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裡的孩子自是沒有啥娛樂項目的!每年的暑假,我們姐妹倆最大的樂趣就是去離家不遠的小河裡面摸魚捉蝦了的。我們捉魚都是沒有漁網的,那可怎麼弄呢?那時候的小孩子的智慧你不服都不行!等父母午睡了,我們便偷偷拿出家裡的已經吃完了的罐頭瓶子,這種瓶子比較多,因為罐頭可是那個時候過節送人送禮的佳品。所以從家裡找到幾個罐頭瓶子還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的!在找到幾個大小合适的罐頭瓶之後,就用塑料袋裝上一點米糠,再偷偷拿一點的那聞起來就香飄十裡的白酒,就這樣帶着三妹就悄悄出了鐵大門。剛出了家門口,我們就像歡樂的鳥兒般一下子就奔跑到了小河邊上。看着河裡面來來往往的小魚兒,我們的心裡真是癢癢啊!真想一下子就把它們全部撈起來!可急功是不管用的。我們還是照常快速地拿出罐頭瓶,裡面裝一點水,再往裡面裝上一點米糠和白酒,把它們搖晃均勻之後就脫掉拖鞋,悄悄地朝着魚兒多的地方慢慢走了去。看見魚兒集中多的地方,多半是靠近石頭或者是水草叢旁邊,輕輕地把裝好東西的罐頭瓶放在選好的位置上,再悄悄地一步一步慢慢地返回到岸邊來。在岸邊等待的幾分鐘是漫長的,因為要等待魚兒落入瓶裡去吃食啊。我們還時不時地朝瓶子裡頭張望,直到看到裡面黑壓壓的一片,就知道時機已成熟,穿起鞋子就趕緊快速下了河,慢慢走進罐頭瓶,在魚兒們大快朵頤、猝不及防時,猛地用手把瓶口還用一隻手快速地蒙住,另一手把瓶子整個慢慢地從水裡移出來,當看到裡面大大小小的黑壓壓的魚兒,那心情自是歡樂無比的!就這樣,整個夏天我們都泡在水裡,涼爽自是不用說多了的,可回饋我們的也是黑黢黢的臉!為此,我們也沒少挨母親的批評!可是那個時候的鄉野的孩子們,快樂總是第一的,其次也隻是其次!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間三妹到了七歲要入學的年紀了。鄉野裡長大的野小子——大我三歲的哥哥總是有他自己的樂趣的,定不會去管妹妹們的。他的狐朋狗總會一大早就把他叫出了家門,一整天不見蹤影嗯那都是常有的事兒!正因如此,打小就年長妹妹兩歲的我總是一馬當先地沖在前面為妹妹做好一切,她隻需要跟在我身後就行了的。眼瞅着三妹要入學了的,可不能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不能“三呀,三呀”地總這麼叫着。為這名字的事,一時間讓沒多大文化的父母也犯了難,我突然想到一個我的女同學剛好也有一個妹妹在家中排行老三的,她妹妹就叫“珊珊”,那我就幹脆同音不同字也叫“姗姗”。姗,三兒,挺好的!父母也當即同意了我的想法,就這樣三妹也欣喜地有了自己的學名了!(不被家裡重視的孩子,七歲才有了一個姐姐随意取的名兒,在現在看來多少還是有點傷感的!)
步入學校後,從小就躲在我身後,事事都是以姐姐為主的三妹在沒了姐姐的随時依靠後小學的時光裡就變得更加羞澀了的、更加沉默了。課間的她從不與同學們玩耍,更不敢看老師的眼睛,怕被老師提問,怕回答不出問題,怕………總之各種的不适應都顯現了出來。(那個年代的父母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的,因為成日裡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能讓孩子們吃飽穿暖就已經耗費了他們的全力的,直到今日看起來,三妹在那時多少還是有點自閉傾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