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滄海劍衣錄之風雨江湖 > 第173章 第一百零九回 聖主君臨 滄海暗流(上)

第173章 第一百零九回 聖主君臨 滄海暗流(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逸城驚忙藉她右手之力就勢反彈,疾退脫離,身體倒出百步之外。天衣放任他退去,也沒有追擊,隻将右臂輕輕一揮,劍池之水裹挾着萬千殘劍斷刃猶如劍雨鑄成的黑龍,瘋狂地向秦逸城卷過去。

這道攻擊中既有水流之柔韌,更藏劍銳之鋒芒,剛柔相濟,威力深不可測。就憑這禦水禦劍之術已是魔幻之極,令群雄瞠目結舌,尤其是直面這道攻擊的秦逸城更是直呼不可能,“這,這是禦劍境!”

話音未落,磅礴浩蕩的劍勢已到,秦逸城哪敢大意?即刻拔劍招架。拔出他的神劍絕影,漫天黑霧猶如座座堅不可摧的連延黑山,劍勢與黑山相觸,登時爆發出震天撼地的沖擊。

天穹與大地為之震顫,狂暴的氣浪更是險些将場邊的群雄全數震吹出去。就在這股可怕的沖擊狂潮中,秦逸城的絕影居然被風劍心排山倒海的劍勢壓制,隐隐有崩潰之象。

劍聖雙足踩着地面支撐,刻出兩道深壑,竟然還抵敵不住,不由暗暗驚駭,心道:吾命休矣!

便在這生死頃刻之際,忽聽滿場皆是莊嚴的梵音:“南無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如來!”

霸佛抛出的九枚舍利金珠化身出一尊慈悲神性,莊正肅穆的無量壽佛!但見這尊法相左手結禅定印于膝上,右掌托長壽寶瓶,安住蓮花月輪上,背靠重重黑障,擋在劍聖之前。

劍聖一見此相,哪裡不知來者何人?

秦逸城心内稍寬,暗道:原是佛陀來助我。

見有霸佛相助,劍聖更往絕影劍中灌注全部的劍意真元,想要與佛陀聯手一鼓作氣将這道異常詭谲浩瀚的劍勢逆推回去。

這當世兩大絕頂高手聯合之力,猶如銅牆鐵壁,堅不可摧,縱是千軍萬馬亦不能破。然而這堪稱重山萬嶽的防禦在風劍心的劍勢之前竟還難以抵擋,絕影劍霧和世尊法相聯合抵禦居然還在節節敗退,這實在已經遠遠超出劍聖和霸佛的想象。

直聽到場中爆出轟然震響,猶如九天落雷之驟烈,震聾發聩,狂暴的沖擊直接掀翻天權峰的地面,蕩起劍池之水,激起驚濤駭浪,沖擊的氣浪将場外觀戰的衆人推出丈外之距,更甚有功力低微者,腦顱如遭重擊,神暈目眩的徑自昏死過去。

洛清依神虛體弱,若非冉蓮譽以身相護,隻怕也抵擋不住這種恐怖的沖擊。而硬抗這股餘威的冉蓮譽此時隻覺胸膛鈍痛,兩眼黑沉,内裡更是髒腑滞悶,氣血翻湧,險些也要昏迷過去。

桃夭的武功與她們這些宗門菁英相比更是遠遠不及,受此波及,竟已倒在她們身後的殿中。

莫說冉蓮譽和洛清依她們,就是諸門各派的各位掌門宗主,此刻硬抗沖擊,那也是青筋暴若虬龍,面色慘白如紙,顯然以他們的武功修為竟也難以招架。

群雄凝目窺探,卻見那如來法相,黑幛毒霧與千刃劍流相互傾軋,猶如天雷引動地火,最終轟然崩散。

水霧彌漫,月色朦胧,天衣風姿綽約,茕茕孑立,萬劍懸浮在其身周,仿佛衛護之勢,宛若遺世之谪仙,恍惚降臨之天女,直令劍聖也歎為觀止。

她雖形影柔弱,霸佛與劍聖卻面含戒懼,如同逢遇此生未有的強敵。事實上,眼前的少女也确實是他們平生未見的武功最高的對手,甚至比之先前的她也是天淵之别!

霸佛逆浮屠面色沉凝:“秦宗主,你剛剛說的,禦劍境是……”

霸佛武功雖然當世第一,或者說,曾經是當世最頂尖的高手。然他境界雖高,于劍道上卻是知之甚少,劍聖秦逸城适才脫口而出的“禦劍境”,顯然讓他甚為在意,也心存忌憚。

秦逸城神情苦澀,“劍道原是天下劍法之源,劍宗取世間萬劍之術,成就無上劍意。無上劍意共有四層,劍術之始為通曉境,劍法通達,劍意合一則入明心境,至無劍勝有劍,随心如意者則臻無劍境。天下用劍之人,能入此境者萬中或有一人!”

