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大地漸漸回暖,連帶着空氣中都蘊藏着層層的生機與活力。“錦繡學堂”今日正式挂牌開張,勞累了一整個冬天的書生卻完全不覺疲憊——隻因他期待已久的這一天終于到來。他用了自己大半的積蓄采買了些對他來說算得上奢侈的桌椅,以一人之力搭起了一間學堂小屋。但他的積蓄和力氣隻夠他搭這麼一間屋子,而他在課室和卧房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自己沒有地方睡覺也沒有關系,幹脆就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反正再糟糕的環境他都待過,無論怎樣都還能生活下去。
彼時,他還滿心期待着這間屋子日後會擠滿求學者,在每一日的清晨回蕩着朗朗的讀書聲。每當他在休息時看着逐漸成型的屋子,總會幻想三五成群的孩子捧着書冊,興緻盎然地坐在他的面前。
為了這一天,為了這幅景象,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屋子搭成之後,書生在為數不多的信紙上寫下了介紹,帶着它們上街宣揚他新造的學堂。他在街上找了幾個互相打鬧的孩子,孩子們聽說學堂裡可以學到很多好玩的東西,頓時就來了興趣,當場便一口答應書生,不僅會幫着繼續散布消息,還會按照同書生約定的時間來學堂上課。書生臉上的喜悅抑制不住,他沒想到事情竟會發展地如此順利,這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帶着好心情,他又再接再厲地去街上找了些其他的孩子,孩子們裡有不少人仍在猶豫,但見同伴們都應下了,自己也便跟着含糊答應了。
很快便到了約定好的日子,日前開了個好頭,嘗到了甜果子,書生一大早就站在學堂門前迎接孩子們。昨日他将課室裡裡外外都清掃了一遍,拿着所剩無幾的積蓄同店家軟磨硬泡又重新多添置了一些長凳木桌。書生在腦海裡馳思遐想了一番,想着想着便自己笑了出來,日後的課室怕是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景象,他的内心被一種完全的充實感占據。
書生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太遠。
從早晨等到正午,又從正午等到傍晚,“錦繡學堂”前冷冷清清,唯有兩隻麻雀作伴,依依相偎不肯離去。書生拿了些米喂給麻雀,麻雀叽叽喳喳地吃完便揮揮翅膀飛走了。書生面露疲憊地坐在地上,他倚靠着學堂的門柱,愣神地盯着遠方。此刻他已經不想再去思考為何所有人都失約于他。他餓了、困了、也乏了,現在隻想蒙頭大睡一覺,将沉悶留在今日,明日再重新開始。
第二日醒來,書生打起精神,在街上又找到了那群答應過他的孩子。書生壓不住内心的疑惑,忍不住上前詢問原因。孩子們告訴他,是自己的娘親不願讓自己去學堂。書生這才想起自己的疏忽,忙解釋這來上學是不花錢的,就當是來玩,隻要坐下便好。孩子們聽了又搖頭,隻道娘親還說了,學那玩意兒做什麼,看那書生表面上文鄒鄒的什麼都會,實際上不也還是食不果腹嗎。有這般功夫,不如跟着其他伯伯學門手藝,總也不至于把自己給餓死。那群孩子嘻嘻哈哈地說着,隻管老老實實地将爹娘的話複述了出來。小孩子年紀小,不懂言辭忌諱,自然也不曉得看看眼前人的臉色。
而這些話傳到書生的耳朵裡卻是字字誅心。
原來鎮上的大家都是這麼看他的啊,那些平日裡的友善模樣......竟......竟都是裝出來的......
書生傻傻地愣在路中間,那些帶着孩子路過的大人們一看見他那模樣就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裡,低下頭快速繞了過去。而與此同時,“書生開了個學堂,要孩子們玩物喪志,帶壞孩子們,簡直是收了錢還不幹好事”的消息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傳到了鎮上每個人的耳朵裡,每個人都唯恐避之不及。
但書生心裡仍舊抱有希望,第二天、第三天......他依然每天上街尋找那些願意來自己這裡玩樂的孩子,甚至研讀了些從前未曾翻閱過的話本,想以此來吸引他們的注意。但即使孩子們露出了渴望的表情,這種念頭也會馬上被自己的爹娘扼殺。久而久之,孩子們都被禁了足,街邊少了一片清脆稚嫩的歡笑聲也很難再看到小孩子嬉戲打鬧了。
書生待在“錦繡學堂”裡沉悶了一段時間,在最初的幾天裡,還是有些好心的百姓前來勸導書生,讓他另尋他路,沒必要執着于開這麼個無用的學堂,話裡話外都透着輕視和偏見。然而不管百姓們怎麼說,書生仍固執得捂住雙耳,不聽勸說,後來更是把那些假意的“好心人”們直接給趕了出去。
至此,在“百無一用”的形容上,書生又得了個“頑固不化”的美名。
百姓們不再踏入學堂之後,書生餓着肚子守了好幾日,直到有一日,他終于堅持不住想要出去尋些吃食墊墊肚子,突然就出現了“幻覺”。
書生在院子裡養了些羊,但這些羊并不是拿來宰殺的,純屬是因為書生自己比較喜歡,才将其圈養起來,好生對待。剛到這個鎮的時候,他在路邊救下了兩頭傷了腳的小羊羔,因覺得它們可憐,便一直帶着它們,現在也成為了重要的家庭一員。書生在佯蘋鎮已經待了好些年了,兩隻羊很快就變成了很多隻羊,最後組成了足足有二十五隻羊的羊群,但書生從來沒有過要出售它們以換取金錢的想法,看上去也完全不在乎羊身上那滿身的肥肉。這些羊安逸地生活在書生不大的院子裡,一個人、一群羊,成為了最和諧的鄰居。
而讓書生差點驚掉下巴的一幕就發生在這些羊的身上,不知是否是餓暈了的緣故,書生開門的一瞬間,那些羊也齊齊回頭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