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琈帶着黛玉幾人來了書院,安置顧先生的屋子就在書院旁邊,便讓人将寶钗等人先送進書院裡,帶了黛玉去找顧先生。
黛玉同顧先生相互見過禮,又一齊商議了書院分班、招老師等事宜。
顧先生不便教學,負責書院日常調度和教授黛玉管理書院的事,其餘的由黛玉自行安排。
大緻要做的事理清楚了,黛玉才回到書院,寶钗、妙玉已經同學生們見過,黛玉也一起簡單了解學生的情況。
自從訂了親搬回家,黛玉可以自行支配的時間多了不少,在顧先生和妙玉幫助下,書院各項事務提上了日程,她也忙碌起來。
又過幾日,湘雲大婚,史家趕回來的不是湘雲親堂哥堂弟,湘雲有些落寞,但也是早就猜到的,所以很快調整好了。
又因賈珠身子弱,湘雲同賈琈也更親厚,所以由賈琈背湘雲上轎。
短短一段路,二人走得百感交集,不約而同紅了眼眶,衆姐妹也在内院哭得不行。
第二天,賈母知道黛玉已經開始教學生們識字,那裡都是女孩子,又離林府不遠,便讓賈琈和寶玉護送着衆姐妹去書院。
一是怕姐妹們悶在屋裡觸景傷神,二來也是讓寶玉趁機同黛玉多相處相處。
衆人剛到林府門口,就遇到湘雲帶着衛若蘭來。
“還擔心她在那不習慣,沒想人家直接拐帶夫婿出門了。”姐妹們笑着調侃湘雲,“你也不怕被婆家罵。”
“我婆婆對我可好了,怎麼可能罵我。”湘雲擡起下巴笑道,“今天也是她怕我在家無聊,讓我出門的。”
衆人見她滿臉幸福,晚間又聽賈琈打聽到衛家人口簡單,衛若蘭對她還不錯,處處周到。
魏夫人年輕時也是個性格不受約束的,又重情義,不會為難湘雲,這才真的放下了心。
又過幾日,待湘雲回了門,賈母送走了史家來的人,方請旨入宮見元春。
賈家的事嚴格算起來不是什麼大事,又已經罰過了,允了這等略盡骨肉親情的小事不僅能體現皇家純仁,也能安撫賈家姻親。
且這事終究是皇上自己的兒子女兒一手推動的,所以沒過幾日,就降旨恩準賈母等人入宮探視。
賈母同王夫人入宮見了元春,叮囑她些謹言慎行,好生伺候皇上、皇後的話。
又聽元春說永昌公主之母莼貴妃對自己很是照看,聖上也因賈家之事對自己比以往憐惜許多,方安心了些。
偷偷塞給元春帶進宮的丫鬟抱琴一些錢财,賈母兩人含淚别了元春。
回府收拾了東西,賈母帶着賈政一家和甯府的尤氏、賈蓉等人回了金陵,妙玉則回明賈母和王夫人,搬到了林府陪黛玉。
賈琈身邊伺候的倚梅、倚菊和一些小丫頭,先前就分出去給各房使喚,現在也舍不得家人,便随賈母一同去了金陵。
倚蘭、倚竹、采雲、茄官等沒有家人,同紅玉一家、引鶴一家、牽雲一家留在賈琈身邊伺候。
送走了賈母一行人,賈琈想着鍋爐的研制一直沒進展,在京城不敢煉鋼,也不敢試驗高産種子,去邊疆做這些自由些,寶钗等也不必一直被約束在院子裡。
于是讓人将各種材料收起來,去國子監以外出遊學的理由請了長假,又回府打算同賈珠商議。
賈珠剛下朝,見他來了,命人上茶來:“今日放學這般早?”
“有事同哥哥說。”賈琈坐下笑道。
李纨聽了這話,忙尋了個借口出去。
“什麼事?”賈珠疑惑道。
“也不是什麼大事。”賈琈笑道,“我想出去遊學。”
“不行,你還小。”賈珠一口回絕,“府裡剛出了事,祖母他們帶走了不少武師和小厮,府裡剩下的有不少另尋前程去了,現今四處受災,你常在京裡感受不到,但外面流民土匪太多了,還在家裡的那些保護不了你。”
“哥哥不必擔心,我這次先往邊疆去。”賈琈道,“此次永昌公主去封地,聖上給了她三千兵,再加上她手上的女兵,她走過的路不說絕對安全,但也不會危險到我去不得的地步,且我近日寫的文章始終無法進益,出去曆練一番可能會好些。”
“你有問題來尋我和姑父,不用這麼冒險。”賈珠還是不答應。
“也不止這個原因。”賈琈低落道,“我父親和琏二哥都在邊疆,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我這次也是想去看看,若他能适應,我也就能放心回來考試了。”
他是要去邊疆盡孝,賈珠拒絕不了,低頭想了半日,歎道:“既是這樣,你去就是,但人手和錢财要帶夠,若有什麼事,就寫信給我,你哥我雖官小位卑,但我舅舅還是能幫上一二的。”
“多謝大哥。”賈琈又感動又因騙他有些心虛。
兩人聊完,賈珠讓人去問晚飯的事,李纨派人回:“飯已經備好了,奶奶問爺擺在哪裡。”
“擺在書房吧。”賈珠回了話,又留賈琈一道用飯。
飯後,賈琈告辭回去,同邢夫人說了去邊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