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駛多時,在一處停下,不知是什麼舊址,樓宇發黴,長着綠斑。走進廳内,隻見一汪灰色池水陷在地上,端詳一番發現寂靜不可見底,覺得也沒什稀奇。又繞過石頭砌成的巨大水池進到大廳更深處,正欲擡腳登上旋轉樓梯,突的聽見池中浪花翻滾,我屬實被吓一跳,急忙轉身見池中居然出現幾條不小的青魚來回翻滾似是嬉戲打鬧,巨大透明的魚尾從池中甩出,餘身在水中蕩漾。
正要驚訝此處人傑地靈,再看時才發現門廳内部的門框上寫着“遊想池”三字,旁邊的牌匾上又密密麻麻地寫着票價及注意事項。
原來這裡是被人遺棄的遊旅之所,可是我再查看一番廳内的布置後确定這裡沒有人進來繼續打理,那池中青魚的食物從何而來?
為一探究竟,便又繞着石池外圍走了一圈,才發現石池西側末端有三條破損的塑膠管道一直延伸到廳外,沿着管道從大廳西側的矮門出去再行三十多步就見那三條管道插進樓宇後的追河裡。
所以青魚是通過與石池連接在一起的追河得到食物?追河水位高漲時,河水連帶河中的魚蝦或是其他浮遊生物一并流進巨大的深池中,而池中的原著魚們通過捕食小魚小蝦等漸漸地越長越大,大到幾乎有十幾歲少年身高之長?
回到大廳看着青魚,生出若是自己掉進這深池裡恐怕也要被它們分食的想法。思及此,向後退了幾步,而那魚似是看出我的想法一般,故意高高跳起,又回落到池中,濺起帶毛的綠水,染濕我的衣襟,我急急抹去衣襟上的綠毛,哪隻綠毛被我手上的力道搓成一灘,穩穩地滲到衣服裡去。
我自認跳起的魚絕對算挑釁滋事,便又探身再看看他們,難不成還能上岸來?池中的大魚遊來遊去,有時吐幾個泡,叭叭的全部破掉。甩着魚尾遊遊來遊去,看久了也覺無趣。
出了大廳向後走,才發現這處遊旅之地的舊址很龐大,越往裡走景色越美,不過單靠步行,實在疲憊不已,也怕遇到藏匿于此處的瘋狗瘋貓什麼的,被咬了自然不好,便想着是不是能駕車觀看。
用步子在開辟的小路上丈量後隻能搖頭,車身太大根本無法進入,心中随即遺憾,實在不敢繼續行走,隻得掉頭返回,隻希望日後有人能陪我至此再看一番。
從深處返回最前邊的樓宇前又感慨一頓,單純看布局這裡的景色實在如天上人間,不知為何會遭遇遺棄,此時雖破敗,但仍能叫人想象到當年的繁茂之姿,想必當時遊人不少。不過經營不善的旅遊之地多見,倒也并非是奇事。
望着攀附在強壯高楊上的鐵鎖鐵鍊及散在地上的木闆,想象着繁榮之時,孩童奔走追逐的場面,還是不少的惋惜。繼而又想起自己與肖讀盛在夢境中吃過大量的烤魚兒,我的嗓子眼突然活躍起來,擺擺手,快速上車離開。
再之後,沿着追河經過的地方沒什麼特别的風土人情,景緻也無非是冬日裡普通的自然一景,還能繼續向山裡行駛全憑個人想象和少數飛鳥襯托。
聽前單位學佛的同事提到過追河沿路上不知何處有座寺院,不接待凡客,位置偏僻,也無人常去。之前與他說定若是哪日得了閑,定要幾人相約到寺院裡見識一番。我也佩服隐于山中的僧人,想一探究竟,但若是打擾到出家人,我也是萬般不願的。
來山裡的人不少,基本在天黑前全部返程,不過我總是有些叛逆在身上。因為回家後實在無事可做,便想着不如夜宿在追河邊唯一挂網的一家民宿,隻是網上并未标明民宿具體位置,隻說在南天峰和藍和之間,也未留有任何聯系方式,不知是否還有空餘的房間。
我隻能抱着碰運氣的心态不時觀察着車窗外,就在行至之前山窪的地方,突然發現一所來時并未看到的民房,難道是那裡?民房沒有任何裝飾,刷着白漆,簡單到誇張...當下糾結一番,停好車後走近,看到的不過是一處沒落的院房。
既然停下車,就想着跟院内的人打聽一下網上那家民宿的地址,不知道是不是知曉...輕叩院門,無人應答,也并未有燈光亮起,是否此處早就無人居住,也被遺棄了?聽前同事的意思是,追河邊上曾經居住着很多不願接待散客的世外隐人,有些神秘,但不會不近人情。
便再扣幾次,仍是無人理睬後隻能轉身返回,打算沿着追河的方向繼續向西南行駛。有些惱怒自己沒早做打算,雖然時間還不算太晚,但天已近全黑,應早些尋找住處的,現在一時興起後,要來回找住宿的地方又得花掉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