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荷包滿滿 > 第37章 第 37 章

第37章 第 37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想賺錢,就得去大城市,畢竟那裡的機會多、視野廣,大衆對待新事物的理解與接受會更容易一點。想安逸,就選擇去小城市,至少那裡的欲望少、消費低,大家對于自身或環境的期望相對弱一些。無論怎麼選,薪酬永遠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是工作強度。我們總說付出與收獲要成正比,這顯然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但兩者也不能有着過于離譜的差别。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包容,小地方有小地方的閑适。選來選去,手裡頭必須得有點錢傍身。每月一千八百塊的工資,非要去買一杯二十塊錢的奶茶,這如果不掂量掂量,那可真算是花錢如流水。反過來,每月一萬八千塊的工資,偏要選擇一杯不足兩位數的飲品,或許就會被人評定為節儉。

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随着年齡的增長,除了考慮工資的多少,還得想想工作本身的問題,比如時間、強度,能否讓自己提前過上退休生活。說到退休生活,不一定指的就是年齡大、每月領取退休金,而是說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可以實現自己預期的财務自由。也就是大家常常慨歎的有錢有時間。

有時想想,上班的成本大過躺平的成品。

比如說——顧清英的一天。

去圖書館的直達公交車,是帶有空調的六零五路,來回就要四元,如果圖快改換地鐵,那來回就得十元;早餐控制在五元,偶爾會因一根油條的重量增加早餐成本,或許是六元;午飯由茅珠提供,如果自己買,差不多是十一元,這可是最低消費;偶爾嘴巴也會饞,但已經省掉了即食零食,換成了一元錢的棒棒糖。目前來看,顧清英一天花十元就行了,一個月有二十四天不在家,她每個月的固定消費差不多要在二百五十元左右。

她覺得自己就是個二百五!

聽起來這都是必要消費,還不錯。但她是一個失業者,是一個隻有出賬沒有進賬的失業者。

捉襟見肘的日子裡,還在死要面子活受罪。

茅珠端坐在旁,一門心思撲在教參上。顧清英左胳膊肘抵在桌子上,左手握成拳頭撐住腦袋,偏過臉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茅珠。茅珠的餘光早已注意到了顧清英的注視,但不為所動,對待學習全神貫注,右手不時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

顧清英看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又将頭偏到另一邊去看窗外的樹。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了,但是那樹依然光秃秃的,毫無生氣。顧清英疑心這棵樹是不是早已行将就木,怎麼會連一株小小的綠芽都沒有呢?不知怎麼的,她突然想起了那篇《最後一片葉子》,高三時做過閱讀練習,老師振振有詞地說這樣的文章不會作為試題,同學們做一做對一對答案就可以了,不必放在心上。可是,結果呢?它竟然真的被作為考試題目出現了。

什麼都有發膩的時候,顧清英對于圖書館的布局可謂是了如指掌,連不起眼的角落也在心裡有了位置。但是邁出這個大門,又要去哪兒呆着呢?能夠待在家裡自然是舒适的,但是她不敢。

“吃飯吧?”

茅珠用手指輕輕點了點顧清英的後背,顧清英回轉頭來,正看到茅珠在收拾飯盒和背包。她倆一向都是去圖書館後面的巷道裡吃飯,那裡人煙稀少,總給人一種單獨在此不太安全的感覺。午飯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内,顧清英還要跑回來占座位,茅珠去上班。

顧清英端着飯盒發呆,沒胃口。

自打那次她去面試之後,胃口就不太好,似乎還有些發燒。媽媽看她的臉有些發紅,問她是不是感冒了。顧清英立馬接話說是,坐在沙發上的顧鴻筝斜看了她一眼,兩人正好對了視。

顧清英有些心虛,慌忙轉移眼神,又道:“春冬交替,容易感冒。”媽媽說:“你們做會計的就是月底月初忙,春天的風又大,早晚容易着涼。要不在家吃早飯吧?那個小吃攤是不是露天的?”顧清英心裡連連稱是,但嘴上還在硬撐:“沒事兒,忙點兒好,小吃攤有頂棚。”

話說完了,立馬就有了悔意,但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如何會在短時間内再圓回來呢?

顧鴻筝左手持一本打開的地圖冊,右手在手機上查詢路線。她的眼神不時瞥着顧清英,仿佛要看穿她每一句話背後的真相。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