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巫師們議論紛紛:
“卧槽,原來我不是傻子巫師,蒼天不公,爸爸媽媽,要不是你們總給我灌輸些魔力低微,随便學學就行了,我當年努努力,搞不好現在也是天才”;
“我早特麼說了,我不是天才,你們這群老不死的非逼我學學學,振興個狗屎家族!現在知道了吧!快别找我了,我急着去開黑。”
總之,自此以後,‘魔法天賦論’正式成為了過去式。
霍格沃茨三人組随後再次聯名,推出了一本‘論小巫師魔法科學發展規則’的著作,并嘗試着提出一個‘魔法感應論’的猜測。
赫敏在書的第一頁上,用優雅的字體,親筆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魔法究竟是什麼?魔力來源于哪裡?
這是所有巫師都想追尋的答案。
如今,我們率先踏上這條真理探索之路,前路漫長,無所畏懼。
也許幾百年後,同樣會有後人推翻我們的猜想。
但我們都會為此欣慰和鼓舞,因為……
真理追索之路,将永不斷絕。
哈利在書中說:“越是成長,越是對世界充滿敬畏。”
他不愧格蘭芬多學院之名,大膽提出設想:“魔力到底是否真的源于血脈?在此,我冒昧提出一個猜測,魔力不存在于血脈中,而是本就存于世界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巫師應該屬于一群可以吸收、運用魔力體質的一群特殊人。”
“假如哈利的猜測是對的,那麼,純血對巫師的作用從來不是決定性的,而應該是……加強。”
作為純血叛逆韋斯萊家庭出身的羅恩,盡管在知識層面上不如赫敏,在魔法敏銳方面不如哈利,當他同樣站在傳統魔法家庭的角度,提出了可信度極高的猜想:“魔力也許不源于血脈,但血脈的力量會讓巫師更容易吸引魔力,以及更容易地去運用魔力。”
“所以,讓我們忘記所謂的天賦,試着用科學的方式來培養小巫師,是不是能讓巫師變得更加強大?”赫敏在書中這樣寫着:“在麻瓜社會中,一些生物學家,會将人的生長和發展劃分階段。我根據之前的那些數據,同樣嘗試着,将巫師的魔力發展,也初步劃分為三個時期:少兒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少兒期,也就是十一歲前的巫師,剛剛感應到魔力,身體也在慢慢地調整,以适應魔力。
這一階段的小巫師,不宜學習魔咒,但可以做一些相應的輕微刺激,來進行喚醒,或盡量生活在魔力充足的巫師界。
青少年期,十一歲到十六歲,這是巫師魔力發展最重要的階段。
而霍格沃茨會保護每一個小巫師,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發育魔力的家。
成人期,十六歲之後,這一階段的小巫師成長發育大體告一個段落,但并不意味結束。
魔力的增長是巫師畢生都可以追求的事情,隻是不會如發育期那麼快速而已。
經過如此詳細的猜想、有理有據分析,以及一些看起來非常值得一試的建議後……
三人組在書籍尾頁的照片上一起做了總結:
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魔力。
始終存敬畏之心,但要永遠保持敢于反抗權威、探索真實的勇氣。
這本著作,在魔法界堪稱石破天驚。
堅定純血主義者德拉科馬爾福在看完後,什麼也沒說。
但保持沉默,本身也就代表了一種态度。
一時間,巫師界的魔法理論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爆發。
無數巫師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魔力猜想……
小巫師們也不再向過去那樣,仿佛從一出生就被定性了一樣。
他們全都欣欣向榮,滿臉期待地走進學校:‘就算我魔力出現的晚又怎麼了,赫敏部長和救世主哈利說了,學校階段才是最重要的,說不定畢業後,我也是天才巫師呢’。
因此,生活在新時代魔法界的加爾比恩,在少兒時期各種吃喝玩樂,完全沒有去學魔法的行為,似乎也不那麼奇怪了。
但潛力往往源于壓力,并不想有朝一日,讓自己的内褲也變成黑珍珠風帆的一部分……
在一衆長輩言傳身教下,從不缺乏勇氣,如今雖然隻會把火柴變成針的小巫師,卻在每個夜晚都努力的探索着,把黑色内褲變成金紅色,再不濟,銀綠色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