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沉醉的黃絲絹 > 第12章 第十一章

第12章 第十一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十一章

入學報到那一天,倪家是舉家出動,提着行李用具,陪伴潇儒上學校報到。從倪家到學校,隻要稍走些路就有公交車直達,其實也挺方便的。再說一個星期就能回家一次。要是遇上什麼事情,隻要告個假,也可随時回家。可他媽媽還是有些不放心,雖說兒子已長這麼大,可還從沒一個人在外面呆過。因而凡能想到的用品,都替他備好帶上,還千叮咛萬囑咐的,生怕兒子有什麼不便。

省中醫大座落在早先規劃的文教區内。這裡散布着二十幾所學校。這個區域原本還要大許多,因為一場大的政治運動而被迫停建,被定格在現在這個規模上。當國家決定恢複高考時,許多學校壓根還沒這個準備。為了迎接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新生,省中醫大在倉促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原先的設施已閑置多年,不但陳舊簡陋,還破損嚴重。學校禮堂都快成雀鳥的天堂,橫梁上築有不少雀屋。因而校方對那些教學設施都作了較大的,但也是最基本的維修,這樣才勉強可用。

倪潇儒被分在一間十二個人合住的寝室裡。寝室的牆壁倒是很白,看那樣子是剛用石灰水刷過。不過,這牆壁是不能靠也不能碰的,因為那石灰是碰啥就沾啥。地闆上打滿了鐵皮補丁,走起路來咯吱作響,甚至讓人有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沾在地闆上、床架上的石灰都還未清除幹淨,但新生已報到入住,可見此前維修工作的倉促與緊迫。這一整天都匆忙紛亂,大家都在忙着擺放用具,擦抹床鋪,辦理手續。不斷的在總務室,盥洗室和寝室之間來回地奔走。

倪潇儒對這個區域是很熟的,因為念書的初中和高中都在這區域裡。他初中和高中是在工大附中念的,和中醫大僅一河之隔。中醫大的斜對門是師範中專,兩校隔路相望。不過師範中專一年後才開始招頭一批新生。

在念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倪潇儒常和一幫同學溜進附近那幾所學校裡去玩耍。遇上星期天或寒暑假時,自己的學校規定是不能進去的。因而倪潇儒便和幾個同學就想法子溜進附近那幾所學校去玩耍。中醫大和斜對門那所師範中專是常去光顧的地方。相比之下對門師範中專似乎要光顧得更多一些。因為那門衛大伯腿腳有些不便,人也和善,溜進去容易些。再說裡面地方大,又特别好玩。因為鮮有人打理,若大一個校園,滿地綠草,又厚又密。綠樹依河,翠柳夾岸,遠眺就像翠綠的垂簾。倪潇儒和一幫同學進去後,盡情的追逐玩耍。什麼打球啊、捉蛐蛐啊…要不就去小河邊濯足清流,或是編柳環打水漂,累了就一個“大”字躺在松軟的草地上。想到這裡,倪潇儒不禁在心裡感慨道:“那時多麼的惬意啊!無憂無慮,隻知道好玩。不過那時就連做夢都未曾想到,以後居然會到這裡念大學。”

倪潇儒的大學生涯就在這匆忙紛亂中開始。學業雖說緊張,但也不算很繁重。他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求知的欲望非常強烈。再則他天資敏達,語文功底紮實,理解力強,悟性又好,因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為班上同學所羨慕。

自進大學起,倪潇儒已少有時間看那些專業以外的書了,他要全力以赴,先完成學業。在求學的過程中,使他對中醫藥這門學科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和認同。他已深深地喜歡上這門學科。他把“學海無邊,勤奮作舟。”和“甯靜以緻遠,淡泊以明志。”的條幅挂在床頭,用以自勉。夢想着能把爺爺的獨門醫技重新發掘出來,夢想着日後能成為一名醫術精湛的醫生,就像他爺爺那樣祛病消疴,濟世救人。他非常留意那些與中醫中藥相關的訊息,開始着力收集民間偏方。他佩服他爸爸的眼力和判斷,幫他作出了這個選擇。以前他獨好文史傳記之類的書,現在他有點“移情别戀”,他把先前看文史書的那些時間和那份熱情都投入到中醫藥這些專業書中。

每日傍晚,倪潇儒總會和一幫同學在校園徜徉,或是去打球,有時也會到校門口踯躅一會。傍晚時分,校門口是最熱鬧的地方。幾家小店,總是熙熙攘攘,擠滿了人,打個公用電話得排隊等候。倪潇儒家住得近,因而不需購買那些日常用品,也不用打什麼電話。他一般不去湊這份熱鬧,隻是站得遠遠地、漫無目的四處看看,至于在看什麼?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此時如門衛在,他便會上前和門衛閑聊一會。門衛居然還不曾換過,仍是先前他念高中時的那位。就在報到那天,倪潇儒就一眼認了出來。因為那門衛曾多次呵斥過他,還橫着豎着地阻攔過他。有一次遇上那門衛發飙較勁,竟氣喘籲籲地追進校園,硬是把他給拽出校門。不過現在那門衛絕認不出眼前這位文質彬彬的青年,就是幾年前年那位老讓自己費力耗神的小淘氣。

