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方,趙知暖敲了敲開着的院門。
不一會兒,劉蓮香出了房門,見是趙知暖他們立刻笑着迎了出來。
“是暖丫頭來了!快進來快進來!”
趙知暖往院子裡瞅了一圈,又盯着院子裡各個房門看了半天,見謝庭墨沒有出來,這才松了一口氣。
今日白天的事情讓她有些愧疚,可若是現在又與謝庭墨碰面,她為了保持與他的距離又說不出道歉的話,還是不見為好。
“伯母,我們就不進去了,一會兒天黑還要回家給爹娘上香燒紙呢!”趙知暖笑道。
“今日謝大哥來我家中送螃蟹,我就做了蟹黃包出來,還有這月餅,也是咱們店裡做的。”
“您幫我多謝勇兒和謝大哥。”
劉蓮香聽了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你這孩子有心了。”
她接過月餅和包子,又回屋拿了幾件厚衣裳:“這中秋一過,天就漸冷了。”
“這是我給你們三個做的,進來試試合不合身,要是有大小不合适的地方我再改一改。”
趙知暖三人拗不過,隻好找了屋子各自試了衣裳,沒想到穿着都十分合适。
他們穿着那衣裳,覺得心裡都暖和了。
趙知暖抱了抱劉蓮香:“多謝伯母,伯母的手藝真好,沒給我們量尺寸做出來的衣裳都這樣好。”
“嗨,我這手藝隻是一般。”劉蓮香憐愛地摸了摸趙知暖的發髻,“這一家子的衣裳都是我做的,做得多了光是看一眼身形,就能大概知道要做多大的衣裳了。”
“趙老弟、钰妹妹都不在了,你們三個孩子又忙着店裡的生意,這增減衣裳什麼的許是顧不過來。”
“不過你放心,以後我有時間就給你們做衣裳,肯定不能讓你們凍着熱着。”
聽了這話趙知暖感動之餘又覺得心中酸澀。
從古至今女人都被要求背負上照顧家庭的重任,除非有錢請人幹活兒,否則就是操勞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得到認可。
這更加堅定了她專心搞錢的決心。
“伯母,咱們店生意目前來看還不錯,您就等着分紅銀子拿到手,以後做衣裳做被子這種費眼睛花時間的事兒就花錢找人做。”
“您有時間歇歇多好!”
“好,好!那以後伯母的好日子就仰仗着我們暖丫頭了!”劉蓮香抹了抹眼角。
*
今年的中秋夜,趙知暖三人守着爹娘的牌位過得傷感無比。
以至第二天天還沒亮,趙家的燈就亮了。
趙知暖将昨日剩的蟹黃包上鍋熱了熱,又熬了些小米粥與長平、知雲吃了。
接上狗蛋,這才趕着小白往城裡去。
秋日清晨的風帶着絲絲涼意吹在趙知暖臉上,她想起劉蓮香的話,感歎道:“天越來越冷,再過一陣子就可以吃火鍋了。”
"火鍋?”長平、知雲、狗蛋皆是一愣,“姐姐,這火鍋又是什麼?”
趙知暖也是一愣,比劃了一下鍋子的樣子:“隻用清湯鍋底就可,将切得薄如紙的各種肉片在翻滾的湯中一涮,幾息之間就能變熟。”
“然後将肉片放在麻醬碟裡這麼一裹,那滋味又鮮香又醇厚。”
她看了看三個孩子亮晶晶的眼神,繼續描繪:“除了這肉片,還可以涮魚丸、蝦滑、肉圓子。”
“若是膩了,就來點菜蔬,雞毛菜、茼蒿菜、油麥菜這種葉子菜最是适合,香菇、平菇、金針菇各色菌子也不錯。”
“等天再冷一些,将老豆腐切成塊兒放在外面凍一晚上,成了凍豆腐下鍋涮更是浸滿鮮香的汁水,咬上一口湯汁便會在唇齒間流淌。”
長平三人簡直聽入了迷,好似現在已經吃上了這熱騰騰的火鍋,被秋風吹涼的身體也溫暖起來。
回了暖食記,趙知暖立刻開始在紙上畫火鍋的樣子。
若是将鍋子沉入桌子裡,所有桌子得重新定做不說,還容易引發火災。
索性畫了銅火鍋的樣式,這樣炭是在火筒中燃燒,更安全不說,也不用重新換桌子,不耽誤店裡的生意。
找了工匠鋪子制作好二十幾口銅鍋子,已經快到九月了。
此時天氣漸冷,螃蟹已經抓不到。
暖食記從中秋節過後爆火的蟹黃湯包都改成了鮮肉湯包,而且每日限量,來晚了就吃不着了。
因為趙知暖将心思都放在搗鼓火鍋上。
她決定隻出一道用大骨頭熬煮出的清湯湯底,将功夫放在各色蘸料上。
麻醬碟是肯定不能少的,為了顧及更多顧客的口味。
花椒油和香油調成偏辣的油碟。
醬油醋加糖、姜汁制成蘸魚蝦的姜汁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