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重生東北1910 > 第7章 浪子回家

第7章 浪子回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1908年11月,光緒和慈禧在一個月内先後死去,滿清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繼位,1909年為宣統元年,1912年滿清就被推翻了,滿打滿算也不到四年。

在山上的時候,都是按照農曆算日子,卓立仁就知道現在是宣統二年,今天是臘月初七,再有二十來天就是年三十。

要是按照外國人的公元紀年計算,今天是哪一天就不知道了。到了第一個縣城他才弄清楚,今天是1910年1月17号,年三十除夕那天是2月10号。

一想到這裡,他心裡就着急,按照他上一輩子的記憶,上海股災前,那波瘋狂的炒作已經開始了,如果不能盡快進場,趁現在股票價格還不是太高趕緊吃進,能賺到的錢就會大為縮水,對他後面的計劃非常不利。

今年上海股災的事,是他在夢裡那一輩子知道的,那個時候他已經是一名局級幹部,因為曆史原因,絕大部分的幹部都來自于農村,有很多人都沒受過多少教育,按照慣例,會讓他們進入黨校學習一段時間,給他們惡補各種知識和文化。

卓立仁在黨校學習時,一個經濟方面的老師,把這一次上海股災,作為一個典型案例,來說明腐敗沒落的滿清政府,還有北洋一直到國民黨執政時,萬惡的資本家是如何通過股票這種東西,對廣大窮苦人民進行搜刮盤剝的。

當時沒人知道的是,卓立仁這個财迷的想法已經跑偏了,他想的是如果自己趕上這個事情,怎麼能讓自己借機發大财,所以他對這個上海股災的事可是極度重視的。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快要發車了,天也快黑了,他檢票進了站,找到了一等座車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等座與二等座的不同,就是座位稍微寬大舒适一些,一排四個座位,座位上還鋪着軟墊,坐起來挺軟乎,人也比較少,多是有身份有錢的人,抽煙不太兇,說話比較安靜。

每節車廂有兩個列車員,一個俄國人一個中國人,穿的制服也不一樣,俄國列車員像個監工,隻是跟着看,查票掃地擦地,還得幫助有錢的乘客搬行李,都是中國列車員在幹,累得一腦門子汗,幾乎沒閑着時候。

每節車廂門口,都有一個背着步槍的俄國兵,穿着灰色的軍大衣,滿臉的大胡子,連嘴都快看不見了。這幾年鐵路上并不安全,打劫火車的事情屢有發生,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不讓二等座車廂裡面的旅客,随便到一等座車廂這邊來。

這時候的火車速度很慢,時速也就是三十到四十公裡的樣子,不管大站小站都停。卓立仁問過那個中國列車員,說是得開十五個小時,第二天早上九點才能到哈爾濱。

他知道急也沒用,好在他準備得很充分,饅頭鹹菜醬肉都有,還有一葫蘆熱水,是上車前灌的,都是小茶坊老闆的閨女準備的。

那丫頭十六七歲,圓臉大辮子,說話做事麻利的很,是個潑辣性子,見他眉清目秀的還挺腼腆,就喜歡逗他,還開玩笑說不讓他走了,讓他留下做個小女婿,說得他臉都紅了,她自己倒樂得叽叽格格的。

聽說他要坐一宿火車,就張羅着給他準備吃的喝的,還說啥也不要錢。少年臉皮薄,心思卻重,也不去争辯撕扯,趁着父女倆沒注意,在茶碗底下壓了一塊大洋,再三感謝之後才離開。

他知道,東北人就是這種性格,豪爽大方,愛恨分明,對了心思能掏心掏肺,看不上眼的,拉屎都能離你八丈遠。

第二天上午九點,火車準點到了哈爾濱,卓立仁随着人流出了火車站,到了外面,原本密集擁擠的人群紛紛散去。

這個時候的哈爾濱火車站,并不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而是建在香坊區。到了1915年,中東鐵路局才在新市街,就是哈爾濱火車站現在的位置,修建了新的中心火車站,這個原來的火車站,就改名叫香坊火車站了。

哈爾濱有一句老話,叫先有了中東路,後有的哈爾濱。就是因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完全是依附于中東鐵路的修建才有的。

俄國人在修建中東鐵路之前,通過測量發現,如果這條鐵路通過中國境内,從滿洲裡到綏芬河,比完全建在俄國境内,要近一千公裡左右。從經濟方面來考慮,無論是人力成本、施工難度、施工期長短,一切條件都比在俄國境内好得太多。

更重要的是,通過在中國境内修建鐵路,在整個東北建立一個完整的鐵路網,最後一直修到遠東最好的不凍港旅順,完全符合沙皇的願望,在遠東占領一個優良的不凍港,還有一大片領土的長期目标。

