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重回八零,從擺攤開始 > 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文章最後還有十分戲劇性的一幕。小吃攤的生意好了,引來了跟風模仿者,女兒和媽媽都很發愁,但是父親卻并不怎麼擔心。

女兒對此不解。父親就告訴她,他之所以不擔心是因為他有“秘密絕招”。

彼時,父親就坐在攤子旁邊,腰背挺得直直的,看起來自信又可靠。

女兒聽完卻更懵了,于是在她的追問下,父親就把自己的“秘密絕招”告訴了她。

這個“絕招”隻有八個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說完,父親就樂呵呵地從自家鍋裡撈上一碗小吃,直接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不知道是父親吃東西的樣子太香,還是那天的風正好,把食物的香氣吹出了老遠,總之那一天他們攤子上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好像一點也沒受跟風者的影響。

文章通過設置這個小沖突收尾,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們心中不禁産生遐想,猜測所謂的“秘密絕招”是否真的有效,“父親”的小吃攤未來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同時,利用“生意好了卻引來模仿者”這件事,再一次說明了世事多艱,生活不易,同樣引發了讀者的共鳴。

最後,它也是對個體戶同行們的一個忠告,要想經營好一門生意,光靠動歪腦筋是不長遠的,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口氣将這篇文章寫完,又前後修改了幾遍,等最後謄抄完畢時已近日落時分,半下午的時間就這麼不知不覺過去了。

這篇《父親的脊梁》全篇大概兩千字,正好寫滿了四頁信紙。

她将稿子反複檢查無誤後折好,裝進信封。投稿的報社也選擇了鳳城日報,聯系人留的是她自己的名字和店裡的地址。

其實以她家現在和李孟儒的關系,這篇稿子完全可以先遞給李孟儒,讓對方幫忙初審,但是蘇麗珍想了想,還是不打算為這點小事消耗寶貴的人情。

第二天,跟一早趕來準備面試顧英傑幾人的丁大勇打完招呼,她便早早出門,将信件投遞了出去。

原以為最快也要十天半個月才有動靜,沒想到一周後她就收到了鳳城日報的回信。

而且這封回信還是李孟儒親自送來的!

當時,蘇麗珍還在學校上課,家裡人聽說她的稿子被鳳城日報采用後簡直都驚呆了!

他們是真沒想到自家的閨女(小妹)還有這份本事,一個個又是激動又是自豪。

李孟儒笑呵呵地看着這一家人歡欣鼓舞地樣子,等他們的興奮勁兒過去了,才将準備好的樣刊拿給他們看。

報紙似乎新鮮“出爐”不久,上面還帶着濃濃的油墨香,等一字一字把這篇《父親的脊梁》看完後,蘇衛華和李翠英夫婦都紅了眼眶。

蘇衛華更是控制不住地擦了好幾次眼角,喃喃道:“這孩子……明明是我這個當爹的靠着她支撐才走到今天……”

李孟儒理解地拍了拍蘇衛華的手背。

通過那天對蘇衛華的采訪,他就了解到在這一家三口的奮鬥過程中,這個家裡的小女兒出人意料地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他甚至隐隐感覺到,那個聰明穩重的女兒才是這個家、這對老實巴交的夫妻倆的支撐。

他有些羨慕地對蘇衛華道:“衛華同志,你們生了個好女兒啊!麗珍這孩子聰明懂事又孝順,真是一百個難得!”

說完,他不動聲色地掃了眼店裡的客流情況,與那日午間的客似雲來的熱鬧相比,眼下實在是有些冷清。

受“朱記”影響,全市從事餐飲相關的個體戶這段時間都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一方面是現在的民衆思想普遍保守、樸實,而“朱記”和郭賴子的行徑過于惡劣,一度颠覆了大衆的想法,因此導緻民衆産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加上市裡另一部分人對改開政策解讀不透徹,始終對“私有制經濟”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朱記”的事一出,更大肆抨擊個體經濟,稱其為“毒瘤”,呼籲社會不該放任其自由發展。

凡此種種嚴重打擊了個體經濟的積極性,從長遠看,更不利于改開政策的推行和發展。

上面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就在前幾天,他們報社就接到了一份指示,希望他們能在報紙上多做一些引導,讓民衆不要因為個别違法亂紀的情況就對這個新興經濟模式心存偏見,一提起個體飯館、小吃,乃至所有個體戶就怫然色變、喊打喊殺。

因此,報社接下來的重心将放在正确引導思想這方面,倡議大家放下對個體戶的偏見,重拾對個體餐飲行業的信任,保證個體經濟作為全面經濟建設中的一部分順利發展。

所以,蘇麗珍的這篇稿子來得絕對恰如其分。

而事情一旦有組織上的輿論支持,便如順水行船,事半功倍。估計形勢很快就能扭轉,到時她家火鍋店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都說機會始終留給有準備的人,這話放在這聰敏的小姑娘身上,真是再合适不過。

連他都不禁感慨,衛華同志夫妻倆真是有福氣啊!

事實也果真如李孟儒所想,蘇麗珍的這篇稿子很快就在鳳城市掀起一片讨論的熱潮。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