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精膳清吏司郎中王晃是沈父多年的同窗好友,曾帶其庶子王振昌來沈家做客。沈芙上次随柳氏參加花宴,偶然與他見了一面。
或許是看上了她這張臉,王振昌言小時見她一面多年未曾忘卻,對她有求娶之意。
與其接受柳氏安排的不知内裡如何潰爛的人家,或與人為妾也未可知。一個五品官的庶子對她來說,已是最佳的人選。
沈芙看中的是他心有壯志,好學有野心。她曾不小心看過他寫的文章,分明字字珠玑頗有見解,對外卻裝得才學不顯。她想他現下雖身份卑微,将來卻未必。因其也是庶子,條件算不得好,柳氏應該不會反對,說不定還樂見其成。
難不成是王家遣人來求親?路上沈芙想着。
沈芙剛來到善和堂,柳氏便笑吟吟地看了過來,關心道:“芙兒來了,怎麼穿得這樣單薄,小心凍着了。”
她的笑容看着很和氣,卻明知她缺衣少碳,叮囑她别凍着了。
沈芙看了眼上座的沈老夫人,隻見她閉目養神似沒有聽到這話,便道:“多謝母親關心,芙兒不冷。”又走上前給沈老夫人請安,“芙兒見過祖母,祖母金安。”
老太太這才慢慢睜開了眼,精明的眼睛上下掃視着沈芙好一會兒才道:“你今年也有十六了吧?”
果然是要給她說親了。
下一刻沈老夫人言辭有些沉厲:“我聽蘭兒說,你有心自己找個夫家?如此行事,丢我沈家的臉!”
沈芙連忙道:“芙兒怎麼敢,一切都聽母親的安排。”
“那就好。”沈老夫人看着眼前這個懦弱無主見的孫女,長得實在像那死去的月姨娘,她看着就礙眼。冷嗤了一聲,“你母親為了你們這些孩子考慮,你也不要讓她太操心了。”
“不操心,芙兒很乖。”柳氏走上前來,握着沈芙的手,“芙兒年已十六,是該定親了。我這些時日到處打聽各家适齡的青年才俊,想為芙兒挑個好夫婿。趕巧了,禮部郎中的王夫人與我說有意芙兒,便連忙來告訴母親這個喜訊。”
一聽是禮部郎中家的,沈老夫人眼睛一定,問道:“是為她家大郎提親?”這王夫人心比天高怎會看得上沈芙這個庶女?
“雖不是她家大郎,”柳氏臉上笑容恰到好處,道,“但也是不可多得的才俊,是王家三郎,王振昌。”
原來是個庶子。
沈老夫人半阖上眼,揮揮手不甚在意道:“你既看着好,便就這麼辦吧。”
“是。”柳氏又轉頭看向沈芙,“芙兒覺得可好?”
沈芙嘴唇讷讷兩下,有些不情願地說:“可是……隻是個庶子。”
柳氏唇角勾起淡淡弧度:“芙兒眼光可不要太狹窄了,雖是庶出,但母親看那王三郎忠厚本分,王夫人慈愛大度。王郎中還是你父親的同窗,你嫁過去便是享福的。是極好的一門親事。更何況你雖然記在我名下,但實則也是庶女,王三郎堪配的——”
柳氏還想說些什麼,隻見沈芙點點頭小聲道:“那行吧,都聽母親的。”
柳氏沒想到她這麼快就答應了,微微笑了笑。
“好,母親過幾天便着人回複王夫人替你答應了。”
這些年她這個庶女學得倒是夠乖。也好,嫁一個五品官的庶子,一輩子做小伏低,被潑辣婆母磋磨生不如死,永遠都出不了頭。這就是她的命了。
王夫人是出了名的兇悍,說她大度不過是因為王郎中風流多情,家裡庶子庶女一大堆,當然‘大度’。
可說出去也是五品官的庶子,她給沈芙配這門親外人也挑不出錯來。
……
回到芙蕖院,方嬷嬷就迎了上來。
“怎麼樣,老夫人是不是要給你說親?是哪家的公子?”
沈芙點點頭道:“是禮部精膳清吏司王郎中家的三郎。”
這王三郎方嬷嬷也是見過的,一個五品官家的無官無職庶子,家裡兄弟姐妹一堆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還有個兇悍刻薄不把媳婦當人看的婆母,滿京城稍微有些良心的人家,誰會讓女兒嫁進去?芙兒這下半輩子該怎麼活啊?
方嬷嬷提着的心算是徹底死了,握住沈芙的手忍不住落了淚。
“是我們芙兒命苦,攤上這樣一個蛇蠍心腸的主母把你往火坑裡推。”竟不給庶女留一條活路。
沈芙便是知道方嬷嬷聽到會難受,反手握住她的手安撫道:“嬷嬷,其實也沒那麼差的。王三郎厭惡他嫡母,至少嫁過去他會與我一條心。前期是會辛苦些,但接下來王三郎若有幸能考中得個一官半職,我也不是全無盼頭對不對?”而且她也沒辦法,柳氏不安好心,她在柳氏的“精心培養”下,琴棋不通,茶藝插花皆不擅,又能嫁個什麼好的。
王三郎已是她最好的選擇了。也不知道他是用了什麼辦法讓王夫人答應此事。
“誰知道他能不能考中……若考不中,你一輩子就毀了!”
見嬷嬷還是一臉憂愁,沈芙想了想道:“若不嫁王三郎,依照柳氏的性子,我就隻能給年紀大的老頭做妾了。”
做妾?!!!
方嬷嬷:“……算了,那還是嫁與王三郎吧。”
沈芙笑着應好。
她了解嬷嬷的性子,隻要擺出更差的,她就很容易接受稍差的了。
但話雖如此,半夜的時候,沈芙還是聽見了嬷嬷偷偷抹眼淚。
……
雖說王夫人為王三郎求娶沈芙,柳氏也答應了。但沈蕙與安世子的婚事在即,柳氏暫時也抽不出時間把沈芙的親事定下,便就暫時口頭約定。
而沈芙要與王三郎定親的事沒多久沈家衆人都知曉了。
寒冬過去,厚重冰雪消融後沿着屋檐滴落,連屋子裡都是潮濕的。
陰郁潮濕的天氣持續了好一段時間,始終沒有放晴的迹象,好似整個初春都要籠罩在這片烏雲之中。
沈芙想着要嫁去王家了,用錢的地方很多。柳氏是不會給她什麼嫁妝的,她繡了好些手帕,因樣式新奇受京中貴婦歡迎,讓方嬷嬷拿去賣,這些時日下來賺了有二錢銀子。
二錢銀子……杯水車薪而已。但好歹她不必時刻提心吊膽柳氏會将她嫁給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