念高中時,倪潇儒個子長得高高地,成績又優秀,無形間使他在同學中成了頭目式人物,頗有登高一呼應者無數的号召力。閑暇時,倪潇儒常和一幫同學去附近的校園玩耍。雖說隻是一群半大不小的男孩,但卻機靈,還鬼主意多。他們會變着法子,晃過門衛,一個不拉地溜進校園。那些個門衛雖都克盡職守,生怕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内出現什麼失誤,可遇着這群淘氣又調皮的男孩子也就沒辄了。他們眨眼的功夫就能溜進校門,等門衛追進校園,他們就呼啦一下四處逃散,常常演變成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把那門衛弄送得又氣又急卻又無計可施,隻能站在那裡幹瞪眼。同學們那個開心啊…!個個笑得彎腰彎到頭皮碰地為止。兩人說起這些事都不由得都要大笑一陣。

倪潇儒不等那幫同學盡興歸來,就顧自回寝室看書或上圖書館自修。這時人少清靜,正是看書的好時光。過會兒人多了,那就看不安穩了,因為同學們非纏着他一起閑聊清談不可!倪潇儒生性随和,不願違忤衆願,掃大家的興,但也不願老讓人覺得自己特别愛看書的樣子,不過他把握得很有分寸,雖“和其光,同其塵。老子”但和而不群。每晚必定要看到半夜。熄燈以後便用手電在被窩裡看。

周未回家那是最惬意的了,媽媽必定做好他喜歡的飯菜等他。倪潇儒除了打理個人事務外,根本不用做什麼事,所以空閑的時間很多,這正好用來看書。這段時間裡,父子倆的交流也特别多,而且特别融洽,圍繞中醫這個話題常常探讨個不停。不過多半是由父親挑起話題,兒子潇儒則盡其所能的講解。兒子雖無行醫經曆,但念的畢竟是中醫大,相關的書籍資料看得多,思維活躍且邏輯性強,因而他的講解總挾着新穎的觀點和系統的理論,讓人耳目一新。他還常把醫書和筆記本拿出來,以求講解的可靠和準确。父親倪齊安聽得不斷地點頭稱是。父子倆常常這般深入地探讨,一拍一和,特别投機。父親倪齊安一邊靜聽着兒子的講話,一邊則在結合自己行醫用藥所積累的經驗,作着的思考。倪齊安覺得通過這種探讨和提問,使自己尋常的行醫用藥有了一種理論的升華,屢有所獲,每每受益。以前用藥,倪齊安隻會機械地依着方子照搬照用。隻知道可以用這個藥,至于為什麼可以用這個藥,那就不得而知了。雖然這許多年來,從未出過什麼亂子,隻是同樣的病症,同樣的用藥,療效卻大不一樣。有的兩天就可痊愈,有的一個星期才稍起色,這事一直困擾着他。他知道這是個體差異的緣由,應将藥的配伍和用量作些調整。可自己底氣不足喲!對于這些藥,他是增一分擔心,減一分又怕失效,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他隻能告慰自己:“安全用藥最重要,至于那療效隻能靠後再說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嘛!”

現在好了,這種狀況正在俏俏地,但迅速地起着變化。現在用起藥來,他總覺着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持自己,指引着自己,這就是兒子潇儒所講解的那些中醫藥理論。三個月前,倪齊安在給那位村婦的診療中,已作了大膽嘗試,效果非常好。療效提高了,時間縮短了,用藥量反而減少了!這次嘗試成了他的破冰之旅,現在用起藥來,他是底氣十足,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因而他現在對兒子是十分地贊許和滿意。他在心裡自忖道:“照這光景下去,兒子将來定然會有一番作為。”

倪潇儒每次回家,倪家喬梓便少不得要執經問難,談論醫道。一說起這個話題就會沒完沒了,沒了時間概念。要是沒人催促,說不定會來個徹夜長談呢!他媽媽看着這情景雖滿心喜悅,可又心疼着兒子,看看時候不早了就催促父子倆好休息了!可三番五次的催促,這父子倆卻仍是無動于衷,絲毫沒有罷休的意思。這時他媽媽總會生氣的,她會走過來又拉又拽,直把丈夫推進卧室為止,一邊還責怪丈夫道:“兒子難得回家來,你就問個沒完,你還讓不讓他休息了?有話明天就不能說啦?”

倪齊安雖意猶未盡,卻也無奈,隻能順從地說:“好啦…好啦…聽你的總行了吧?”一邊還要回過頭,叮咛兒子道:“明天再把那幾點給我說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