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舍下意識的捂嘴也來不及了,石化了片刻才轉身悻悻的開始“狡辯”...
隻見她乖巧的說到,自己是因為馬秀英這麼年輕長得又好看,才比自己大十三歲,當姐姐差不多,喊媽把她喊的老氣橫秋的,實在不合适...才自做決定那樣喊的...
馬秀英聽她巧舌如簧的一通解釋,三分有理,七分胡扯的也不由得樂了,随即白了她一眼道“那我也和它們一樣?”
周舍大搖其頭道“當然不一樣,你是馬...它們是馬兒...”
馬秀英懶得再聽她胡說八道,轉身自顧自的忙去了。
周舍歎了好大一口氣,終于糊弄過去了。。。撿起地上的刀又繼續練去了。
自從知道周舍的女兒身,馬秀英對她也更親近了些,朱元璋本就沒什麼文化,又早出晚歸,馬秀英教周舍讀書時才有了些樂趣,因為周舍的故意隐藏,時常把一些文章理解的面目全非又好似獨有見解,時常弄得馬秀英哭笑不得。
冬天冷了,朱元璋這個免費大火爐又大多去郭甯蓮房裡供暖了,馬秀英就隻能抱着周舍這個小火爐取暖,二人各取所需,好歹沒有凍壞。
從決定要走起,馬秀英就讓春夏和秋菊把後院養的雞鴨鵝都殺了,抹了鹽巴腌制了起來,同時還做了不少臘肉,隻留了一隻大鵝還在,打算留着過年的。
雞蛋鴨蛋也都鹽漬了,可以放的時間久一些,又風幹了一下羊肉,可以直接做幹糧。
四個人又加緊給每個人縫制了兩身冬衣,連周舍的網頭巾馬秀英都給多編了幾個。
周舍不由得感歎古時的女子是真賢惠啊,放在現代的年輕人,别說做衣服,就是針線都沒有幾個會的,最起碼周舍就不會。
相對于馬秀英的稱呼,春夏和秋菊就不一樣了,隻要不讓她喊媽喊娘的,其他的還不是随口就來...春夏姐姐、秋菊姐姐,一個比一個叫的甜,弄的倆姑娘頗為不好意思的。
稱呼郭甯蓮也簡單很多,畢竟她是小老婆,就直接喊姨了...至于是姨...還是咦...誰知道呢。
一切準備就緒,年三十這天上午朱元璋去和郭子興拜了别,假惺惺也落了兩滴眼淚,結果竟換得郭子興的一頓酒和一隻羊,朱元璋心裡高興,這眼淚不白流。
酒後從郭子興處離開後,朱元璋将那隻羊給徐達他們分了,又是一番豪言壯志激勵大夥兒,讓大夥過年好好吃一頓,同時說“咱們一天都不等,大夥吃飽喝足,把包袱收拾了,明日兒一早随咱出城”,随後他便帶了一條羊腿回了家。
這個年還是不錯的,因為朱元璋帶回了羊腿,家裡還有一隻大鵝,春夏秋菊忙活着收拾了一桌菜。
畢竟吃了這頓下頓不知道在哪兒呢...大家吃的是既開心又愁苦!馬秀英帶着她們畢竟在這裡待了不短的時間,這樣跟着朱元璋離開這裡,以後去哪不知道,會怎樣也不知道。
對于未知的旅程大多數人是惶恐的,因為它不像旅遊一樣,說走就走,玩完了開心回家。
當下可是戰亂時代,走出去容易,但是活下去難,并且開弓沒有回頭箭,想再回來就難了,周舍深知這個道理。
朱元璋看氣氛有些低迷,還是拿起了一家之主的威嚴,說了幾句寬慰的話,随後才慢慢緩和了些氣氛。
周舍倒沒想那麼多,知道劇情的和不知道劇情的總歸是有差别的,再加上她那苦難的一年多要飯和逃難經曆,勉強算是有點“經驗”。
再加上半年的操練不止讓她個子長高了,力氣也大了不少,那些刀槍棒棍的雖然舞的還不是很熟練,但簡單的動作紮實了不少,過完年她也就“九歲”了...
周舍捧着鵝腿,吃的滿嘴是油,這大鵝是馬秀英親自下廚燒的,軟爛入味,醬香濃郁,也不知道她加了什麼,比現代的那些燒鵝好吃太多了,怪不得電視裡那徐達那麼愛吃燒鵝,原來是這個滋味兒...
還有一鍋炖的爛糊的羊肉,簡直是入口即化,朱元璋也甩開了膀子,和周舍一樣大快朵頤,馬秀英不緊不慢的吃着,唯有郭甯蓮有些食不下咽,自己才剛嫁來沒多久,就要跟着遠走他鄉,好在有哥哥在身旁,算是心裡還有個底氣。
春夏和秋菊也被馬秀英喊來坐下一起吃了,今後大家的命算是拴在了一起,這會兒哪兒還在意什麼尊卑。各個吃飽肚子後也一掃了之前的不安,大家把準備的包袱幹糧收拾好以後就都早早睡下了。
周舍躺在床裡邊暗自想着,“這次可比上次逃難時好多了,吃的穿的都帶了,還有馬,這是最重要的,她真的走怕了,雙腳的結痂足足幾個月才全部退幹淨”。
與此同時,馬秀英和朱元璋也在輕聲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直到聽見周舍的呼噜聲,二人也就語罷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