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她往台面上灑了些幹面粉,将膨脹到兩倍大的面團從盆裡拿了出來,在台面上用力按壓着。
“怎麼還需要揉面?”
“裡頭有氣,若是直接拿出來就包了那包子不好看,吃着也不蓬松。”
蘇禾安揉按了好一會兒,手臂都又有些酸脹了才停下,将已經被她搓揉成粗粗的長條的面團分成一個個大小均等的面劑子。
她拿起一個面劑子,在案台上搓圓,再用虎口把它壓成中間厚兩邊薄的圓餅;接着,用勺子舀起一勺醬香濃郁的餡料,放到面皮的正中間;然後,用手指捏住餅皮的邊緣,一點點将面皮捏起收攏,形成一個個工整漂亮的褶子。
她的動作很娴熟。
雖然蘇父不會告訴母女三人調料的配比,卻教過三人如何包包子,但曾經他們包出來的包子顯然沒有蘇禾安手裡的漂亮。
這包子褶子全都整整齊齊的,透過薄薄的白皮能看到裡頭滿滿的醬色餡料,還沒上鍋蒸,梁玉英就似乎聞到了和諧地混合在一起的油香、醬香、麥香。
竈上蘇禾安提前燒的清水已經開了,咕咚咕咚地冒着大泡,她小心翼翼地把包好的包子擺在蒸籠上,以保證包子在膨脹之後不會粘連到一起。
可惜如今沒有透明的玻璃鍋蓋,無法看到包子在熱騰騰的水汽作用下逐漸熟透的過程。
可是蓋子遮掩不住随着熱氣升騰起的香味。
醇厚濃郁的醬香與清新香甜的麥香并不沖突,加上油潤的肉香,還有來自茱萸的辛辣,勾得人食指大動,恨不得直接揭開蓋子咬上一口。
“阿娘,這是我們今天中午吃的嗎。”
在裡屋小憩的蘇苗安被香氣弄醒了,睡眼惺忪地推開了廚房的木門。
“妹妹醒啦。”
“阿姐,這包子聞上去比東街那個大食肆的還要香。”
前幾年蘇父為了改進蘇記包子鋪的口味,曾經帶着母女三人去過一家以包子出名的食肆,在蘇苗安的世界裡,那就已經是世界上最香的包子了!
蘇禾安但笑不語,算着時間差不多夠了,便揭開鍋蓋。
本來被蓋子稍稍壓住的香氣此時完全迸發了出來,滿屋都是醬香與肉香交織而成的香氣。
“燙!”
隻見蘇苗安像個小豹子一樣沖向了竈台,想要拿起包子。
蓬松的包子正冒着熱氣,因為皮薄餡大,有些油脂已經滲了出來,更加誘人。就算是吃慣了自己手藝的蘇禾安也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最後還是蘇禾安去取了筷子,把包子一個個地夾出來放到盤子裡,母女三人就這麼圍坐在竈台邊上分食稍微涼了些、可以入口了的包子。
咬下一口,是蓬松暄軟的面皮,接着便是頗有韌勁、裹滿了醬汁的粉條,上面爬滿了碎的瘦肉末,再咬一口,還能嘗到極有顆粒感的油潤的肥肉丁。
紅油茱萸的加入則為它增添了層次感。
這冬日裡,果然還是來點辣味更得勁。
“阿姐,好香!”
蘇苗安三兩口便吃完了自己手中的那個,隻見她直接從盤裡又拿了兩個包子。
一個放在蘇苗安的面前,一個遞給了梁玉英。
“好吃,阿姐和娘親做的包子,多吃。”
八個餡料給得非常實在的大肉包,搭配上蘇禾安重新回鍋炒熱的豬肉丁,三人吃得肚皮滾圓。
“阿姐,今日是什麼大日子嗎,我們能吃這麼多肉。”
蘇家其實不算特别缺肉,蘇父還在的時候,他們也隔三差五就會割一塊豬肉吃,但像今日這般敞開肚子吃的時候也就是春節了。
“傻姑娘,那包子裡都是粉條,沒有多少肉的。”
做生意要算成本,蘇禾安從一開始就沒準備做純肉的包子。
隻是提一點油腥味罷了。
“可是這肉丁全是肉呢。”
其實也就是小小的一疊罷了,蘇禾安歎了口氣:“以後會有更多的,苗安相不相信姐姐?”
“姐姐做的吃的,那些人肯定願意買!”蘇苗安舔了舔手指,眯着眼回味那香味。
梁玉英看着兩個女兒有些感慨,也許自家真的苦盡甘來了:“禾安,我想了想,這包子也還是得吃熱的,這些年我們家裡有些夾層暖碗,這開始賣的量不多應該是夠的。”
蘇禾安正準備回答,冷不丁地聽到系統的聲音:
【積分20,可以解鎖手推車基礎保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