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書院。
這是朔安縣有名的書院,周圍不少村縣的學子都來此求學。
爾雅書院依山而建,書院坐落在半山腰,除卻書院圍起來讀書的學堂,整個後山還栽種了不少農作物。
農忙時節,學院的學子也是要挽起袖子下地幹活的。
是勞逸結合,也是教書先生教給學子們的不忘初心。
不要把考科舉做大官當做脫離自己貧瘠家鄉的唯一目标,而是要知道,在成為大官以後,體諒百姓,為百姓做實事兒,而不是成為一個魚肉百姓的貪官。
沈虞順着石階向上爬,十月底的天氣也不覺得熱,隻是沈虞身子骨有些弱,趴了一會兒,便覺得有些累。
這些時日學院都是正常上課,今日一早就來參加早讀,隻有自己因為前幾日發生的事情而請假,現在錯過了早讀,所以此時路上隻有沈虞一人。
這停歇的片刻,她回首望了望山間風景。
果真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未來幾年,可能自己都要在這裡求學了。
進去書院,已經能聽見朗朗讀書聲。
爾雅書院采取的也是分班制,有甲乙丙丁四種班。
不過并不是像後世一樣按照年齡大小來分班,而是以不同水平來分班。
有些人年紀輕輕,可能早已考中秀才舉人,進入甲班或者乙班;而不乏有人白發蒼蒼,還沒考過童生試,還和一群稚子一起待在丙班甚至丁班。
爾雅書院四種水平的班,甲班隻有一個,且人數最少,但是水平最高。
甲班的學子都是已經考過八月的鄉試,成為舉人了,所以自然是最好的。
而鄉試過後就是會試,參加會試一般都不會在當地的州府考,都是要入京參加,每三年在春天舉行,是以又稱為春闱。
現在爾雅書院已經考中舉人的學子,都已經早早出發入京了,所以甲班現在都是空着的。
乙班被分成了兩個,是屬于已經考過童生試,成為秀才,備考鄉試的學子。
而沈虞現在所在的丙班,是還沒有考過童生試,屬于備考的班級。
爾雅書院遠近聞名,學子衆多,就算入學有考試,考試還不簡單,但還是錄取了不少人。
一個班自然裝不下,所以有五個班。
丙班有丙一班丙二班……
雖然同樣是丙班,但是能力水平也是有差異的。
守孝期間沒有上學,但是沈辭也沒有偷懶,每日都在讀書,孝期結束,沈辭入學,他沒有辜負沈父的期望,學習名列前茅,被分在了丙一班。
隻是現在稍微苦了沈虞,她不太敢确定現在的能力,能不能保住自己繼續留在丙一班。
丁班就最簡單了,屬于啟蒙班,學的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
沈虞向看門的老者說明情況,進入書院,找到自己所在的丙班。
站在門口的那一刻,沈虞感覺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遲到了在門口喊報告的樣子。
“學生沈辭拜見夫子。”
朗朗的讀書聲緩緩停下,班級裡學子的目光紛紛投過來。
他們看向站在門口,穿着院服,額頭還貼着紗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