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生意怎麼那麼好?我好生羨慕啊!”
看着三人吃得滿頭大汗,婦人終于忍不住道。
趙知暖擦擦汗,擡頭看看眼前的兩人。
婦人一身粗布衣,皮膚粗糙,發髻有些淩亂。
可是即便如此,她眼中也隻有單純的羨慕之色。
身邊的小女孩十一二歲的模樣,眼睛又大又亮,隻是怯生生的不太愛說話。
“天氣那麼熱,涼快的吃食自然賣得好!”趙知暖看了看手中熱氣騰騰的馄饨。
“姐姐這馄饨皮兒薄餡大,味道鮮美,隻是熱馄饨不适合在這樣的天氣食用!”
一番話讓孫雨愣住了:“馄饨不是熱的,難道還能是涼的?”
“當然了,馄饨煮完,用涼水過一遍,再依口味加入醬油、醋等佐料,吃着别有一番風味。”
“這叫做涼拌馄饨,姐姐不妨試一試。”
“哈哈!我都三十了,哪裡是什麼姐姐?你就叫我孫嬸子吧。”
孫雨又想到剛才趙知暖所說,有些不好意思,“你把這主意告訴了我,也不怕我搶你生意?”
“有的人愛吃面,有的人愛吃馄饨,根本就是兩種吃食,這算什麼搶生意?”趙知暖無所謂道。
“以後我們相鄰做生意,還要彼此照應才是。”
孫雨這才釋然笑道:“那是當然,你們今天這幾碗馄饨就不用給錢了,算嬸子請了。”
“這怎麼行?”趙知暖推脫道,“剛才那主意我就是随口一說,也沒費什麼事兒!”
這一碗馄饨賣十文錢,就算是成本怎麼也得四五文,三碗就是十幾文錢。
這個便宜他們可不賺。
勸了半天,孫雨才将銅闆收下。
閑聊之間得知趙知暖他們是從桃花村而來,皺眉:“我家住在離縣城不遠的竹園村,每日推着推車運這些東西還要費不少力氣呢!”
“你們三個小小年紀的,這麼遠的路怎麼走過來的?”
“趁着清晨涼爽時候早些出門,也能在日頭大之前趕到城裡的!”趙知暖偷偷卷了卷腳趾。
隻是為了趕路走得快些,腳底疼得厲害。
“唉!家中沒個大人還是太辛苦了些!”孫雨歎氣,“不如再賣上幾日,等有了本錢,去大集上買頭驢子回來,每日坐驢車趕路,也能省些力氣!”
驢車?
“嬸子可知一頭驢多少價?”
孫雨這來了興緻:“我也曾想買頭牲口幫我運這些東西,可惜手頭一直不寬裕,家裡還有老人要吃藥看病,便沒舍得買。”
“上個月去大集上問過,一頭驢市價不過二兩銀子,一頭騾子卻要五兩以上,馬匹更是從二十兩到上百兩不等,那就不是我們能買的起的了。”
“就驢和騾子來說,騾子雖然更有耐力,拉的東西也更多,可是根據我們目前所需,驢車就足夠了。”
趙知暖聽了這話動了心思。
隻是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後,笑道:“多謝嬸子提醒,我還是先将攤子擺上幾日,再想驢車的事兒吧!”
告别了孫雨,趙知暖又去買了二十斤面粉,十斤綠豆,調料若幹。
長平不解:“姐姐,這綠豆要用來做什麼啊?”
“我想做綠豆涼粉,看看有人喜歡吃不!這綠豆才兩文一斤,一斤泡開後起碼能做出兩三斤的涼粉。”
“若是按一碗盛五兩涼粉計算,最多能分出六碗,一碗的成本甚至隻有半文錢,咱們也賣三文錢,那賺得不就能更多些麼?”
“等攢下二兩多銀子,咱們就去大集上買驢子回來,這樣來縣城也就不用費時費力了!”
一聽到姐姐準備要買驢車,兄妹兩個也高興起來。
去縣城的路若隻是徒步行走,也不覺得太遠。
可若是再推着車,又着急趕路,就有些費力了!
*
第二日,南市場某個檔口前早早就圍了一圈人。
頭一次路過的人都十分好奇。
“這攤兒還沒出呢,你們怎麼就排着了?”
“嗨!一看你昨兒就是沒來這兒吧?這家賣的叫涼皮兒,吃起來爽滑清涼,這麼大熱的天吃上一碗簡直就是快活似神仙!”
“涼皮兒?以前從來沒聽過,我也排着嘗嘗。”
說話間,就見一個小姑娘帶着兩個娃娃推着推車而來,又麻利地将攤子支好。
“讓各位久等啦!”趙知暖抱拳道。
說着便打開面前的棉被,揭開盆蓋。
露出一大塊淺綠色光滑的圓碗形物體。
“呦!今兒姑娘做了新吃食?”說話的還是昨天的董先生,他今兒排在了第一個。
“這個又是什麼?”
“這是用綠豆做的涼粉兒,口感比昨日的涼皮兒更加清涼爽滑,先生要不要嘗嘗?”
“好!給我來一碗,還有昨兒的涼皮兒,也來一碗給我帶走!”
隻見趙知暖切下一塊彈滑的涼粉,快速切成條,放入他喜歡的佐料。
“才一次,你竟然記得我的口味?”董先生接過涼粉兒驚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