霸佛心有所感,劍道就如禅武,世間信佛者衆,練武者亦衆,而能禅武雙修至大成者,萬中難有一人。

武林劍客猶如過江之鲫,不可計數,而窮盡心血,千錘百煉,修至出神入化,無劍勝有劍者唯極少數的掌門和諸門各派的長老主事而已。放眼武林那也是屈指可數的。在場當中,也唯有清源流華清徐,蒼山劍派的安氏夫婦,太玄的玄明真人,意氣盟劍豪溫灼甯,以及劍宗的各位峰主能臻此境。

“在無劍境之上,無上劍意的第四層,名為天劍境!”

霸佛聞言,也不禁對劍聖肅然起敬,秦逸城所達到的境界正是天劍境。

“心即為劍,劍即是心,心劍合一,心動則劍出,心靜則劍止,此為劍道之巅峰!當世能入此境者,唯我與洛師兄而已。”

話到此處,劍聖不由豪氣頓生。他數十載勤修苦練,終在四十歲時踏入天劍境,已是武林中的不世之才。霸佛雖是天下第一,劍道上的造詣卻還遠不如他。“天劍修到極緻,禦萬劍為己用,無堅不破,無法不克,戰無不勝,那就是被稱為劍道極緻的‘萬劍歸宗’!秦某與洛師兄窮盡心血也才堪堪踏入門徑,初通’萬劍歸宗’之奧妙。”

說到此處,他話鋒一轉,神情略有遺憾和惋惜,“然而正因領悟這萬劍歸宗的真髓,也讓我等開始意識到,這天劍境其實并非劍道之極,天劍之上還有更高的境界,‘萬劍歸宗’不過是初窺境界之藩籬,成此境者,能随時禦萬劍而用,心動而劍出,意到則劍至,崩山裂海,毀天滅地,縱千軍萬馬亦不能擋!這就是——禦劍境!”

“這是,傳說中劍仙才能達到的境界。”

這話一出,不異雷霆萬鈞。霸佛心中雖早有預料,還是為之大震,群雄更是震撼,内心翻湧起驚濤駭浪。

他們雖不清楚何為天劍,何為禦劍,但聽到“劍仙”二字,也知道這是超出“劍聖”的境界。

禦劍境是比天劍境更高一重的境界,那也就是說,風劍心在劍道的造詣已經超過當今劍法第一的劍聖秦逸城!

群雄不禁震動,暗暗驚歎。天衣風劍心竟能在生死之際勘破玄關,再進一層,當真不愧天縱之才,千年一人之譽!

秦逸城也因此,不由扼腕歎息:“如此的天才,若能為我所用,那真是正道之幸,天下之幸也。”

唯有洛清依因為她的活着感動落淚,腦海響起當初閻王書的卦辭,不住呢喃念道:“逢金受難,遇水而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風劍心這時忽将右手向後,五指張開。

霸佛劍聖見此,唯恐她再招來水流劍勢,哪敢疏忽大意?連忙擺出架勢,嚴陣以待。

果不其然,那劍池之水逆流卷向天衣,這次水流之中居然沖出一物,打旋徑直落入風劍心的手中。

那是一支通體幽黑,鏽迹斑斑的殘劍。

風劍心取過此物,随手向身後揮去。

驟聽轟然巨響,疑是九天雷霆震怒,霎時地動山搖。但見那天權峰試劍台的兩座劍碑突然被攔腰斬斷,發出轟隆隆巨響,倒塌進劍池中,驚起滔天駭浪,瞬間吞沒劍池外的三位高手,直向場外奔騰沖去,群雄不禁駭然失色。

等那股潮流散去,場中三人俱是無恙,忽來風雷震震,隐隐龍吟鳳嘯之聲,清輝照映,風劍心手中的那把劍卻已是天淵之别。

那把劍有三尺劍鋒,通體漆黑,劍身處銘刻着繁複的紋路。不知是紋路本來的顔色,還是因其殺戮太重,那些紋路呈現出血紅異色,鋒刃勝雪,寒氣淩霜,如有天地靈氣萦繞鋒芒之上,仿佛日月光華暗蘊劍魂其中。此劍既有劍中王者之厚重,兼具摧天神器之鋒芒。

此劍沉寂百年之久,終日受劍池洗煉,天雷淬化,今日被天衣血氣喚醒,受劍魂感召,最終應天衣而動,破萬劍始出,摧天神器再度現世江湖,在群雄面前顯現出其本來面目,這般驚世神器與之前殘損之相已是天壤之别。

