓。再這樣下去,兩個孩子也撐不住。
誰知,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就出事了。柳水娟正在竈台前生火,鍋裡水剛燒開,米還沒下鍋,就聽見院子裡傳來撕心裂肺的哭聲。她心頭一跳,趕忙擦了擦手往外跑。
小華正蹲在牆角,臉埋在膝蓋裡,肩膀一抽一抽的,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孩子平時再委屈也隻是悶着,從沒這樣嚎啕大哭過。柳水娟慌了神,蹲下去拍他的背:“咋了?跟阿嬸說,哪兒難受?”
可小華隻顧着哭,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一旁的小明扯了扯她的衣角,指着地上的一張暗灰色紙條,小聲說:“媽,哥哥是因為這個才哭的。”
柳水娟撿起來一看,是張戶口頁。紙已經泛黃,邊角皺皺巴巴的,可上面“戶口登記”幾個字和那個的公章清清楚楚。她愣在原地,手指微微發抖——這就是小華的戶口。
隔壁劉大嬸聽見動靜,隔着矮牆探頭問:“咋哭成這樣?是上學的事還沒着落?”
柳水娟捏着那張薄薄的紙,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她抹了把眼睛,笑着說:“能上了……有戶口了,孩子能上學了。”
徐覃桦哭了很久,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最後連晚飯也沒吃,就這麼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柳水娟輕手輕腳地把兩個孩子哄上床,給他們掖好被角,這才回到堂屋。
煤油燈的火苗跳動着,她把燈芯往下撚了撚,從針線筐裡找出塊顔色相近的布頭,開始補徐覃桦褲子上的破洞。
針線在她手裡走得很快,補丁縫得密實平整,幾乎看不出痕迹。可柳水娟還是歎了口氣,把補好的褲子疊好放在一旁,轉身去箱子裡翻出一條小明的新褲子放着。
收拾好明天要穿的衣服,她又想起兩個孩子上學的事。家裡窮,連個像樣的書包都沒有。柳水娟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從櫃底翻出兩件舊衣服。她比劃着尺寸,用剪刀裁開布料,一針一線地縫起來。煤油燈的光暈染黃了她的手指,針尖在布料間穿梭時發出細微的沙沙聲。
等兩個斜挎包終于縫好,柳水娟擡頭望了望窗外。月亮已經爬得老高,清冷的月光透過窗棂灑在地上。她捶了捶酸痛的腰,把做好的斜挎包輕輕放在旁邊,準備休息一會兒。
柳水娟正要吹燈歇下,忽然瞥見桌上攤開的戶口頁。昏黃的燈光下,“徐覃桦”三個字方方正正地印在左上角。
她不識字,隻覺得這幾個筆畫又密又挺,像城裡人穿的西裝一樣闆正。她粗糙的手指輕輕撫過紙面,感覺紙上的油墨有些發澀。
她猶豫了一下,又把燈芯往上挑了挑。從針線筐裡翻出紅線,對着戶口本上的字,在書包上一筆一畫地繡起來。針腳走得慢,每下一針都要對着紙上的字比劃半天。
“徐”字的雙人旁繡得歪歪扭扭,“覃”字下半截的"日"字繡成了個方框,“桦”字的木字旁多繡了一橫。繡到“許小明”時順手多了,畢竟“小”字隻有三筆。
柳水娟拆了繡,繡了拆,指頭被針紮了好幾下。她忽然覺得,這孩子的名字這麼難寫,倒也是件好事——這麼複雜的名字,就像刻在木頭上似的,一旦記住了,想忘都忘不掉。
她用手輕輕撫摸着密密麻麻的針腳,想起了自己那早逝的大兒子,如果他現在還活着,應該已經二十一歲了。農村人取賤名好養活,可她的好兒子,那麼乖的孩子,怎麼這麼早就去了呢?
九月一号的早晨,陽光透過教室的玻璃窗灑進來,照在一群吵吵嚷嚷的孩子身上。徐覃桦和小明站在教室門口,看着裡面鬧哄哄的場景,不知道該往哪兒走。
一個紮着馬尾辮的年輕女老師朝他們招了招手:“你們兩個是第一組的吧?跟我來。“她的聲音很大聲,但在孩子們的喧鬧聲中顯得有點吃力。
第一組的座位已經坐了大半。課桌排得歪歪扭扭的,像是被人随意擺放的積木。過道窄得可憐,小明側着身子才能勉強通過。他們跟着老師一路往後走,經過幾個正在交頭接耳的同學,最後停在了倒數第二排的位置。
小明看了看自己的座位,又回頭望了望後面。最後一張課桌幾乎貼在了黑闆上,連放書包的地方都沒有。他皺了皺鼻子,伸手用力推了推那張桌子。
課桌腿在地闆上發出“吱呀”一聲,總算往後挪了一點,這才勉強能坐下來,但膝蓋還是頂到了前面的桌闆。
小明坐下來後,忍不住伸長脖子張望。第二組和第三組明明還有很多空位,特别是靠窗的那幾排,陽光正好灑在桌面上,看起來又寬敞又明亮。
“姐姐,姐姐,為什麼我們不能坐到第二組去呢?那裡空着好多位置呀。”小明輕輕拉了拉年輕女教師的袖子,眼巴巴地望着教室的空座位。
女教師蹲下身來,平視着小明的眼睛。她今天穿着淡黃色的連衣裙,發梢帶着淡淡的洗發水香味。“小朋友,你是一年級的吧?”
“是啊。”小明理所當然地點點頭。
“一年級的小朋友都要坐在第一組哦。”女教師指了指前排的座位,又指向後排,“那邊是二年級哥哥姐姐的位置。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你就能坐到第二組啦。”
上課鈴響了。前兩節是二年級的課,一年級的小豆丁們迎來了自由活動時間。離家近的孩子已經三三兩兩地往校門口跑,準備先回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