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朱元璋和他兄弟們開完會以後,晚上就和馬秀英商量了這件事。
倆人商量了很久,朱元璋是主張先不帶馬秀英她們,畢竟這決定下得倉促,離開後前途渺茫,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危險,更何況帶着家眷在身邊也多了些不便。
馬秀英有些為難,她知道朱元璋的顧慮,隻是如果自己留在濠州,郭天叙會時常來騷擾不說,還不知道朱元璋這一去要去多久,自己要在這裡一直等嗎?一時間有些沉默。
周舍一聽警鈴大作...不行啊!她們可不能留在這裡,好像郭子興後面也活不了多久,那如果馬秀英沒了靠山,自己也會跟着陷入險境!
于是周舍在二人沉默的時候見縫插針的說了句“要是爹以後當了大元帥,這裡的元帥用咱們要挾爹怎麼辦...”
這句話雖然藏了周舍的私心,但也确實說到點上了。
朱元璋一想,确實有些道理,雖然帶上家眷會麻煩一些,但是如果自己真打出一片天地,那不是給人留了個大把柄攥在手上...
這樣一想,朱元璋當即衡量了一下,覺得還是一起走更妥當,當下豪氣道“成,那咱帶着你們一起走”。
馬秀英哪能不明白朱元璋的取舍,也就沒再開口。
朱元璋第二日便去了軍中和兄弟們說了,讓他們也把自個家人都帶上。這些個人大多窮苦出身,多是孑然一身,少數家境好點的也是年少還未成家,隻有其中有個叫耿再成的媳婦早逝,留有一對幼兒。
自從決定離開濠州,馬秀英和郭甯蓮她們每天都沒停下的趕制冬衣,一刻不閑着,朱元璋讓周舍上午的讀書寫字也改成了操練。
原來的那個教官也變成了名單上那二十四人輪流....強度一下子變大了,周舍真是苦不堪言啊!
主要是那群未來的牛人,刀槍棍棒的各個使用的兵器不同,每個人來時各教各的,毫無章法的直接輸出...面對野蠻暴力,周舍既不敢頂撞又不敢不練,每天龇牙咧嘴的努力适應...
他們還當周舍分外喜歡自個兒。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多月,朱元璋籌備差不多了,在臘月二十幾的時候去向郭子興提出了自己的去意。
當然,話還是要說的漂亮一點的!
朱元璋委婉的說了以下原因:首先是“現在濠州城裡頭目衆多,郭子興手下人馬也不少,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也不少”。
其次是“郭子興的兩個兒子也能獨當一面了,自己也應該交出兵馬給他們”。
最後是“自己出去單幹,如果幹的好,以後也當是給義父召集人馬,幹的不好大不了再回來”,反正大餅先畫着。
郭子興在意的可不是這些,因為之前所得的那幾百人可是朱元璋募回來的,這如果朱元璋要走,也把那些人帶走了可怎麼辦,眼下正是你争我奪的時候,少幾百人可不是小事,所以一時間郭子興皺眉不語。
朱元璋等了一會兒,見郭子興不開口,突然想到還有個事沒說,這才把自己想要的人名單遞了上去,随後開口道“義父,孩兒這次離開不帶兵馬走,隻是把上次回去募兵時跟咱來的兒時玩伴帶走即可,義父能再給些馬匹糧草也就夠了”。
他這麼一說,郭子興勉強能接受了,但是還是說要考慮一下,朱元璋隻得先回去了。
郭子興是猶豫的,他知道朱元璋的勇猛,但是架不住有人想趕朱元璋走啊,這人就是郭子興的兒子郭天叙,他可是早就想盡各種方法,一直也沒能把朱元璋擠兌走,這下可高興了,人家自己提出要走了,那還不趕緊去他爹那邊使勁啊。
經過郭天叙的努力,三日後郭子興同意了朱元璋的離開,同時還給了朱元璋一些馬匹和糧草物資。
這天周舍正在苦哈哈的練刀,看門外有小兵牽了幾匹馬進院裡,小兵向馬秀英禀告了這是朱元璋交代送來的,馬秀英讓秋菊幫襯着将馬拴在了院裡,那小兵就告退了。
周舍刀也不練了,扔下刀來到了馬旁,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看着馬,這些馬兒打着響鼻,很乖的站着,身上的毛發油亮。
周舍不由得發出了贊美“這馬可真漂亮啊!!!”
片刻,身後傳來悠悠的一句話“你一直也是這樣喊咱的?”
馬秀英早就覺得每次周舍喊她的時候都怪怪的...今天終于知道怪在哪裡了...周舍喊的馬和媽完全不是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