沙皇俄國強迫滿清政府同意,在東北修建了這條丁字形鐵路,俄國人稱之為中東鐵路,滿清稱為東清鐵路。鐵路修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需要一個中間支撐點,俄國人經過測量決定,在這條鐵路中間的位置,就是哈爾濱這個地方,建設一座城市,作為中東鐵路的樞紐站。

那時候的哈爾濱,還隻是幾個小漁村,之所以選擇哈爾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松花江邊,修建中東鐵路所需的大量材料,可以從俄國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通過撫遠和佳木斯,一直船運到哈爾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運費。

從滿洲裡經過哈爾濱,到綏芬河的鐵路建成後,這個‘丁’字型鐵路的一橫就有了,再修建一條從哈爾濱開始,通過長春一直到旅順的鐵路,就是丁字形的那個一豎。

俄國人的如意算盤打的山響,通過這條中東鐵路,把中國東北納入俄國的勢力範圍,通過‘三國還遼’,把日本的勢力從中國東北趕出去,再逼着滿清政府,把遼東半島租借給俄國,逐步把整個東北蟬食吞并。

這個時候的哈爾濱,隻有四個部分:香坊,新市街(南崗),埠頭(道裡),再加上中國人聚居的傅家甸(道外)。最早開發的香坊區,主要是火車站,倉庫還有各種作坊工廠,俄國人的中東鐵路護路軍營也設在這裡。

埠頭區靠近松花江畔,風景秀麗,環境優美,主要是俄國人和有錢人的住宅區,新市街位于這兩個區中間,算是後來居上,成為主要的商業區。傅家甸則是絕大部分中國人的居住地,滿清政府在1905年成立的濱江道衙門也在這裡。

頂着刺骨的寒風來到外邊,卓立仁叫了一輛黃包車,告訴車夫自己要去的地方——斯拉瓦大街六号。拉黃包車的小夥子還真知道這地方,殷勤周到的用棉布罩袍,把卓立仁的腰部以下遮擋嚴實,免得被寒風吹着,拉起車跑得飛快。

這是他重生以後,第一次回到家鄉,心情難免有些複雜,多少有點壓抑和沉重。看着馬路兩邊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不由得暗自提醒自己,雖然還不知道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天與不取必受其咎的道理他懂,既然老天爺給了自己重來的機會,無論如何都得把握好。

從香坊火車站,到卓立仁的家,一路上的景色,與那個年代中國的城市風格迥然不同,完全是一個充滿了異國情調的花園城市,規劃整齊布局合理的市區,一棟棟漂亮的俄式洋房,錯落有緻的散布在樹木環繞之間,既有一層的平房,也有二層的小樓,材質有磚房也有木頭的,就是沒一個重樣的。

即便是房子的外觀差不多,不同建築的裝飾也完全不同,房檐下極其精美的木頭雕刻,木制的窗戶、圍欄、大門上的花紋圖案,從顔色到圖案都不一樣,家家都有一個精心布置的小花園,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一個小時左右到了地方,黃包車停在一個獨門獨戶的大院門口,卓立仁給了車錢,打發走黃包車,回頭看看自己的家,高大的紅色磚牆院子,裡面是一座二層紅磚小樓,結實厚重的鐵皮大門漆成黑色,門口右側紅磚砌成的門柱上,有一塊一尺見方的鐵制門牌,上面用中文和俄文标注着——斯拉瓦大街六号。

卓立仁的心情有點激動,上去用力‘咣咣’敲門。大冬天都是關門閉戶的,聲音小了,怕裡面的人聽不見。很快裡面就有人問‘外面是誰’,他也不吭聲。

大門上有一個可容一人進出的小門,從裡邊打開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探頭看見身穿道袍的卓立仁,有些疑惑的問:“請問小師傅您找誰?”

卓立仁也不回答,推開他就往裡面走,這人有點急了:“哎哎你站住,你是誰呀?怎麼也不問問就往裡闖?你這個小師傅太不像話…哎,我說你聽見沒有?我們太太信佛老爺信洋教都不信道,你不能進去,哎…”

這人就是在他上一輩子裡,父母雙亡之後,雇人綁架自己,又謀奪自己家産的管家老顧,所以他現在一點都不想搭理他,三腳兩步來到門口,推開門就進了屋,一位富家太太模樣的女性,從洋式沙發上站起來,有些驚訝的看着卓立仁。

這位太太看上去四十多歲,大概是一米六左右,穿着淺灰色棉旗袍,長圓偏瘦臉上,慈眉善目端莊娴靜,給人一種溫和親近的感覺。她就是卓立仁的母親關秀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