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就是王樹的弟弟,王松。
王松看着性格比他哥腼腆,白淨的臉上帶着書卷氣,見着蘇麗珍一家還有些緊張。
不過這孩子跟他哥一樣,做事聰明又細心。
他把這次去“朱記”吃飯花的每一筆錢都工工整整記在一張紙上,連同找回的錢一起交給了蘇麗珍。
知道蘇家人最關心的是“朱記”的火鍋味道,在吃飯前就悄悄先用飯盒盛了一些湯底,帶了出來。
兩個飯盒,一個是“朱記”的清湯滋補鍋底,一個是正宗川渝麻辣鍋底。
不過現在已經涼了,被李翠英親自拿到後廚加熱去了。
蘇麗珍就先看那張花銷單。
單子一打開,旁邊的蘇衛華就忍不住贊了一句:“這字寫的真漂亮!這孩子學習一定很好!”
王松有些不好意思。
做哥哥的王樹連忙滿臉笑容道:“是啊,叔!我弟他比我強多了,他成績一直很好,回回都是班級第一!”語氣中難掩驕傲。
看得出,這兄弟倆感情很好。
蘇衛華又誇獎了幾句後,衆人的注意力才又回到那張單子上。
這麼一看,“朱記”賣的東西還真跟他們家差不多。
而且每一種的價格比照他們都要低一些,連一份普普通通的素菜都要便宜兩分錢。
說那家人不是故意的,都沒人相信。
蘇家人在研究那份單子時,一旁的王松還不忘做出一些補充,詳細說起“朱記”店裡的情況。
“朱記”各方面跟之前曹金鳳說的差不多,店裡目前是姓朱的老闆夫妻倆加上一個男服務員一起做事。
後廚因為是從前理發店洗頭的地方改的,牆上也沒開窗戶,外人看不見裡邊,所以王松也不知道具體有幾個人。
但是估計那麼小的地方,頂多也就兩個人。
除了這些,蘇麗珍還有一點想知道。
她從自家後廚拿出了一個洗刷幹淨的鴛鴦鍋給王松看,“小松,他們家鴛鴦鍋什麼樣?跟我們家的一樣嗎?”
當初,他們把鴛鴦鍋的設計圖交給鍋具廠于廠長的時候,并沒有要求對方保密。
所以,對于市面上可能出現跟他們家一樣的鴛鴦鍋這事,她一點兒不稀奇。
誰知,王松看了看那鍋底特制的、專門用來分隔湯底的兩塊銅片,卻搖了搖頭。
“不一樣。他們家的鴛鴦鍋并不是這樣,能一口鍋分裝兩種鍋底,而是賣的鴛鴦鍋套餐。”
“就是客人點一份套餐,直接上來兩口銅鍋:一口清湯,一口麻辣。”
蘇麗珍全家:“……”
該說這個朱老闆腦子挺活嗎?這種辦法都能讓他想出來。
蘇麗珍不由腹诽,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這世上有一種火鍋叫“九宮格”,以他們家的尿性,該不會一張桌上來九口鍋吧?
這邊王松繼續說道:“還有,他們家是五塊錢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辦了會員的人進店吃飯,全部菜品一律八折。”
蘇麗珍聽了,蹙了蹙眉。
新店開業當天,推出力度大的優惠措施是為了宣傳店面,提高知名度,這點她能理解。
可是會員制度做為一種營銷手段,同時也是維護和穩定客戶資源的一項經營方式,最忌諱的就是朝令夕改、不穩定。
也就是說,好多措施一旦定下,輕易就不能改變了。
所以開始壓低的價格,沒有特殊原因,後期就不好往上調了。
而“朱記”本身的菜品價格定價已經很低了,針對會員的價格又一再降低,甚至這個優惠的價格還涵蓋了店内所有菜品,那他們的利潤還能剩多少?
長此以往,等前期會員辦卡的紅利吃完,目前的營收還能支撐住開銷嗎?
如果是規模比較大的店面,做快餐生意,靠量取勝也不是不可以。
可“朱記”的規模明顯達不到,而且還是做火鍋這種慢功夫的菜品,注定了這條路走不通。
其他人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蘇衛華就問王松:“孩子,你知不知道他們酒水怎麼賣?”
王松愣了下。
他是帶着爺爺奶奶一起去吃飯的,一家老的老、少的少,根本沒想到喝酒的事。
他不禁有些慚愧地低下頭,“對不起,叔叔,我沒留意……”
蘇衛華忙道:“沒事,孩子,這不是啥要緊事,叔就是随口問一下。”
蘇麗珍想起不光是酒水,曹金鳳之前就說過“朱記”也設了熟食櫃台。
這個問題王松知道。
“朱記”今天并沒有正式售賣熟食,隻是每桌贈了一小份。
不過等王松他們去吃飯的時候,熟食已經贈完了,所以他們也沒嘗到。
大家想着,也許他們的盈利點就是放在熟食和酒水上。
至于其他的價格幹啥壓得這麼低,不用問,自然是為了擠兌他們這個對手,搶生意罷了。
畢竟這天底下,沒有人做生意不是奔着掙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