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男子見遮掩不住,隻好将曹老爺請到一邊,小聲說了實情:“老爺,其實我們雖然也制出了銅鍋子,可也許是還沒有摸清使用的訣竅,經常會出現裡面客人吃了沒多久,炭火就熄滅的情況。”
“就算繼續加炭,也維持不了多久。”
“而且那些蘸料,咱們研究出的種類也有限....”
“混賬!你是怎麼辦事的?既然要賣,就将這銅鍋子研究透了再往外賣,現在搞成這樣怎麼收場?”
曹老闆對着瘦小男子低吼着,根本不提當初銅鍋子才拿回來,是自己
急吼吼地在酒樓推出了銅火鍋,根本沒給下人研究的時間。
瘦小男子又擦了擦汗,弓着腰賠罪:“老爺息怒,小的知道錯了,小的這就找人将這東西弄明白了,再多制出一些蘸醬來。”
曹老闆瞪了他一眼,然後轉身堆着笑對衆食客道:“今日之事是本店的不是,這頓吃鍋子的銀子本店都免了,還希望各位能幫本店多多美言啊!”
一席話稍稍平息了衆人的埋怨之聲。
不過大多數點了銅火鍋的食客還是撂下碗筷直接拍拍屁.股走人,又将曹老闆氣得夠嗆。
“今日這些鍋子的損失從你的月銀裡扣!”他對瘦小男子撂下一句話,便拂袖而去。
瘦小男子沒敢說什麼,恭送曹老闆離去後,才直起了腰,眼中滿是怨毒之色。
甯安城中雖然有許多食肆飯館陸續推出了銅火鍋,可味道、湯底和蘸碟的種類遠遠比不上暖食記。
更何況食客流量有些減少後,趙知暖及時推出了會員制。
趙知暖暫時不準備采取那種存三百送三十的預存方式。
倒不是甯安城沒有有錢人。
一來這種方式是開天辟地頭一份兒,再有錢的人也不一定會願意将十幾上百兩的銀子存在一家食肆中。
二來現在沒有電腦,記錄餘額起來十分繁瑣,容易出錯。
店裡人手本來就緊張,她就不要徒增工作量了。
還是怎麼簡單怎麼來。
這日,趙知暖趁着收完菜往回走的功夫,拐道去了大集。
“徐叔,最近生意怎麼樣?”趙知暖找到了第一次買桌椅的攤子,笑着問道。
“原來是趙姑娘!”徐叔笑得見牙不見眼,“托你的福,最近生意不錯。”
暖食記的月餅禮盒也是在徐叔這裡訂的,不但讓他大賺一筆,還讓幫忙編禮盒的村民們也賺了些。
整個村子都說徐叔這是遇到财神爺了。
“趙姑娘今兒怎麼有空過來了?”徐叔眼睛亮晶晶的,滿懷期待看着趙知暖。
“過來當然是又要麻煩徐叔了,這回要的東西簡單,幫我做三指寬、中指那麼長的竹牌就可。”
徐叔想了想,轉身從一堆竹制品裡翻出一個小牌牌挂件:“趙姑娘,你看看是不是類似這樣的?”
趙知暖拿過來一看,隻見那竹牌通體光滑,上面還刻着“平安”的字樣。
“咱們鄉下人沒有銀子買金的玉的,我就想着用竹子做成平安牌,或許能有人買。”
“徐叔這字刻得不錯。”趙知暖由衷誇道,“可比我寫的好多了。”
“哪有哪有,我左右不過就會寫幾個字。”
趙知暖點點頭:“那我就要這種牌子了,不知這牌子價格如何?我想在上面分别刻福祿壽喜财這五個字可以嗎?”
“沒問題。”徐叔點點頭又道,“這竹牌單賣是一文錢一塊,趙姑娘你若是要,我也不掙錢,就給你一文錢三塊如何?”
“行,成交。”趙知暖點點頭。
“福祿壽喜财的牌子先分别要五、二十、兩百、兩千、一萬,一共是一萬兩千兩百二十五,其中财字牌越多越好,最晚十天後需要。”趙知暖盤算了一下。
徐叔皺了皺眉,然後咬咬牙:“行!這可比那禮盒好做多了,一萬兩千多就一萬兩千多!”
“趙姑娘你放心,我這就回去讓鄉親們幫忙,十天後你來村子,我保證保質保量給你。”
“徐哥辛苦了,這是定金,您先收好。”趙知暖笑眯眯的拿了一個碎銀子遞給他。
趙知暖之所以要定那麼多竹牌子,是因為想起了以前每年集五福的情景。
雖然最後得的紅包一年比一年少,可一分錢也是愛啊!
将積分制度變成集福卡,也别有一番樂趣。
*
今日來暖食記的食客在櫃台點餐的時候,都被櫃台裡牆上挂着的竹牌吸引了。
“這牌子看着還挺吉利,怎麼賣啊?”
一食客指着刻着金色“福”字的竹牌子,好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