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隔着幾千年的時光罵了,泰勒摸摸鼻子,不知是該感到慶幸還是慚愧。薩拉查雖然留下了警告,卻并沒有解釋這個咒語到底如何危險,《感知魔力》又是想要“誘騙”讀者走出怎樣禁忌的一步。她往後又翻過幾頁,實驗記錄旁也有批注,但無論是實驗内容還是批注都使用了許多她不認識的古魔文術語。
她仔細研讀了第一個實驗,隻懂了個大概:使用最後一步的咒語後,巫師需要找到一個“完美的靈魂容器”來使“感知魔力”達到最完美的效果。作者認為理論上這樣的容器是存在的,但在他寫下這本書的時候,他還并沒有找到那個完美的容器。
第二個實驗嘗試了另一種容器,失敗,第三個同樣是新的嘗試,失敗,然後是第四個、第五個……書中一共收錄了二十一份實驗記錄,記下了二十一次失敗的嘗試。最後一次的實驗有些特殊,實驗記錄使用的語言簡明易懂,沒有高深的詞彙,也沒有出現古魔文,同時薩拉查沒有留下任何批注。
這個實驗報告就像是一個現代人寫的,泰勒這樣想着,仔細閱讀了一下最後這個試驗記錄。
————
經煉金術加工後普通物品對小片靈魂的承載能力
實驗者:伏地魔
實驗時間:1943年2月
理論背景:
魔力無處不在,然自然界中魔力大多具有“惰性”,須由靈魂操控方可施放力量。巫師的靈魂擁有操控魔力的能力,但“指令”必須通過軀體來傳遞。研究認為,這是由于在巫師的靈魂外有一層魔力屏障,該屏障阻止了靈魂和魔力的直接交互。這種屏障既是一種限制,也是一種保護。靈魂可以控制魔力的同時,魔力也可以影響靈魂,屏障限制了靈魂對魔力的操控能力,同時也保護靈魂免受魔力的異化。
軀體的存在類似于靈魂和魔力之間的緩沖帶,它可以弱化屏障的效果,為靈魂和魔力提供溝通的渠道,同時又确保魔力對靈魂的影響保持在足夠低的範圍。但這種“緩沖帶”的效率非常低下,大大削弱了靈魂可控制的魔力量。
在采用本書3-15頁所述步驟強行打破該屏障後,靈魂可越過軀體直接操控魔力,同時軀體也無法再通過調節屏障來控制魔力對靈魂的影響。于是靈魂在獲得極大魔法力量提升的同時,也要直面來自魔力的異化。舊的軀體作為效率低下的雙向通道已經無用,為了控制這種異化,靈魂需要抛棄舊的軀體,去尋找單向通道,即,允許靈魂力量的向外傳遞,同時阻攔魔力影響的向内滲透的通道,作為新的軀體(容器)。
然而人的靈魂隻有一個,每個人隻有一次尋找新容器的機會,選擇錯誤容器的代價太高。本實驗将嘗試通過分裂靈魂的方式增加試錯機會,每個靈魂碎片實驗一種容器。同時,為免浪費,實驗失敗可直接将錯誤的容器改制為魂器。
實驗用具:
……
————
很難形容泰勒看到這篇實驗記錄的署名時的感受,那是一種極大的震撼和恐懼,一股寒意自尾椎竄上頭頂,她幾乎發起抖來。她一目十行地掃過理論背景部分,在看到最後一段時心頭一跳,顫抖着手快速翻回第一個實驗,尋找标題下的署名,然後去看第二個、第三個……她此前以為整本書為同一人所寫,可現在才意識到,二十一個實驗,二十一個署名,每一個都不同。
這是一本接力寫成的書,讀者被前言吸引,讀者按照書中所說一步步執行,讀者在無知無覺的狀态下打破保護自身的魔力屏障,然後為了停止魔力對靈魂的異化,不得不踏上尋找新容器的道路。
而至今為止,沒有一個人成功找到了理論中那完美的容器。
除去寫下前言和步驟的第一名巫師外,在伏地魔之前有十九個失敗的實驗。十九個,至少十九個人因此喪命。
難怪,難怪薩拉查評價作者愚蠢而卑劣,難怪不完成書中步驟就看不到下一頁的内容。這本書就是一個喪心病狂的巫師的騙局,他自己找不到解法,就要留下一個陷阱,誘騙後人們跳進來繼續他的瘋狂研究。
泰勒出了一身冷汗,靠着書架緩緩坐到地上,隻差一點,隻差一個念頭,她就會成為那第二十二個實驗者。她把手搭上胸口,深深地吸氣,試圖安撫劇烈跳動的心髒,卻突然想起伏地魔徹底死亡時鄧布利多那語焉不詳的解釋。
“它從哈利的軀體中離開,前往新的住所……”
“或許他以為自己找到了最後一塊拼圖,卻沒注意到那是個赝品。”
哈利的隐形衣在伏地魔死亡那晚莫名消失,而後又出現在校長辦公室,泰勒曾懷疑那是鄧布利多提前進行了替換;鄧布利多暑假前曾多次向哈利強調這件隐形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鄧布利多曾故意在關押伏地魔靈魂的魔法陣旁和泰勒談論起死亡聖器,以及構成巫師的三個要素。
他當時怎麼說的?
“構成一個巫師的要素有三,魔力、軀體和靈魂。”
而死亡聖器恰好也是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