風劍心執劍而立,劍池内外的殘劍壞劍不住震顫,仿佛山呼海嘯,猶如朝拜般。就連秦逸城手中的絕影劍也發出陣陣顫鳴,劍聖立刻就意識到風劍心手執之劍絕非凡品,那是絕不遜于毒劍絕影的神器。

然而更讓秦逸城感到驚駭的是,她不過是輕描淡寫的随手揮出一道劍氣,就能将劍池一分為二,甚至矗立劍池的巨石劍碑也被攔腰斬斷,這樣恐怖的威能,非傳說中的鬼神不能為也。

就算是他,或者是已經辭世的風息劍聖洛天河也絕計不能如此。

她在劍道上的造詣已經遠遠超越當世所有劍客,能與她相提并論者,或許就隻有四百年前的那位劍神。

不止絕影發出劍鳴,遠在百丈之外觀戰的群雄,他們的兵器都在發出不安的顫動,以刀劍為甚。群雄震驚駭然,待回過神來,想要強行按住兵器之時,震顫的刀劍突然紛紛出鞘,一時驚呼和铮鳴之聲絡繹不絕,漫天刀劍彙聚成流,全數疾馳着沖向場中的天衣。

就在群雄以為刀劍失控,風劍心就要死在萬劍穿心之下時,洛清依驚駭失聲,萬劍如雨,突然疾速墜落,插進天衣身前的地面之中。

萬劍俯首入地,猶若朝拜稱臣。

群雄驚歎,秦逸城心念電轉,駭然失色,忽然驚聲叫道:“那,那是劍伏?那把劍是劍伏!”

一劍出,萬劍伏。

霸佛聞言,不由神色驟變,群雄有知此劍之名者也是駭然疾呼。

百年前,滄海魔主傅澄宵在中原引發三道大戰,掀起腥風血雨,此人武功驚世駭俗,直殺的正道英雄膽寒,邪道群魔束手。

為擋這場劫難,正邪兩道毅然選擇聯手,将傅澄宵困死在七星頂上,鏖戰三天三夜,犧牲近百位強者的性命,最終才使這位不可一世的魔主真元耗盡,力竭而亡。

當時作為滄海群魔之主的象征,傅澄宵的佩劍,正是那把被尊為天下最霸道之劍的——

劍伏!

當中原武林向滄海展示傅澄宵的首級時,也因此招來滄海的滔天怒火和瘋狂報複,此舉将三道大戰的仇恨直接推至頂點。滄海盛怒之下,立刻以摧枯拉朽之勢對參與圍殺的諸門各派,不論正邪,一律格殺滅除!

這也導緻當時正邪兩道的巅峰勢力遭受到重創,甚至有些直接消逝在武林的歲月長河中。直到昆侖介入,三方罷戰之後,傅澄宵遺失的王劍劍伏才引起諸門各派的關注。

當時劍伏被認為是天下第一的神劍,甚至被冠以霸道之劍,或者王劍的稱譽,威名之盛,還在劍宗的風息和絕影之上。

皆因此劍一出,除刀劍俯首之外,其他兵刃也會受其影響,導緻武功招式不能盡其真義,使劍伏者則無往不利,所向披靡。

劍伏最後出現的地點就是劍宗的七星頂,自傅澄宵死後,此劍從此銷聲匿迹,不知其蹤。百年來,滄海一直試圖尋回此劍,甚至諸門各派對此也是趨之若鹜,意圖找到這把世間第一的神劍振興宗門,名揚當世,就連劍宗也早将七峰之地掘地三尺。可惜縱使群雄求之若狂,劍伏卻始終杳無音訊。

随着時間流逝,傳說黯淡,武林中人隻知風息絕影,而不識天悲劍伏。

秦逸城道:“想不到,王劍居然還有重現之日,更想不到的是,魔主傅澄宵竟然就将此劍藏在劍池的劍冢之中。‘藏葉于林’,确實是個好主意。”

其實劍宗也不是沒有找到劍伏的想法,卻萬萬沒想到此劍會藏在劍池之底。

一來,據說傅澄宵葬身在天樞峰,并沒有來過天權峰,故而搜索的重點都在天樞峰上,認為魔主在臨死前定然将劍伏抛落崖下;二來是這劍池之底就是劍冢,其中殘劍斷劍不計其數,想從其中尋到神兵不僅殊為不易,而且極其兇險。

秦逸城和逆浮屠面面相觑,臉色都陰沉凝重起來,直至此刻,天衣的存在已經讓他們感到真正的憂懼。

她居然能經三道天雷不死,更藉此突破到傳說中劍意的第五重境界,甚至就連沉寂百年的神兵劍伏也再次出世認主。今日發生的,匪夷所思的一切讓他們開始意識到,冥冥之中,某種不可阻擋的宿命已經開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