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7~10章,理解成有關現實回憶的夢(但真假參半)就好了。
感覺大部分人都沒有看懂,我來解釋一下(主要是對已經出現的解釋,還有很多解釋了要劇透,就沒有解釋),比較無聊和亂,看不看無所謂啦。
建議把7~10章看完,再看解釋。
第七章:
一開始“我”在夢中知道自己在做夢,看不清書上的字,連名字和臉也是看不清的。
然後“我”試圖通過貼便利貼來區分書的種類,「同學君」說的「可能是因為你遇到了和我類似的事情吧」,這裡是指他遇到的校園欺淩,和“我”遇到的全體孤立(但“我”是沒有發現這個事情的)。
也能從第七章的内容看出來我被孤立:
1.「可班上的安靜,是在無聲的催促我。」(正常來說,或多或少的會有人的聲音的,但這裡明顯是沒有聲音)
2.「我的心跳得像鼓一樣激烈,情緒已經到達了崩潰的邊緣,一時間我覺得自己異常清醒亢奮。」(因為老師的不管不顧,“我”潛意識對校園,特别是老師,一直有抵抗心理,“我”害怕老師和同學)
3.「令我慶幸的是沒有一個人上前找我詢問」(這裡也是因為被孤立了)
因為不知道“家”的位置,就随便答應和「同學君」回家。在路邊的河旁邊,“我”發現“我”自己的臉也是看不清的。
在聊天中,“我”提到不知道「同學君」的名字,就含糊過去。
但在“我”道别的時候,喊了「同學君」的名字(正常來說,人是知道自己同桌的名字的),又沒有任何遲疑地回“家”(正常來說,人是知道自己放學回家時,家的方向的),最後我寫到“路旁玻璃門上的倒影在夕陽的映照下逐漸清晰”,注意是清晰。
說明這個時候的“我”已經忘了這是個夢,且慢慢像夢中的“npc”一樣。
第八章:
是以老師的點名開始的,前面提到很多次“我”是根本聽不清名字的,全都在“我”耳中是模糊的。但是!
“我”居然能分辯出自己的名字了。
這已經是在明面上說明,“我”忘了這是夢,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夢中的角色。
「眼睛下瞥見書本上介紹「太宰治」的内容」,也是前面提到過的,看不清内容,但“我”現在又能看見了,也是在暗示(已經是明示了啊喂!)
「同學君」說「又在說莫名其妙的話了……」,“又”,所以“我”本身在别人看來就是莫名其妙的,也側面解釋了“我”被孤立的原因。
(後面的「記住我的就是‘啊,我跟他聊過,比想象中好接觸,但有些奇怪’」也同樣是在作解釋。)
「同學君」又說「我就夏天死去好了」,正常人真的會笑嘻嘻地作下這個覺定嗎,不會!
「他總說自己熱。我也總讓他以後夏天不穿長袖」,提問,「同學君」為什麼要穿長袖?因為校園欺淩已經從小事情,變成了動手。
但“我”不問為什麼,後面寫到原因「他不願意主動告訴我,我也不願意主動去問」。
「盡管【 】自己說他不難過,但我還是注意到他的行為舉止和之前不太一樣。」這個時候校園欺淩已經非常嚴重了,不光是貓咪的問題。
「‘是嗎?’他愣了半晌,思索着什麼,過了好一片刻,‘我希望高中的時候我們能在同一所學校,最好是在一個班上。’」
他為什麼要思考?就是在想自己要編出什麼謊言,來掩蓋自己真正的願望。
在抽簽的時候,“我”想「要是時間再長一些好了。要是能停在這一天好了。」就說明“我”潛意識知道後面會發生的事情。
「同學君」的健康抽到了「兇」,為後面死作伏筆。而“我”抽到了「末吉」,所以「我的身體在今年會出點問題,但在可以應付的範圍内」,也剛好在第九章,心理老師叫我作鋪墊。
「【 】的表情中似有無法言說的悲傷在醞釀,若隐若現。在笑容背後,那些潛藏的深深情緒在寂靜中起伏,使得他顯得有些無措,不知所措。」
校園欺淩愈發嚴重,「同學君」本身就是在強顔歡笑,但“我”又一次拒絕了他的“交朋友”,他有些笑不出來了,所以才會露出這個表情。
在結尾,「我輕輕問自己,或許,是開心的吧?因為在這片刻的甯靜中,我沒有感受到任何負面情緒的侵襲,反而仿佛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我”需要靠沒有負面情緒來判斷自己開不開心,也是證明了“我”的精神狀态不好。
第九章:
開頭是“我”被心理老師叫到辦公室,最後老師建議“我”去專業的地方,隻要真正的精神有嚴重問題的,老師才會建議去那。
顯然,“我”認為自己沒病,就一直沒有去看過。
在“我”去找「同學君」的時候,聽見了别人的竊竊私語:「是不是因為他之前好幾天沒有來?」「同學君」不來學校的原因很明顯,是校園欺淩已經到了他要去醫院的地步,請了假。
「我慣于裝聾作啞,仿佛外界的聲音都被一層無形的屏障所隔絕,徑直走向辦公室”和“而我,隻是安靜地站在一旁,并沒有阻止,隻是單純看着,害怕惹事生非。」在欺淩發生時,視若無睹本身也是一種與欺淩無異的卑鄙行為。
老師的不信任,朋友(他自認為的)的無所作為,班上的欺淩,正常人都不可能傻到笑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