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信息得到的過于突然,關月堯的腦子“宕機”了。
*
“阿堯……阿堯 ……”
正出神之際,關月堯感覺自己的身子被人捅了捅,她略略回過神來,有些迷糊地看向身旁地霍去病。
少年正略帶焦急之色的看着她:“陛下正問你話呢,你知道始皇為何要修築長城嗎?”
霍去病自認為自己說得十分小聲,行事也頗為隐秘。可如今偌大的殿中除卻那些充當背景闆的侍從外,就隻有他們三人。
劉徹又怎會不将兩人的想小動作,一一看在眼中。
“是為了攔匈奴人的馬。”這時,劉徹聽到回過神來的關月堯如是說道。
居然答對了……
對于關月堯的身世,劉徹越發好奇了起來。習武、識字、看輿圖,這每一件,都不是尋常百姓能夠接觸到的。
這個名叫關月堯的少年,絕不簡單。劉徹此時在心中,對面前的少年有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他與後世同樣有資格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一樣,有着天下英才盡入我彀矣的豪情壯志,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助他完成宏圖霸業的人。
而既然他的心中對于關月堯已經下了這般的判斷,劉徹便決定好好延攬與栽培這個可造之材。他看着案邊坐着的兩小兒,笑容越發和藹了起來。
“好了好了,朕時間寶貴,我們言歸正傳。”
位高權重的“劉老師”發了話,霍去病心中再是不屑,也終于還是乖乖閉了嘴,收斂了心思,認真聽講起來。
說起來,劉徹登基十年,子息依舊單薄,之于皇位穩固而言最重要的皇子更是一個也沒有。在焦急之于,他便在霍去病的身上過着教導兒子的幹瘾。
加之又不必他将來繼承大統,許多可以縱容之事,他便可勁的縱容着。
這樣由皇帝親自教授兵法的優待,縱觀古今,隻怕也再難尋出第三個。
因為一心想要與北地的匈奴一較高下,對于兵法,劉徹也是花了大功夫琢磨的。如今同兩個少年說起來,也能算得上是頭頭是道,條理分明。
霍去病雖一開始并不以為意,漸漸的竟也聽得入了迷。
劉徹講課,并不像許多的夫子那般,隻是照本宣科似地宣講。他常常會在講解時,引用那些春秋戰國乃至楚漢之争時的經典戰役作為例子。
又或者,他會在那張輿圖上,模拟兩軍對峙作為演示。
劉徹為一軍,而霍去病與關月堯作為另一軍。雙方各據一方,做着戰術的推演。
當然,初涉此道,兩名少年的用兵和想法依舊十分稚嫩,顧慮也并不周全。很快便在劉徹老練和嚴厲的行軍之下,潰不成軍。
在這一次的交鋒之中,兩個人第一次體會到一個思想成熟的将領,在軍隊中,在戰争裡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
原來身為将領,并不是隻要勇武過人,敢先登奪旗,斬敵軍将領就可以的。原來有勇而無謀,隻是匹夫之勇,有勇有謀,才是為将之道。
何時行軍,如何統軍,如何判斷地形……原來行軍打仗還有這樣多的門道。
不僅僅是霍去病,就連關月堯也被這有趣的推演挑起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熱情。
興趣向來是最好的老師,此時的關月堯,她低着頭開始認真的與霍去病讨論起了今天劉徹所說的那些兵書上地内容。
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比比劃劃。
劉徹不再說話,隻是在一旁靜靜聽着兩個少年複盤着剛才的推演,總結着兩人戰術上地缺失。雖然思想依舊稍顯稚嫩,讓聽者不由得會心一笑。
兩人的行軍與作戰方式看起來都頗為勇猛激進,也不知要一支怎麼樣的虎狼之師才能跟得上兩人這樣的行軍風格。
不過真是令人期待啊,這兩名尚且還在成長中的小将,将來會為大漢帶來怎樣的戰果呢?
坐在上首的劉徹,在心中不無期待的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