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正是康熙,她的皇瑪法。璟瑄連忙放下筷子,起身行禮。康熙極重孝道,進門便先給太後問安,順帶掃了一眼桌子上已經用了大半的膳食。
“給皇瑪法請安,祝您福壽安康。”璟瑄十分恭敬行禮,雖然之前也曾經常派人給康熙送東西,刷新好感度,但是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見過康熙——
畢竟那些宴席上,憑她一個多羅貝勒格格,也隻能坐在較遠的地方。
“免禮平身。”康熙揮了揮手,打量着他這個老四家的孫女。
老四近些年一直勤勤懇懇辦差,卻是時常面無表情的,不想這個小孫女,倒是眼神清亮,靈動活潑。
之前便折騰出來不少吃的,時常孝敬他與太後,可見老四家的教養得好,這個他親自賜名的龍鳳胎孫女,是個有孝心的。
早先她在禦花園那裡喂魚,他便瞧見過,是個有福氣的胖丫頭。至于那個嚼舌根的小答應,他後來也是沒有再宣了:龍子鳳孫,豈是她能置喙的?
康熙近來也是沒有胃口,年關已近,各地的請安折子都遞了上來,這個問候他過年好,那個請求朝廷多支援些銀子,還有些告狀的、彈劾的,甚至還有雞毛蒜皮也要和他說的——法雨寺主持圓寂了。
皇上,您最近好嗎?好嗎?好嗎……
還能怎麼辦?隻能耐着性子回複,朕安,朕安,朕安……
康熙用了些糕點便繼續批奏折了。旁邊的太監宮女也是十分焦急。梁九功也是跟着康熙的老人,自是心疼主子,便讓人呈上來了幾個清炒小菜。
“哪家送來的?是老大還是太子?”康熙是一個精力旺盛的皇帝,他對于手下人動向的把握也是一直在線,早就知道暖房種的還沒長出來。
不然皇太後也不至于一直沒有胃口。他已經令人多種些了,隻是暖房的産量有限,耗費頗多,身為天子,享受萬民供奉,自然也不能奢侈太過。
“是四爺家的璟瑄格格送來的。”梁九功笑道。
“是個有孝心的。還剩多少?”
“還有四大筐。”
估計這丫頭得了這些便都給了他,這可不行,還是他親自給太後送去吧。于是派人擡着兩筐,來到了壽康宮。
誰曾想,一進門發現這個丫頭也在,再看看桌子吃的這些綠葉子菜,康熙還有什麼不明白?怕是太後處不隻是有,還得比他多吧!
隻是,老四近來不在京城,老四家的又一直頗為勤儉,何處得來這麼多綠葉子菜?
怕不是有心之人想拿此事做文章?康熙已經開始頭腦風暴了——畢竟當皇帝的都有點毛病,不是疑心病就是被害妄想症。
“璟瑄呀,這許多,都是你種的嗎?”康熙試探道。
璟瑄見此,心知康熙這是有想法了,之前準備抱太後的大腿,但是鹽堿地還沒有出結果。
既來之,則安之。眼前不是有個更粗壯的大腿嗎?全大清最有權力的男人,她的親爺爺,康熙是也!索性送他算了,就當是保護費吧……
璟瑄笑得格外燦爛,是那種任誰看了都要牙疼的甜:瑪法,這是璟瑄送給您的新年禮物!
随即,她便将大棚的事情向康熙悉數道來,當然,其中的關鍵技術不方便在此處講,人多眼雜,她過後會以奏折的形式遞上去。
“好!好!好!”康熙連着說了三個好字,不僅是驚喜于,這個不耗費過多炭火便能種植綠葉菜的暖房,更是對其中用到的改進的玻璃:琉璃廠,怕是要變成金疙瘩。
至于為什麼琉璃廠沒上報蘇文改進的技術,康熙倒也心裡清楚,這些奴才一向是這樣的,欺上瞞下是慣用的了,肯定是要慢慢試驗了才供給皇家。
“傳朕口谕,封璟瑄為多羅格格,享雙份俸祿。”
多羅格格與多羅貝勒格格都稱作多羅格格,隻不過前者相當于漢朝的縣主,是郡王之女才可以封的,而多羅貝勒格格,是貝勒的女兒,相當于漢代的郡君。
與升官一起到來的還有發财,康熙大筆一揮,還從自己的私庫裡賞下去了金銀珠寶若幹,與璟瑄莊子附近的幾個皇莊。
璟瑄震撼于康熙的大方,畢竟康熙是出了名的摳門,早些年她這個爺爺的後宮,有個位分是難如登天,其實現在也是——
她爹,四皇子胤禛,天天鞍前馬後,風塵仆仆,老爺子打仗也跟着,老爺子出門陪着,甚至還隻是個多羅貝勒!
而她僅僅是獻上了蔬菜大棚的方子,就,已經是縣主了?這買賣不隻是不虧,簡直賺大了!
皇太後見此,聞弦歌而知雅意,也賜下了許多賞賜,以及表揚四福晉的懿旨,稱她教養有方,是皇家的好兒媳。
一時之間,烏拉那拉·慧甯在妯娌中間,頗為受人豔羨。德妃更是在四妃面前出盡了風頭:“可惜,一共隻得了些許葉子菜,不多,不然定請格外姐妹,一同品嘗。”
而此時,四阿哥胤禛正帶着他的新幕僚往回趕——那塊河道已經基本完工,不用擔心來年春訊了。
秦遠拉開窗簾,吊兒郎當的含着一根草,跳下馬車,嬉皮笑臉的來到了胤禛身邊。
胤禛見他又笑了,隻覺得眼睛疼,天知道這是何方妖孽?